当然,在那之前必须先打一场硬仗才行,最好把滨海集团军打懵。
否则别的不说,光那些轻坦也不是那么容易吃下的。
1936年5月5日,来自西伯利亚得冰冷罡风抚过群山。
乌云压顶,战争的气息弥漫至每一个角落。
得益于第一混成旅团等关东军直属野战部队正式参战,日本人的航空兵终于将目光投放在了东线的战场上。
关东军飞行集团虽然只有两百多架飞机,但架不住这时候的苏军航空实力更弱,根本不是小日本航空兵的对手,于是只能狼狈逃窜,或是留下一道道黑烟。
东进兵团久违的,体会到了在战场上有空中优势是个什么滋味。
这也让滨海集团军的进攻愈发困难。
滨海集团军司令部,谢尔盖正夹着一支雪茄,对着大地图上的战线皱眉。
“在一战中,密集的机枪火力和大规模的炮火防御,使正面进攻及其艰难,即便投入巨大兵力也难以取得突破性胜利,这就是堑壕战,一种效率及其低下,且伤亡极大的战争方式。”
一边的参谋虽然不知道自家司令想要说什么,可也不好打断对方装逼,所以只能佯装很懂的表示赞同,并对谢尔盖接下来的话表示期待。
“为了避免这种无意义的消耗,坦克得到了大规模发展……是时候让我们的装甲部队出击了!”
随后谢尔盖下达命令。
他现在身边还有四个步兵师。
以第22师为先头部队,不惜一切代价撕开边境线上东进兵团的防线。
将对方从崎岖的山区里驱逐出去,为坦克部队突进制造条件。
打开缺口后,第77坦克旅火速推进,冲击对方后续防线,分割战场。
在谢尔盖的预想下,只要对方部队首尾不能相顾,命令上下不能传达,那对方士兵的心理防线一定会被快速击破,从而选择投降。
老实说,这已经有些闪电战的雏形了,属于坦克的正确打开方式。
只是坦克性能还不够强,规模不够大,穿插的也不够狠。
最重要的是,东进兵团由白远主力组成,绝不是轻易能被打投降的部队。
第23师紧随坦克旅,收割被分割包围的东进兵团,22师略作休整后,为全军断后。
36师和57师继续猛攻坨坨山,给东进兵团那里仍然是主攻战场的错觉。
命令下达的有条不紊,整体安排也算不上有疏漏,即便对方猜到了他的战略,也没办法应对。
除非对方也有装甲部队!
而谢尔盖猜对了,白远的参谋部不光推测到了对方的作战计划,而且手里还真的有一支从未露面的坦克分队。
数量虽然不多,但质量却杠杠的。
像t26这种脆皮,来多少都是白给。
滨海集团军的第22师,在经历“血战”,付出了三分之一的伤亡代价后,终于撕开防线。
白远的防守部队迅速后撤,得以让第77坦克旅能够长驱直入。
彼时的苏军坦克旅还没有缩编,全旅共有t26坦克216辆,没有编配重型坦克和中型坦克,这种稀缺货暂时还轮不到远东军装备。
反倒是从1932年就开始大规模生产的t26,已经有了不少库存,即便是一个滨海集团军都能分配两个轻坦旅。
t26名为轻坦,实际接近11吨重。
放在苏德战场,的确是一炮报废一个,可若是面对小日本“高达”3.2吨的豆战车,还是能按在地上摩擦的。
这也是谢尔盖信心的来源,即便对方出动装甲部队拦截,他也不怕!
可拦截他的不是贴着膏药旗,只能作为机枪车使用的九四式超轻型坦克。
而是远超当前时代的,哪怕是走上错误道路,也依旧不能否认其战斗力的,二战后期工业巅峰之作——鼠式坦克。
这种巨无霸,整整有4个!
白远想的很明白。
以鼠式重达两百多吨,直逼三百的体格,无论是东北还是在远东,都是挪不动窝的结果。
那不如直接贴脸召唤,当炮台使用!
还有12辆48吨,装甲厚度超100毫米的鼠式青春版紧随其后,75毫米的主炮一样能对t26造成致命打击。
有步兵想拼命上前,换掉白远的坦克,可坦克上的机枪不是摆设,所有妄图上前的步兵全部变成了筛子。
而且白远的部队同样有能够初步做到步坦协同的步兵战士,想越过他们对坦克造成伤害,难如登天!
只是这样一来,随同坦克作战的战士们也不可避免的产生了伤亡。
归根结底还是白远手里的坦克数量不够多。
这是开战以来,伤亡最惨烈的一场战争。
战争不是童话故事,哪里有不死人的呢?
好在榴弹炮有不少。
这时候德造105毫米榴弹炮的好处就体现出来了。
将炮放平,配上穿甲弹,三到五公里范围内可以有效击穿t26这种薄皮的装甲。
而苏军的阵地上,由于坦克群被堵住,进退不得,根本没有地方大规模展开炮兵,对白远部队进行炮火还击。
少数能展开的火炮,的确给白远的部队造成了一些伤害,可也不过不痛不痒罢了。
现如今,整个77坦克旅已经成了案板上的鱼肉,只能任人宰割。
进是进不了的,退就要碾掉自家23师的步兵。
现在对于滨海集团军来说,最合适的命令只有一个,那就是弃车保帅。
让23师让开通路,把一整个步兵师打包送给白远,以换取77坦克旅撤退的空间和时间。
然而谢尔盖依旧还揣着不切实际的幻想,犹犹豫豫之间已经错失了最佳撤离时间。
即便想撤退,也要留下大半的部队。
白远的司令部内,柳满楼接过一封封战报,有些沉不住气:“伤亡太大了,我真想让那群小鬼子去跟77坦克旅打!”
“身为将帅,既要做到爱兵如子,也要明白慈不掌兵的道理……命令既然已经下达,就不要因为伤亡而唯唯诺诺,命令部队,敌军一旦有撤退倾向,就立刻压上去!”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