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日,阳光透过宫廷大殿那高大而华丽的窗户,洒在了皇帝司马洪亮身上。
他身着龙袍,端坐在金碧辉煌的龙椅之上,正专注地倾听着大臣们的奏报。
朝堂之上气氛庄重肃穆,群臣们分列两旁,手持笏板,依次向皇帝陈述着各种国事。
就在此时,一名神色匆匆的侍卫快步走进殿内,单膝跪地,高声禀报:
“启禀陛下,宫外有若熙国使者求见!” 司马洪亮微微一怔,随即面露惊讶之色,连忙说道:“快快有请!”
不一会儿,只见一位身穿异国服饰、面容焦虑的使者迈着急促的步伐走进了朝堂。
他来到御前,恭敬地行了一个大礼后,急切地开口道:
“尊敬的晋皇陛下,小臣奉吾国君主之命前来拜见。
如今我国遭遇大难,恳请贵国出手相助啊!”
司马洪亮眉头微皱,问道:
“究竟所为何事?使者但说无妨。”
使者深吸一口气,缓声道:
“回陛下,近日蜀国大军突然发难,现已兵临我若熙国都城之下,将城池重重围困。
我军虽奋力抵抗,但敌众我寡,形势危急万分。
吾主深知与晋国向来友好,故特遣小臣前来求救,望陛下能念及两国情谊,出兵救援。”
说着,使者再次深深一躬,眼中满是恳切和期待。
只见那司马洪亮微微眯起双眸,略作沉思后缓缓开口说道:
“此事关系重大,容朕细细思索两日之后,再给你一个确切的答复。”
说罢,他轻轻挥了挥手,示意身旁的侍从将使者先行带往驿馆好生歇息。
使者见状,也不敢多言,只得恭敬地向司马洪亮行了一礼,然后随着侍从转身离去。
待使者离开后,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
一位老臣站了出来,捋着胡须道:
“陛下,臣以为不可出兵。
这若熙国与我晋国虽是友邦,但蜀国军力强盛,若贸然出兵,恐引火烧身啊。”
话落,不少大臣纷纷点头称是。
这时,年轻气盛的兵部侍郎却反驳道:
“陛下,若熙国有难而我晋国不出手,日后他国如何看待我晋国?
且唇亡齿寒,若熙国一旦被灭,蜀国下一个目标恐怕就是我国了。”
此语一出,另一部分大臣也表示赞同。
司马洪亮看着下方争论不休的臣子,心中权衡利弊。
若出兵,胜算几何尚未可知;
若不出兵,确实有损晋国威名。
突然,一直沉默不语的丞相站了出来:
“陛下,臣有一计。
可先派一小队精英前去探查虚实,
同时派遣使者前往蜀国斡旋,许以一定好处,看其是否愿意退兵。
如此一来,进可攻退可守。”
司马洪亮听后,眼睛一亮,抚掌笑道:
“丞相此计甚妙,就依丞相所言。”
于是,司马洪亮当即选派了一队精英,秘密潜入蜀国军阵之中,同时派出善言辞的使者去往蜀国都城。
数日后,精英小队传回消息,所见所闻表明蜀国大军士气高昂,粮草充足,且毫无撤兵之意。
而使者那边,虽费尽口舌,许以金银珠宝和边境几座城池,然而蜀国国君听闻只是冷笑连连。
他坐在高高的王座之上,眼神轻蔑地扫过使者:
“你们晋国莫要以为这点东西就能打发朕,若熙国这块肥肉朕吃定了,你们若是识趣,便乖乖缩回去,否则休怪朕连你们一起收拾。”
使者灰溜溜地回朝复命,将蜀国国君之言原原本本地告知了司马洪亮。
朝堂上下一片哗然,众人面面相觑。
司马洪亮脸色阴沉得可怕,他握紧拳头,
怒道:“这蜀国欺人太甚,看来只能一战了。
众爱卿,可有破敌良策?”
那兵部侍郎上前一步,朗声道:
“陛下,臣愿领十万精兵,定要那蜀军尝尝我们晋国的厉害。”
司马洪亮目光坚定地点点头:
“好,朕命你即刻点兵出征。”
那兵部侍郎领命而去,带着十万精兵,浩浩荡荡奔赴前线。
起初几日,捷报频传,朝中大臣皆松了口气,赞那侍郎英勇善战。
然半月之后,形势急转直下。
先是传来粮草被劫的消息,接着便是遭遇埋伏损兵折将之事。
原来那蜀军早有防备,故意佯装不敌,引得晋军深入险地。
那侍郎心急如焚,却无力扭转战局。
战场上,晋军节节败退,士兵们士气低落。
而蜀军则乘胜追击,不断缩小包围圈。
最终,在一场惨烈的决战之后,晋军大败。
那兵部侍郎满脸血污,带领残兵败将退回晋国境内。
司马洪亮得知战败消息,龙颜大怒,欲治那兵部侍郎的罪。
朝堂之上,大臣们纷纷求情,称敌军狡诈,非战之罪。
司马洪亮权衡再三,终是暂时饶过那侍郎,但责令其戴罪立功。
此时,整个晋国笼罩在一片愁云惨雾之中,众人皆知,蜀军大胜之后必然不会善罢甘休,晋国即将面临更大的危机。
此时,太子司马亦心站了出来,
“父皇,儿臣愿领兵出战,与蜀军决一死战。”
司马洪亮凝视着自己的儿子,心中满是犹豫,毕竟这战场凶险无比,但如今也无良将可用。
半晌,他缓缓开口:
“吾儿勇气可嘉,但此去务必小心谨慎。”
司马亦心率领大军开赴边境。
他深知蜀军骄纵,于是设下奇计。
先派一小队人马佯装溃败,引蜀军进入山谷。
而山谷周围早已埋伏好了晋军精锐。
待蜀军大部队进入后,晋军从四面八方杀出。
蜀军顿时阵脚大乱,司马亦心身先士卒,奋勇杀敌。
经过一番苦战,蜀军大败而逃。
捷报传回京城,整个晋国欢呼雀跃。
司马洪亮大喜过望,亲自出城迎接得胜归来的太子。
从此,司马亦心威望大增,百姓们都视他为晋国未来的希望之星,而晋国也因为这场胜利得以喘息,开始重新整顿军备,以防他国再次来袭。
若熙国终于在千钧一发之际得以获救,整个国家都沉浸在了劫后重生的喜悦之中。
为了表达对救命之恩的深深感激之情,若熙国王亲自下令派遣最为尊贵的穆王,率领使团前来致谢。
穆王身负重任,带着数不清的奇珍异宝和珍贵礼品,踏上了前往恩人的国度之路。
这些礼物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
有璀璨夺目的宝石、华丽无比的丝绸锦缎、散发着奇异香气的珍稀香料,还有那用千年古木雕刻而成的精美工艺品等等。
每一件礼物都凝聚着若熙国人民的真挚情谊,与诚挚感恩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