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世梁枫把洪玉脑中的几种情感都表达过,但残酷的现实告诉他,他从来不是晋王的选择,他只是晋王用来达到自己目的的棋子。那这次不如就简单点、直接点吧,反正对方现在是不可能和自己翻脸的。
“听说公子平安后,王爷喜极而泣。”洪玉一眼就认出了梁枫,梁枫自小在王妃身边长大,那些年王爷和王妃形影不离,他自然不会认不出来。
“对不住,又让父王操心了。”梁枫就跟从未和晋王分开过一样,十分冷静地说了句对不住。
“公子和王爷之间或许有些误会,这些年赵家对公子好么?”洪玉自然不会因为梁枫几句不冷不热的话,就为难,他依然说着自己准备好的开场白。
“不错。听说我有两个弟弟了,他们还好吧。”
“两位小公子虽然也乖巧可人,但是王爷一心只想着公子。”洪玉听到梁枫的话后,心中一动,难道公子是因为这事坐不住了?
“我准备了点礼物,你帮我给他们吧。”梁枫从袖子里掏出两张银票,递了过去。
“奴才知道了。”洪玉跟在晋王身边收礼无数,也是没想到有一天能替王爷的儿子送礼给王爷其他的儿子,礼物还是两张银票,如果他没看错还是一百两面值的。
“这是前些日子,立了军功,朝廷给的。”梁枫说完这句话,便不再开口了。
之后的事情,就是洪玉说,梁枫听,洪玉替晋王交给梁枫一张一万两的银票,梁枫接过就揣到自己袖子里,连看都没看。在洪玉看来,梁枫有些太过滴水不进了,他说晋王有苦衷,梁枫就冲他笑笑不说话,他说晋王日后的打算,梁枫听了也不表态,让人一点都摸不到头脑。王府这位大公子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洪玉觉得自己看不懂梁枫在想什么。
“爷爷累了吧,我给您捶捶腿。”随行伺候的小太监,殷勤地服侍在洪玉身边。
“你说大公子是什么意思?”洪玉看向小太监,不过这话更像是他自言自语。
“小的不懂,爷爷的事我这奴才哪里知道。”小太监一贯的态度,嘴上跟抹了蜜一样。
洪玉脸色却是变了变,心中大概明白了梁枫的意思。别人觉得自己来是晋王重视梁枫,但梁枫眼里自己就是个服侍晋王的太监,压根没有跟他谈的条件,他要的是对等的谈话。
洪玉此人能爬到高位,忍功那是相当了得的,虽然恨梁枫看不起他,却知道暂时拿梁枫没有办法,于是摆低了姿态,再次求见梁枫。
上次他约梁枫城中见面,这次却是用上了求见的词语,可见其心态的转变。这次见面的地点,确实由梁枫来指定的了,梁枫指定的地点正是梧州官府,现在七皇子的地盘。这次见面,洪玉并没有再托大,当着七皇子的面行足了大礼。
“洪内侍,什么时候来的梧州啊?”七皇子倒是认识洪玉,他这一头白发在京中委实显眼。
“刚到,今日才来拜见殿下,是奴才之过。”洪玉这件事确实理亏,但他原本是打算和梁枫秘密见上一面的,谁能想到梁枫虽是一人来访,却带了一串尾巴在身后,把他也暴露在了众人面前。
“枫弟,我就在那边,有事就过去找我。”七皇子要是还看不明其中的玄机,那他可眼睛白长了。
“梁将军很强硬啊。”就是傅先生,也得感慨一句,甚至觉得梁枫有些强硬过头了。他认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适当的隐忍也是可以的。
洪玉带着对梁枫的不满离开了梧州城,路上听说通州军和松州军屡屡传出捷报的时候,他的心中有种说不出的快意。他认为立功的人越多越好,到时候梁枫凭什么就觉得他还有可以和晋王谈条件的资格。
但这种念头破碎的很快,军队的加急信件和他同日进京,黄将军追击叛军时,误入对方埋伏,跳崖自尽。所带的军士,除了投降叛军的以外,其余的都被斩杀于悬崖之上。对方埋伏的地方也不是什么新地方,而是当年暴露东南王梁广野心的失火之处。
瞬息万变的战局,不堪大任的黄、王二将在朝堂上,被众人骂的狗血淋头。就连武将们,都不愿意在此时出来为二人说一句话。那座山在黄州和桐州之间,满朝皆知,你们桐州都没拿下,是怎么敢追着叛军到那的,难道想奇袭黄州不成。
黄将军若是没死,或许会告诉众人他还真有这个念头。可惜这个疯狂的念头不但断送了他自己的性命,还有松州军大半。
军前换将是大忌,众人不敢轻言找人把王将军就给替代了去,但是可以往那边派其他将领或是监军,重要的是这人的身份一定要够硬,能压得住那边的武将。
皇帝坐在上面,把眼睛看向了自己其他几个皇子。或许应该再派一个皇子去,二皇子是长子,他的身份能压得住人。但这想法很明显是皇帝的一厢情愿,二皇子本人和他的簇拥者们都觉得目前战局未定,不敢轻言让二皇子涉险。
其他皇子倒是有想去的,但是二皇子一派的人又不同意,有点自己不敢去,又怕别人去建功的意思在里头。
皇帝头疼之余,有人进言不如找人接了梧州城的活,七皇子继续回到军营里主持大局。原先有七皇子在的时候,军队可没出过这么大乱子,而且梁枫之前就曾经提过黄将军和王将军冒进,但因为说话份量不够,所以被忽视了。让七皇子和梁枫一起,这份量就够了。
因为这件事,朝堂上出现了另一个声音,应该给梁枫正名。何谓正名,他已经十三岁,可立为晋王世子。
对此,晋王没有不同意的理由,梁枫现在和以后立的军功都是晋王府的功勋,梁枫在军队话语权越重对他越有利。陈御史一反常态,没有唱反调,这位御史心中到底不是那么无私。至于其他人,二皇子的人分析得失后,觉得此举对二皇子有利,同样大力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