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吃不饱,要帮忙干活,不能看书,甚至同情心要无休止地泛滥,钱是赚不到的。
她想去干家教,听说能有几十块钱赚,但她在班里的成绩很一般,就是中上水平。
其他班的同学,她也不认识,其实……
她自己也有点小心思,她想要逆风翻盘,她想要多复习一点。
她在学校那里摸到了同学的手机,那里能看小说,能用软件聊天。
她脸上挂着淡淡的笑,从塑料袋里拿出糖和小饼干,给弟弟妹妹们分。
她不想回来这里,但是今天是中秋节,她不来,能去哪呢。
只是来到这里,要花十块钱买糖和饼干,他们更喜欢糖和饼干,不喜欢她的。
在这里,也很难,大家都是一样的,没有父母,工作人员的精力有限,他们唯一的消遣时间,是看书和看黑白电视。
但书,都是社会人员送的,要么三四岁小孩看的书,要么是四大名着。
更过分的是,有的人送了高跟鞋和烂了腿的玩具过来,絮归妤作为这个地方的劳动力之一,处理过不少“废品”。
送便宜的姨妈巾和没洗的羽绒服都比这有用。
说实话,大家都是小孩,像她这样大的也有几个,他们也想看一些课外的东西。
但是这样的话,他们不能说,也不能表达出来,因为他们是孤儿。
有人愿意惦记着他们,送他们东西,已经算不错了。
换句话说,社会上普遍认为,不饿死,就是他们这辈子最大的福气和运气了。
当然,如果上完学后,回馈社会就更好了。
人就是这样,对高位者期望值低,只要他们不做杀人放火就行。
同时,对低位者极其苛刻。
你作为底层人,特别是孤儿,不能有过多的情绪,不能过得太好,不能吃得太饱,不能穿得太暖,也不能成为坏人,不能拥有坏情绪,还要抱有同理心,懂得知恩图报,不能学习不好,不能成为社会少年,不能笑得太开心,也不能哭丧着脸,要懂得感恩,长大后要学会捐钱 要捐助……
絮归妤自然地推着轮椅,笑着让他们跟上。
不过,她回来是帮女孩子们洗澡的,孤儿院穷的原因很大一部分,不是人多。
而是,残疾人多。
过节了,当然想让大家香香的,絮归妤是一个,去哪都很没有存在感的姑娘。
她人不会说话,虽然漂亮,但眼睛看着吓人,小孩子其实不太喜欢靠近她,大人也只会招呼她去帮忙。
她人太木讷了,不会说好话,干活也不会主动。
总之就是不讨喜。
在这里,人人都是吃不饱的,谁有闲心去关心别人漂不漂亮呢。
她也不残疾,成绩也不出众,脸蛋还算好看点,当然是得不到赞扬和同情。
孤儿?
孤儿在这里,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大家都是孤儿。
所以絮归妤不喜欢这里,没有价值的人,从来都是被忽视的。
她习以为常。
在孤儿院的很多人,都是看工资过来的,一少部分是爱心人士。
爱心人士来的时候,人人都会带上善意的笑容,哄着孩子们笑着打招呼,做事特别温柔。
其实平时也不是对他们不好,只不过,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帮你洗个澡,给你带一份饭,打扫卫生,偶尔还要兼职老师。
对了,絮归妤在这里,也是需要教小年纪的孩子们念拼音的。
劳动力出了,饭菜并没有改变。
爱心、同情、善良,人人都有,但不是每个人,能一直有。
很多人来了一段时间,又走了。
这里环境差,条件差,孩子多,周围的吃的种类少,几乎没有什么娱乐设施。
恐怕只有圣母才能待上十年吧。
不对,现在的社会,其实应该喊伟人。
伟大的人。
絮归妤不是说不好,只是说,这样的人,太少了。
她不是这样的,她只觉得这里很压抑,每个人都是压抑的,麻木的。
工资一千八,在这里算高的,跟街道上包吃包住的饭店服务员一个价格。
很正常,絮归妤二十三岁回到这个小县城的时候,大多数人的工资,已经涨到了两千二。
是啊,就是很正常。
不是夸张,她在的县城就是这样,没有那么的贫穷,刚好够吃喝。
房租比较便宜,买菜买肉买水果也便宜,只要不去下馆子。
包吃包住的也很少了,这里太穷了。
穷到,基本上找不到太多可以逆风翻盘的机会。
絮归妤的人生跟这个城市一样,平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