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顺着官庄到瓦铺街的黄土大道,一路谈笑追逐。这一刻,把所有的烦心事都抛到了脑后。
已是初冬,太阳懒洋洋的挂在天空。没有什么风,大路两旁杨树都已经掉光了叶子,光洁的枝干时而反射阳光,没有冬日的萧索,反而有种温暖的感觉。田野里是整整齐齐的麦田,绿油油的麦苗,在阳光下舒展。
这会儿还早,才刚刚上午九点,饭店里,爸爸应该已经买完菜刚开门,姐和姐夫三叔他们应该在上班,奶奶应该在晒太阳,妈妈应该已经收拾完了家务,也许在帮嫂子看小侄子。大伯应该在地里收拾他的菜园。家里的猪吃饱了应该在睡觉,时而哼哼几声。鸡鸭应该在觅食,虽然早上喂过了。小狗旺才应该在门口卧着,或是跟在妈妈身后,想和妈妈一起逗小侄子......
我在给姜馨兰讲家里这些人这时在做什么。
姜馨兰笑眯眯的听着,两只眼睛弯成了月牙儿。
“多美好的田园画面啊!可是,我们回去该干嘛呢?”
我想象着我们回去的画面,不由得哈哈笑了起来。
“我们回去,马上就会鸡飞狗跳!”
姜馨兰又踢了我一脚:“咋的,我来了就鸡飞狗跳的,不是好事啊!”
“当然是好事,幺哥媳妇儿到家,是我们老冯家最大的事,所以,都得动起来!”
我得意洋洋的说:“这是对你的重视,你来了,比大熊猫来了都受欢迎,比鬼子进村动静都大!”
“讨厌,你才鬼子进村!”
到了瓦铺街,简单买了些食品蛋糕糖果什么的。姜馨兰想到我过去她们家带的一堆堆的,心中忐忑,嫌太简单了点儿,还想着给老爸买点儿烟酒,被我拦下了。
怀里还揣着两条红塔山呢,这礼物可以了。
从街上一路回家,碰到不少熟人,有初中的老师,有街上做生意的老板,还有村里上街买东西的乡亲,我沿街打招呼。姜馨兰面带羞红,却也不怯场,有人问候,也是一一回应。该叫叔叔就叫叔叔,该叫老师就叫老师,有人问起是否我女朋友,我应下,她就羞怯不语。给我赚足了面子。
还没走到家,冯去一带个漂亮媳妇儿回来的消息,已经传到了妈妈耳朵里。
果然鸡飞狗跳的!
我们一进村,前面几家的叔伯婶子大娘们已经在村口等着了。我拿出烟糖散了一圈,寒喧几句,就带着羞的不行的姜馨兰逃了。
这些个婶婶大娘们口无遮拦,对姜馨兰评头论足,虽然都是夸赞的话,可也让这小姑娘受不了。
走到哥院子门口,大门紧闭。估计是去后院了。我对姜馨兰说这是哥家院子。然后走到后院,拐过前面老天义爷爷家屋角,我就乐了。
小侄子坐在小推车里,正在和围着他转着圈的旺才玩儿,笑的嘎嘎的。嫂子正拿着大扫帚扫院子,没看见妈。
看到我们到家,嫂子一把扔掉手里扫帚,迎了上来,冲屋里喊了一声:“妈,老幺回来了。”
然后就握住姜馨兰的手,笑着说:“妹妹回来了,走这么远累了没,走走,赶紧进屋。”
妈从屋里出来了,看样子,是刚洗了脸梳了头,还换了身合体的衣服,换下了天天在家穿着干活的劳保装。
我苦笑着说:“要不要这样啊你们。”
妈拍了我一巴掌:“回来也不提前说一声。”然后就笑殷殷的迎向姜馨兰。
姜馨兰倒也没怯场,只是有些害羞,面对妈妈,轻轻问候:“阿姨好!”
又对嫂子说:“嫂子好!”
妈从嫂子手里抢过姜馨兰,连声回应:“好好,闰女,快进屋。你爸妈都好吧。”
这是礼节,是要问候回去的。
三人寒暄着,把我和小侄子爷俩抛到了脑后。旺才叫了一声,小侄子啊啊叫着。
我走过去,把小侄子抱起来,一起进屋里坐下。
刚刚坐定,嫂子说了一声,就出去钻进了厨房。我知道她去干嘛了,也不说破。
我对妈说:“妈,这是兰兰,大名姜馨兰。我们同班同学,你儿子女朋友。家是颖北的,属龙,比我小一岁。家里二老都好,还有个妹妹,就这些,你就别问了,当闰女亲就行了。”
一段话下来把两人都搞不会了。准婆媳俩对视了一眼,愣了半晌,都笑了起来。
“你这小子,你,”
妈话都不会说了,想站起来揍我,又怕失了礼数,扬了扬手又放下,苦笑不已。
姜馨兰赶忙说:“阿姨,幺哥是怕我尴尬。”
倒是落落大方,化解了尴尬:“早就想回来看看您二老,上学一直抽不出来时间,这几天刚好没事,幺哥就带我回来了。”
姜馨兰这话说的太没毛病了。我也没教,就歪打正着。
我们这有个习俗,青年男女不管经人说媒,还是自由恋爱,无论能不能成,男方去女方家,都会说‘来了’。但是女方进男方家门,男方家所有人都会说‘回来了’,如果女方主动说‘我回来了’,这就说明女方把这儿当家了,这门亲已经成了。
也就是说娘家不是家,婆家才是自己家!所以才是回来,也就是回自己家的意思。
男权思想再明显不过。
妈妈喜欢的不得了,也没打招呼,起身走回里屋。姜馨兰愣了一下,看向我,我笑而不语。
妈随即就走了出来,一个花手帕包着的大红包就塞进了姜馨兰手里:“兰兰,这是姨给你的,收起来。”
这就是见面礼了。因为是初次见面,是妈妈给准儿媳的见面礼,不会太多,但是得有。只有经媒人和双方亲友见证的正式仪式上,男方才会给女方见面礼,我想其实就是定亲的意思吧。这个时代一般是用一只绣着鸳鸯的手帕包着,由男方亲自交给女方。
所以我说:“妈,你这拿错手帕了吧,这应该我来给吧。”
妈笑了起来:“你们自己谈的,不用讲那么多。以后我们和兰兰父母见面了,你再给兰兰包大红包。”
而后又赶紧给姜馨兰使眼色:“兰兰,快收起来,你嫂子看见不好。”
姜馨兰推辞不掉,看向我,我赶紧过去拿过来,帮她装进背包:“收好收好,回头分我一半。”
妈一巴掌抽到我背上:“臭小子,你敢!”
知道是开玩笑,妈看到我们说话这样随意,也是放心不少。看姜馨兰举止得体,又事事看我眼色,更是满意。笑呵呵的说:“你们先说话,我看看你嫂子。”
我忙说去吧去吧。姜馨兰不明所以,就问我:“阿姨和嫂子干嘛去了?”
我坏笑着回答说:“一会儿你就知道了,哼哼,钱分我一半,我帮你,不然我不帮。”
姜馨兰一头雾水:“咋还得你帮忙了?快告诉我,别让我出丑了。你坏死了,什么都不给我说。”
话说到这儿,嫂子已经端着一只碗进了屋。我赶忙过去从大方桌下面拉出小方桌,嫂子把碗放在桌子上:“来,妹妹,走这么远了,快吃点。”
姜馨兰一看,傻了,睁着大眼睛,张着小嘴,看了看碗,又看了看我,果断的说:“幺哥,求你了,都给你,我吃不了!坚决吃不了!”
那是满满一碗红糖水荷包蛋。
我当然得帮姜馨兰,她根本吃不完这一碗荷包蛋。其实不吃也没啥,意思意思就行了。但是姜馨兰不知道,我也不说破。陪着她愁眉苦脸的吃了两个,才让她停下来,看着她嘿嘿笑。
正说话间,家里散养的一只大公鸡不知道怎么跑出了鸡圈,昂首挺胸慢慢踱着步进了堂屋,我们都没有在意,这个正常,赶出去就是了。谁知道这公鸡好死不死走到姜馨兰脚下,抬起头,左右歪了歪看了看,好像在审视姜馨兰,低头,又在姜馨兰脚上轻轻啄了一下。把姜馨兰吓了一跳,抬脚赶走公鸡,脱口而出:“呀,还叨我,再叨炖吃了你!”
我听了,暗想,完蛋,这鸡活不过中午了。
妈把公鸡赶了出去,姜馨兰抱过小侄子,从背包里取出一百块钱,塞到侄子衣服里,算是见面礼。嫂子推辞不过,也就接受了。
我们坐着聊了会儿家常。我起身带姜馨兰去看奶奶。
带着些食品糕点,我偷偷从包里拿出两百块钱,装进兜里。一路来到大伯家。奶奶果然在门口晒太阳。大远就看到我们俩,有些疑惑,继而就笑了起来,拄着拐杖就站了起来,笑的口水都滴了出来,赶忙抬手用手里的手帕擦了擦,急切的向我们招手。
我快跑几步,过去挽着奶奶,她还是不愿意坐下,又伸手向姜馨兰招手。
姜馨兰快走两步,到了近前,恭敬的喊:“奶奶,您好!我是兰兰。”
奶奶伸手,姜馨兰赶忙把手递过去给奶奶握着。奶奶这才慢慢坐下去。我俩顺势蹲在奶奶面前。
奶奶摩挲着姜馨兰的小手,嘴都合不上了,眼睛笑得眯了起来,整张脸像是一朵花。
“兰兰,好好,妮儿俊呢,多大了?真好。”说着突然抽出一只手去拿拐杖。
我不明所以,赶忙伸手拿过来递给她。谁知道奶奶接过拐杖,竟是朝我抬起:“还不去拿凳子,让兰兰坐下。”我傻了,这还是我奶奶吗?
噘着嘴站起来,姜馨兰眉眼弯弯,朝着我笑。
我拿起礼物回到大伯家放下,大娘正弯着腰,在屋子里擦拭桌子板凳。
这几年,大娘的腰弯的愈发的狠了。
我叫了声大娘。大娘抬起头才发现是我来了。
“幺儿,你咋回来了,不是上学吗?星期了?”
大娘没有上过学,也不知道星期几,只知道我在上学,不是周末放假是不在家的。
“没星期,大娘,我带媳妇儿回来了,过来看看奶奶你们。”
“带媳妇儿回来了?”大娘眼睛一亮,“好啊好啊,幺出息了。”
我们家有早婚的传统,大伯,爸爸还有几个哥哥姐姐,都是十八九岁就成婚了。只有我姐晚一些,也是毕业两年就结婚了。不过这也和时代有关。我过完年就满十九周岁了,按说,也到了成婚的年龄,按大娘的说法,都是上学耽误了,她早就有了娘家那边的目标,要给我说媒呢。
“带回来就好,带回来就好,唉,我还想着过年时,我娘家那边有个姑娘给你说说呢。”
大娘说着,突然就目光黯淡了下去:“幺啊,让姑娘和你奶奶回家来坐,我烧茶,你去后地喊你大伯回来。”
我知道大娘的想法,大伯家这几年不景气,大娘手里没钱。我从兜里掏出准备好的二百块钱,塞给大娘:“大娘,我准备了,你一会儿给兰兰就好了。拿着,咱们是一家人,别说其他的。”
大娘手里攥着钱,叹息一声:“幺,你又给我钱,你大娘没本事。”
我拍拍大娘肩膀:“大娘,一家人不说两家话。”说完我拿了俩板凳出去了。
我们就坐在奶奶膝前,陪奶奶说话。大娘出来给姜馨兰亲热了几句话,掏出钱塞给姜馨兰。姜馨兰看到大娘,也知道大伯一家并不富裕,推辞不要,把大娘弄的要急眼了,才在我示意下收下了。大娘说要回家烧茶喝,姜馨兰没明白,我给她解释烧茶,就是还给你烧红糖水荷包蛋,我们这俗话就是烧茶或者烧鸡蛋茶。姜馨兰吓坏了,拉着大娘死活不让。奶奶也不说话,看着姜馨兰,乐呵呵的流着涎水笑,时不时拿起手帕擦一下。
我不让大娘张忙。大娘想了想,说去村后菜地里找大伯回来。我也没有拦她。
看到大娘走了。奶奶转过头,姜馨兰从兜里掏出颗奶糖,剥开,送到奶奶嘴里。
奶奶吸溜着奶糖,一只手掀开一层层衣襟,直至贴身的一个白粗布小褂,伸手到兜里摸索。我知道那是奶奶放钱的地方,这是要给孙媳妇见面礼了。这也说明奶奶已经认可了这个媳妇。不然,想从奶奶兜里掏出钱来,现在恐怕也只有我能做到了。以前大哥也行,只不过大哥结婚以后,大嫂并不讨奶奶欢心,所以长孙也不行了。
我乐呵呵的看着,姜馨兰已经看明白了,忙伸手阻拦:“奶奶,别掏了,我不要您钱,您留着买好吃的。幺哥说您喜欢吃猪蹄,一会儿我们上街给您买去。”
奶奶不依,执意往外掏钱,我示意姜馨兰不要阻止。
奶奶从衣兜里摸出一卷钱,有十块二十五十的,还有一块两块的零钱,并没有百元的。奶奶没有数,一把全塞给了姜馨兰。
姜馨兰哪里能要,可又怕伤了老人心,只得看向我,向我求助。
我夺过那卷钱,拿出一张50的递给姜馨兰:“拿着,这是奶奶给的,大钱,回头买花衣裳。”
姜馨兰笑着接过来:“谢谢奶奶。我买花衣裳,下次来了穿给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