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名扬又问方壮,“可我看他年纪也不大啊,怎么集齐的军功?”
顶多只有二十五六的模样,他老爹和裴怀玉好歹还是熬了资历才弄齐四大军功的,先是从百户做起,得了陷阵之功升千户,又率兵攻入城关拿了先登之功。
等熬资历熬到了城门领兵,率兵大战九死一生才一举夺得斩将与夺旗两大功,那时候都快四十岁了!
“确切来说,辛将军只一战便取得这四大功。”谈及这里,连招财也是一脸倾佩,自己虽也有军功于身,但与辛无病一对比,简直犹如沟渠之水撞向大江大洋。
“只一战?”君名扬更是不敢相信了。
“当初燕云十六州沦陷之后,年幼的辛将军便逃过了楚军追杀,入了军伍。三年前,辛将军是为伍长,恰好遇到楚军来犯,燕军再次大败。”
“守将被斩军心溃散,辛将军以一己之力汇拢残军死守关隘,来接替他的将军却又被叛将张国危杀害,并带守城的大军反叛北楚。”
“辛将军得知此事后悲愤交加,或许是不愿大燕重蹈他的家乡燕云十六州的覆辙,带领五十归正人兵卒冲入五万楚军之中,斩断楚军大纛并活捉叛将张国危,随后登入已经随张国危反叛的宁武关,将张国危当众斩首收复军心。”
“因此,辛将军一战荣立陷阵、先登、斩将、夺旗四大军功,时年二十三岁,受到陛下亲自嘉奖。也是因此才能以归正人的身份为官,官位从六品。”
君名扬听后,不知道该怎么去说。
当今天子是真老糊涂了,一个带着五十人敢冲楚军五万人大阵,还冲赢了夺得大纛活捉叛将的狠人,更是一人平定叛乱解了燕国丢失国土之危。
就因为是从沦陷的国土返回大燕,居然到现在才只给了个正六品的果毅都尉?!
燕国这朝堂没完蛋是真的说不过去,就因为是归正人的身份,所以如此军功还备受排挤?
他老爹集齐四大军功封了边关大将,裴怀玉集齐四大军功之后也火速升任参将,随后没多久又升为他老爹的副将,如今更是接任他老爹成为边关大将。
虽然君谨言和裴怀玉升任边关大将确实是有政治博弈的因素在里面,但辛无病若不是归正人的身份,至少也是封爵加游击将军的官位!
如今却只是个小小的正六品,可想而知他在朝堂受到何等排挤。
……
朝堂上,兵部与户部吵得不可开交。
礼部与工部各帮一边。
秋税已经开始征收,兵部想要银两加强边防,防备大越或大楚再次犯疆,几位位高权重的尚书和侍郎都知道火药一事,也知道君名扬回封地就是督造此物。
所以兵部要户部批二百七十万两,其中二百四十万两用于军饷粮草,三十万两是调配往云中郡的,这笔款项里又有八万两是礼部吵红了脸也要争来给君谨言修建陵寝的。
毕竟是刚追封的烈国公,以身殉国又是国公爷,实乃一等一的正一品爵位,按照圣旨陵寝面积至少百亩,牌坊三门四柱雕刻蟒纹以承袭圣恩……八万两都未必够用!
“没有,户部最多只能拿出一百八十万两银子。”反正不管怎么死缠烂打,户部尚书李瀚就是一副要钱没有要命不给的滚刀肉模样。
“国库一年税银一共就八百万两,除了各级官员的俸禄粮饷,工部还要采矿冶铁以备军械,再加上各地赈灾,秋冬季疏通运河。反正只能挤出一百八十万两,多的没有!”
李瀚一开口就把兵部的预算砍了三分之一,气得兵部尚书季羡差点跳过去跟他打起来,“不行,一百八十万两,光是西北、正北两处关隘的军饷粮草都不够!二百六十万两!”
“工部各处官道也需要修葺!”工部尚书杨凌云也跳出来,“还有陛下地宫修建一事!”
“最低二百三十万两,要不然你们自己去守边关去!”
“不给,没有!”
燕常照被吵得脑瓜子疼,“都安静!李爱卿,你先说说,疏通河道和赈灾需要多少银两?”
“回禀陛下,”李瀚拱手弯腰道,“臣与户部、工部官员商讨过了,赈灾一事至少需要五十万两银子。”
今年不少地方都受了大灾,赈灾一事却因为边关战事危急一拖再拖,以至于后来好几个受灾地区都闹了叛乱,光是平叛所花银两都超过五十万两了。
朝廷若是再不出手赈灾,外忧内患之下大燕危如累卵。
燕常照点了点头,也知道赈灾一事不能再拖下去了,“工部修葺官道、运河,建造大坝,需要多少银两?”
“禀陛下,至少也需要上百万两。”工部尚书杨凌云回复道。
“边关战事重重,各地叛乱丛生,不可拖欠银两。二百三十万两,朕批了。”燕常照用不容置疑的声音说,“二百万两用于加强军备,三十万两调配云中郡。”
军队与火药,那可是关乎到他是否能一举成为天下第六位霸主,与那大越、大楚一争天下的关键,银两决不能克扣!
随后他又对李瀚以及杨凌云说:“李爱卿、杨爱卿,依朕所看,赈灾一事,三十五万两银子便够了,欠缺的银两百官募捐一二。”
“至于工部,官道不修影响战事,这笔银子不可省,不过河道疏通淤泥一事可以暂缓,待明年盐税收上来后再拨款清淤。加上运河修建以及重修河道大坝,六十五万两银子应该足够了。”
“先苦一苦百姓,骂名由朕来担。”扫了一眼底下颇有微词的众臣子,燕常照淡淡道,“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众臣只好退去。
虽然几位争银子的尚书心底多多少少都有这方面的打算,但是却不敢开口提。
毕竟这种处理方式是有可能酿成大祸的,把本该拿来赈灾的银子克扣掉,本该趁着秋冬枯水季清理河道,去年便是将这笔银子克扣了,才导致今年各地洪涝,百姓受灾严重。
也是因为赈灾款迟迟不到位,以至于各地叛乱丛生。
若是再不及时清理被洪涝抬高的河道,明年万一再遇上春洪夏涝,后果不可设想!
但是陛下金口玉言,定下的事谁敢反驳?
说不定明年各地风调雨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