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李亨脸上阴云笼罩,高适轻声问道:“殿下,是否要派人暗中查探一番?”
高适觉得,如今局势敏感,陈希烈举动反常,确实让人不安。如果真有什么不轨的企图,也能尽早察觉,提前应对。
“不必了,不要大惊小怪。”李亨快速思索了一下,没有采纳高适的建议。
他也只是明面上拒绝了高适的建议。因为这件事非同小可,不能让高适这样的将领介入其中。处理这种事情,还是鱼朝恩出马比较方便。
“太子殿下,微臣还有一个建议。”高适恭谨地说。
“什么建议?高侍御但说无妨,不必如此拘谨。”李亨随即换了一副轻松的面孔。
“殿下,根据此前的情报,叛军崔乾佑所部明天就会动身。”
“叛军来势汹汹,而我军仓促应对,准备不充分,恐怕不利于战守。”高适忧心忡忡地说道。
“那高侍御可有良策?”这一次真是说到李亨的心坎上了,这也是他最为头痛的事情。
“微臣以为,应派出一支偏师对其进行袭扰,延缓其行军速度。如果有可能,伺机切断或烧毁其辎重。”高适建议道。
“高侍御言之有理。”李亨点了点头。
其实这个问题李亨早就考虑过。问题的关键是,派谁去执行这一危险任务呢?
若是派久经沙场的老将,比如王思礼,经验丰富,反应敏捷,能够应对种种突发情况,但现在各条防线都需要得力之人镇守,实在抽调不出来。
如果委派年轻将领前去,又怕其缺乏足够的谋略与应变能力,一旦被崔乾佑咬住,铁定是全军覆没。
如此,不仅起不到延缓敌军的作用,反而减损了己方的防御兵力,得不偿失。
至于兵力,派少了难以对叛军造成实质性的侵扰,派多了则会削弱己方的防御力量,毕竟长安的兵力本就不充裕。
而且,叛军有大量骑兵,所以必须派轻骑兵去进行袭扰。若是派步兵前往,在这一马平川的渭河河谷,无异于驱羊入虎口。
再者,崔乾佑绝非等闲之辈,他一定会有所防备,一旦袭扰失败,不仅会损兵折将,还会暴露己方的作战意图,壮大叛军的声势,打击己方的士气。
但是,如果不派出一支偏师进行袭扰,延续叛军的速度,打乱叛军的部署,甚至打击叛军的士气,那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叛军兵临城下。如此一来,也会打击城中军民的信心。
思索了片刻之后,李亨缓缓开口道:“高侍御此计虽好,只怕实施起来困难重重。尤其是将领的选派,必须要慎之又慎。你心中可有合适的人选?”
“殿下,微臣愿往。”高适站起身来,拱手请命。
“高侍御,你要负责城东的防守,非同小可,不宜作为偏师前去扰敌。”高适统领着神策军,这是哥舒翰留给他的宝贝疙瘩,怎么舍得让他们出去送死呢?
而且,高适是他最喜欢的诗人之一。上大学时,他就特别喜欢高适的《燕歌行》,认为这是唐人边塞诗中最好的一首。尤其是那句“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每次背到这里,他就觉得背脊生寒。
除了神策军,能执行此等任务的,就只有李开锋的龙武卫、李藏用的金吾卫,以及王思礼的陇右军。相比之下,王思礼的陇右军在潼关之战中吃了大亏,人马装备才刚刚补齐,战斗力恐怕还不如李藏用的金吾卫。
待李藏用完成招安任务之后,金吾卫也要移交给高适指挥。所以,金吾卫也不合适出战。
那就只剩下李开锋所率的这支机动部队可以考虑了。
但这支部队可是自己煞费苦心、用尽计谋才从父皇那里争取来的。若是在此次行动中折损殆尽,日后父皇知晓,只怕面子上不太好看。
“太子爷,不好了!”就在李亨陷入沉思之际,鱼朝恩一路小跑着过来。
“什么事那么慌张?”李亨的思绪一下子就被打断了,非常生气。
“禀告太子爷,左藏库走水了!”鱼朝恩声音中带着几分颤抖与焦急。
“什么?”李亨和高适都吃了一惊。
左藏库是大唐极为重要的一个国库,存储着大量的钱帛、杂彩等财物,以及各种珍宝,承担着向宫廷、朝廷以及军队等各方面供应物资,以及维护市场稳定的重要职责。
左藏库由太府寺进行管理。根据大唐律令,天下财赋皆纳于左藏库。
史载,天宝八年二月,李隆基忽然心血来潮,引百官参观左藏库。库房内金帛堆积如山,让朝臣们大为惊叹,可见当时国库之富有,经济之繁荣。
李隆基一行出逃时,路过左藏库,杨国忠建议将其焚毁,以免落入叛军之手,但李隆基没有答应。
后来长安城中陷入混乱,左藏库起火,被崔光远等人扑灭。所幸发现及时,没有造成太大的损失。
此次倘若左藏库遭遇不测,整个长安势必会陷入极度的混乱之中,那又拿什么来支撑守城之战呢?
“太子爷,方才太府寺来报,左藏库走水了!”鱼朝恩又重复了一遍,脸上满是惊惶。
“火势怎么样?”李亨听后心急如焚,声音不自觉地提高了几分,眼神中满是急切与忧虑。
“火势极为凶猛,老远就能看到滚滚浓烟!”鱼朝恩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比划着。
“快,令金吾卫、陇右军、龙武卫以及民军速速出动人手,全力以赴,一定要保住左藏库!”李亨当机立断,大声下令。
“殿下,神策军也可以参与灭火。”高适急忙进言。
“好,快去!分秒必争,不得有误!”就那么一瞬间,李亨的额头上沁出了汗珠。
高适和鱼朝恩匆匆离去后,李亨擦了一把额头上的汗珠,内心犹如被烈火炙烤了一般焦急。
烧了左藏库,就是要动摇长安的根基,动摇大唐的根基!
昨晚才揪出一波奸细,准备在今日午时将其斩首示众,结果一大早左藏库就突发大火。
很明显,这就是奸细蓄意所为,目的无非就是报复和示威。
自上次起火之后,左藏库的戒备更加森严,太府寺为此还专门组建了一支多达三百人的巡防队,日夜轮流巡逻。
这就足以说明,朝中有内奸,太府寺也有内奸。
这内奸到底是谁?究竟潜伏在何处?又有多少同党在暗中潜伏、蠢蠢欲动?
李亨一边踱步,一边快速思考,只觉一阵阵寒意从脊梁骨升起,伴随着一股股燥热在体内翻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