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若曦和赵瀚洺告退之后,李亨又收到了一个消息:韦见素的随从前来禀报,韦见素和房琯已经在赶回长安的路上,预计一个时辰之后就可以进入长安城!
韦见素身为宰相,此时赶回长安,应该是父皇的意思。
李亨瞬间就明白了,韦见素和房琯此番回来,一则是协助自己应对当下困局,二则是对自己加以牵制与监督。
说白了,老皇帝既希望自己能守住长安,护卫大唐的根基,又担心自己权势太大,尾大不掉,乃至自立为帝。
在真实的历史中,李亨确实就是这么干的。
只不过,自己是一个熟读历史的现代人,深知李亨自立为帝所留下的政治隐患。
甚至可以说,李亨自立为帝虽是权宜之计,有不得已的一面,但确实也是安史之乱后朝局动荡、藩镇坐大、宦官专权、皇帝更迭频繁的关键诱因。
自己作为一个穿越者,一定要从根子上规避这些问题。名不正则言不顺,古往今来,台面上的事情一定要做足,不能给别人留下把柄。
尤其是政治规矩,一旦破坏,就很难弥合。
比如,司马懿开了违背政治誓言的先河,灭了曹爽三族,导致后来人再也不相信政治盟誓。
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更是厉害,当街杀皇帝,将皇权拉下神坛,导致基本的政治秩序土崩瓦解。从东晋到隋朝,弑君夺位之事屡见不鲜。前朝隋炀帝杨广就是被宇文化及所杀,距今还不到一百五十年!
他又想到,韦见素和房琯这次回来,不仅仅是来抢宰相之位的,肯定还带着父皇的其他旨意。
从眼下的情况来推断,应该是好消息,至少至少,不坏。
就在李亨思绪纷飞之际,李俶走了进来。
“父王。”李俶拱手行礼。
“大郎,你来做什么?”李亨抬眼问道。
“父王,儿臣听说,您要将王元宝诛灭九族,这是为何?”李俶不解地问道。
在他看来,王元宝所犯之罪最多够得上灭三族。
“他暗中勾结安禄山那叛贼。”李亨眼神甚是冷峻。
“这也只够灭三族吧?”李俶问道。
“他还行刺于我!”李亨愤然说道。
“啊?父王,宣阳坊的那个神秘刺客,竟然是王元宝所派?”听了这话,李俶吃惊不小。
李亨点了点头。
“真是罪该万死!”李俶愤愤地说,“如此看来,杀他一万次都不解恨!”
“他还有两个儿子,一个在东都,一个在幽州。”李亨说道,“你派几个刺客过去,一定要将他们斩草除根!”
“儿臣遵命!”李俶躬身说道,“真没想到,王元宝如此胆大包天!儿臣一直以为,那刺客乃是陈希烈暗中指使。
这么说起来,监视陈希烈的探子可以撤掉了。”
连续几拨都没有查到陈希烈头上去,李俶认为,以前的判断可能出现了失误。
“大郎,先别急着撤。我隐隐有预感,陈希烈也不是什么好鸟!”李亨说道。
他是一名穿越者,当然知道陈希烈有问题。在真实历史中,投降安禄山的那么多官员,陈希烈是职位最高的一个。
目前没有抓到他的小尾巴,不代表他真的没有问题。
“你来就是为了这事?”李亨问道。
“父王,城北兵力单薄,儿臣想……”李俶欲言又止。
三弟李倓手下有一万二千人,这都是他亲自招募的,一旦练成军,就是一支不小的力量。
自己手上虽有三千死士,可这都是李辅国的人,自己只是暂时掌控而已。
待李辅国回来,自己可就成了光杆司令。
“你想做什么?”李亨问道。
“父王,儿臣愿意去前线效劳。”李俶抬起头来,目光恳切地望着李亨。
“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李亨又问。
“父王,狄侍郎执掌兵部,此刻乃是要害机构。”李俶说道,“他又要统筹兵部之事,又要负责守城,儿臣担心他顾不过来,难以两全。”
李亨微微点了点头。当初制定防务方案时,他也是考虑让李俶守城北。后来,因担心长安守不住,想让李俶去扶风郡开辟大后方,临时改由兵部侍郎狄若曦防守城北。
“父王,城北有大明宫和西内苑,此乃皇家禁内,狄侍郎多有不便。若是儿臣负责防守,这些问题便可迎刃而解。”李俶补充道。
“你真想去?”李亨问道。
李俶坚定地点了点头。
“城北只有五千兵马,太少了。既然你坚持要去,我从颜真卿那调拨五千壮丁给你。”李亨看着一脸坚决的儿子,继续说道:“就当是实战练兵好了。”
“儿臣谢过父王!”李俶大喜过望。
“你不要高兴得太早。你去城北,乃是帮助狄若曦守城,他是主将,你是副将。”李亨说道。
虽然李俶急于立功,但城北防线万分紧要,非狄若曦统筹指挥不可。
不过,让李俶带一支军队协助狄若曦也有好处。一方面,可以让李俶建立军功,提高威信。另一方面,万一长安守不住,就可以让李俶带领一支人马撤往扶风郡。有几千人在手上,总比当一个光杆司令好。
再者,李倓手上有一万多人,如果李俶手中无兵无将,就无法平衡两个儿子之间的关系。
既然李俶自己请战,他也乐得顺水推舟。
“儿臣谨遵父王命令!儿臣一定协助狄侍郎巩固防线,训练军队,不负父王栽培!”李俶高兴地行了一个大礼。
“大郎,忘了告诉你,韦见素和房琯就要回来了。”李亨随口说道。
“啊?他们?是圣上派他们回来的吧?”李俶惊讶地合不拢嘴。
李亨点点头。
“他们不是明摆着要回来抢位置吗?”李俶愤然说道。
“也别这么想,毕竟现在是用人之际。胸怀要放宽广一点。”李亨教育道。
在历史上,韦见素的风评并不差。只不过李亨胸怀芥蒂,对李隆基的旧臣多有打压,以致其无法发挥作用。
至于房琯,此人对圣上确实忠心耿耿,但志大才疏,尤其缺乏军事才能,在第一次长安收复战中兵败陈涛斜,导致四万多唐军战死。如果不是李亨轻信于他,李亨收复两京的时间应该会更早。
这两个人,自己一定要量才使用。
“儿臣失言。”李俶恭敬地认错。
“大郎,既然他们两人是圣上派回来的,你就代表我去金光门迎接一下。”李亨说道。
“父王,还要迎接他们?”李俶有些不情愿。
“大郎,他们奉圣命回来,就是钦差,我们父子身为臣子,怎么能托大呢?”李亨解释道。
“还是父王想得周到,儿臣这就前往金光门迎接。”李俶说着,退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