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亨他抬起头,目光扫过众人,缓缓说道:“诸位,本宫有一个想法。
如今,情报传递确实有些迟缓,这样很容易贻误战机。
本宫寻思着,我们可以建立一个‘情报共享群’,这样就可以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了。”
“情报共享群?”众人面面相觑,显然都不明白李亨所言何意。
李亨见状,便详细解释起来:“我们现在并不缺乏情报收集与传递的手段,各防线、各部门都有自己的情报收集与传递方式。
比如说,城东的情报可以到达城南,也可以达到防御使衙门,并通过防御使衙门到达中书省和本宫这里。这就说明,我们的情报是可以自由传递的。
但是,这些情报无法准确、快速传递到需要情报的部门手中。
举个例子,高侍御认为某个情报很重要,所以及时传递给了颜侍郎。但是,王副帅并不知道颜侍郎已经从高侍御那里得到了情报,这样就会造成信息差,从而导致判断失误。
反过来,如果高侍御认为这个情报不重要,就不会传递给颜侍郎。而对于颜侍郎来说,这个情报恰恰非常重要,如果早点获知,就可以及时制定应对的战术,从而打败叛军。
什么情报重要,什么情报不重要,全凭将领们自我判断,这样不合适。
并非本宫信不过大家,而是觉得,一个人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所掌握的信息也是有限的,无法做到面面俱到。
因此,本宫想建立一个情报共享机构。各部门、各防线得到情报之后,除了十万火急需要点对点传送的情报之外,都传递给这个情报共享机构。
情报共享机构收集到情报之后,一条一条全部罗列出来,定期或不定期分发给关键的部门和战线。比如,一个时辰分发一次情报。
我们再举一个例子。颜侍郎和高侍御拿到的都是同样的情报,上面的这些情报,有些对颜侍郎有用,有些对高侍御有用。
他们两人拿到情报之后,只要各取所需就行了。
如果建宁郡王看到一条情报,与城西无关,但与城北有关,也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写出来,传递给情报机构。情报机构将其列出来,下一次分发时,就可以到达狄侍郎和广平郡王手中。
信息越多,各部门、各防线做出准确判断的概率就越高。
这样一来,情报就能够在各个关键节点之间高效流通,就可以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种种问题。”
王思礼听后,眼中一亮,抱拳说道:“殿下此计甚妙!如此可使我军如臂使指,应对自如。”
裴冕点了点头,说道:“殿下,老臣再补充一下,这情报机构的人员选拔与运作机制还需精心谋划,要确保其既高效,又不会泄密失密。”
李俶接着说道:“父王,儿臣以为,这情报机构的人员,当选取忠诚可靠、心思缜密且擅长分析整合信息之人。
儿臣觉得,还可设立一套情报分级制度。
将情报按照紧急程度、重要性分为不同等级,情报机构依据等级优先处理和传递那些最为关键的信息。
这样就能让各部门、各防线在第一时间对重大军情做出反应,避免因繁琐的信息筛选而延误战机。
还有,还可以根据情报分级,决定哪些情报送达哪个层级。
举个例子。非常机密的情报,就不要让普通部门的长官看到,以免人多嘴杂,造成泄密。”
李亨对众人的积极建言深感欣慰,他微微颔首道:“诸位所言很有道理。此事由中书省牵头,兵部和长安防御使衙门一起参与。
你们要尽快搭建起情报共享机构的框架,制定详细的运作规则,选拔合适的人员,确保其能在最短时间内投入运行,发挥作用。”
他顿了顿,说道:“本宫觉得,这个新机构……就叫军机处吧,比情报共享群更好听一点。”
军机处,最初由清朝雍正皇帝设立,其初衷是快速处理军政要务,简化政务流程。
不过,久而久之,军机处就变成了皇帝专权的机构,凌驾于内阁之上,将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内阁同时排挤出权力中心。
李亨虽然借用了军机处的名头,但他并不想将其变成凌驾于三省六部之上的机构。
熟读历史的他,笃信唐朝的三省六部制,认为这是历史上最好的政治框架。即便是他前一世所在的时代,国家的权力运作机制基本上仍在三省六部制的框架之内。
他还觉得,眼下的三省六部制有些走偏了,平叛之后,有了时间和精力,他还要重新厘定三省六部制。
“军机处,这名字好!”右相裴冕捏了捏花白的胡须,由衷地赞叹道。
众人纷纷点头应和,对这个新机构的名头与运作方式赞不绝口。
“诸位,田承嗣此番吃了大亏,下一步,叛军可能会采取什么战术?”李亨继续引导道。
“殿下,老臣以为,叛军能用的战术,今天差不多都展示出来了。”韦见素一直沉默寡言,此时也开口说道,“如果非要说什么战术,老臣觉得,明日如果开战,崔乾佑会投入更多的兵力。
而且,还有可能会多点开花,同时从至少两个方向发起进攻。”
李亨点了点头,问道:“诸位不妨设想一下,叛军将从哪里发起进攻?”
王思礼率先说道:“殿下,臣认为,田承嗣在城南遭遇大挫,绝对不会再次攻打城南,打城东和城北的可能性比较大。”
“殿下,臣也这样认为。”高适拱手说道,“如今田承嗣所部驻扎城东,往后的主攻方向肯定就是城东。
崔乾佑大军来了之后,应该不会继续驻扎在城东,往城北的可能性更大。
当然,也不能完全排除城南方向。从城南安化门到香积寺之间,有十几二十里的辽阔地带,也适合大军驻扎。
不过,城东有灞水,城北有渭河,这两个方向取水和运粮都很方便,可能性还是更大一些。”
李亨对着高适笑了笑,点了点头。作为一个长期看卫星地图的现代人,他很认可高适的分析。
“殿下,臣认为,田承嗣还有继续攻打城南的可能。”狄若曦说道,“田承嗣在城南吃了大亏,一定会想着一雪前耻。
田承嗣乃是赌徒出身,不在城南打赢一场,他是不会善罢甘休的。”
李亨又点了点头,说道:“狄侍郎所说也有道理。田承嗣此人刚愎自用,很有可能硬着头皮再打城南。
不过,无论叛军从哪个方向发起进攻,我们都必须做好应对的准备。”
众人齐声领命:“臣等遵命!”
“殿下,臣觉得,我们应该乘胜出城,发动夜袭,打田承嗣一个措手不及!”这时,高适站起身来,朗声说道。
“夜袭?”王思礼回头看了高适一眼,说道:“田承嗣乃当世名将,不可能没有准备吧?
敌强我弱,此时发动夜袭,很有可能偷鸡不成蚀把米。”
“王副帅此言差矣。”高适继续说道,“田承嗣虽然吃了败仗,但整体实力依然不弱。
他也会觉得,我们不敢乘胜发动夜袭。既然如此,我们就趁机捅他一下子,就像薛贵在华阴郡时一样,让他坐卧不安。”
听到高适这话,李亨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方才他也在想,要不要主动出击,打乱叛军的部署,没想到高适的想法与他不谋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