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臣将此计称之为,变法改革!”
张言自信的一笑,开口说道。
“变法改革?张小友此计何解?”杨阁老立刻开口问道。
经过这几次张言的献计之后,杨阁老对张言还是有些期望的。
一旁的林征也是差不多的想法,看向张言,等待着张言的下文。
张言笑了笑,开口说道,“所谓变法改革,便是改变如今大武收取赋税的方式。”
“大武的赋税,并未针对不同的收入群体做区分,整体还是一刀切的模式,这样虽然简单,但弊端也很明显,国库不足,便是其一。”
“其二,普通百姓的赋税偏高,实际上底层老百姓收入本就不高,偏高的赋税会让他们家中难以留下抵御风险的银子,一旦出现天灾,便会成为灾民,急需国库下拨银子赈灾。”
被张言这么一说,姜枝晚便露出了一个思索的表情。
大武的赋税的确是如此,只不过整个青云七国都是用的差不多的赋税模式,这么多年都未曾更改。
就算是明知道有弊端,那也是积重难返。
“这些问题的确存在,但想要改变,实在是太难了。”杨阁老叹了口气,说道。
他倒是觉得张言说的很对,只是如今才想要改变,实在是太难太难。
张言摊摊手,一脸的无奈,“这还不是因为诸位大人身居高位,不懂民间疾苦嘛,你说是吧,杜大人?”
说着,张言拍了拍杜青河的肩膀,问道。
杜青河冷哼一声,没有说话。
他还能不知道,张言这是打算坑他吗?
张言撇撇嘴,现在杜青河都不上当了,没意思。
“就算你说的没错,但这套收取赋税的模式早已沿用了千年,我大武建国至今三百余年,也一直从未有过改变,你又能有什么办法?”
萧长青冷哼一声,开口说道。
就在刚刚,萧长青明显感觉到了一股强烈的危机感。
“这办法,自然是有的。”张言嘿嘿一笑,回头看了一眼萧长青,说道。
“正如微臣先前所说,这种一刀切的模式,导致普通百姓的赋税偏高,只需要将赋税改为根据收入来调整收取赋税比例,百姓便可存下应对风险的银子,哪怕再有天灾,也不至于立刻就成为灾民,只需朝廷加以救治,自然可完成赈灾。”
“若是如你所说,朝廷征收的赋税岂不是更少了?国库只会更加空虚。”杜青河冷笑一声,立刻指出了张言话语之中的漏洞。
他可不能让张言真的说出什么挽救的办法来,不然自己又要失去一万两。
且一万两还是小事,这一次没能将张言解决掉,日后只会更加难以解决。
张言朝着杜青河那边咧嘴一笑,说道,“杜大人,别急啊,这一万两下官会拿走的,不急着送哈。”
“你!”杜青河面色铁青,气的心里一阵骂娘。
“哈哈哈哈,说得对,你个老东西,那么急着送钱干什么。”张武顿时觉得扬眉吐气,大笑开口。
张言收回看向杜青河的目光,继续开口说道,“百姓的赋税低了,自然需要从其他地方找补回来,微臣觉得,可以增加商人的赋税。”
“大武的商贾大多颇为富庶,如江城的那些豪绅,每年都有大把的银子入账,朝廷只要提高这些商人的赋税比例,自然可以填充国库。”
“除此之外,还要鼓励消费,银子流通的越多,朝廷收取的赋税就越高,国库就越是充盈。”
寂静,整个金銮殿都寂静了下来。
所有的大臣都在思考张言这个变法计策的可行性。
且越是思考,就越是觉得这计策是完全可行的。
而龙椅之上,姜枝晚眼中光芒闪烁,越想就越是激动。
一旦大武实现了国库的充盈,大武就能领先于其他的青云六国。
杨阁老看向张言,行了一礼,抱拳开口,“张小友有经天纬地之才,老夫佩服。”
他也想到了和姜枝晚类似的地方,国库充盈,必可领先于其他六国。
张言连忙避开了一些,不敢受杨阁老这一拜,“阁老也是为了大武,言重了言重了。”
林征也是朝着张言抱了抱拳,说道,“张小友大才,林征佩服。”
张武一阵扬眉吐气,哈哈大笑,“丢你老母的,还说不说要请罪了?”
解气,太特么的解气了。
也不知道张言这小脑瓜子怎么想的,有这么多计策,但是这计策一出,就让张武觉得解气。
而此时,萧长青和杜青河的面色都变得异常的难看。
姜淮的面色也有些许的阴沉。
原以为张言这小子只是精于商贾之道,不足为虑。
但没想到的事,居然可以通过商贾之道填充国库,进行变法。
与其说是精于商贾,不如说是精于户部。
只有户部尚书李勇一脸的欣赏,他现在是真的很欣赏张言这个人。
这一个个计策,都是利好户部啊。
萧长青咬着牙,他还没输,张言这计策还是有一定的破绽的。
“张兄这计策虽说是好,但似乎并没有解决商贾联合的危机,依旧不能平复商贾的情绪。”
“不错,你这就是在顾左右而言他!”杜青河也大声开口,说道。
还好,还好萧长青看出了破绽,不然自己的一万两就完了。
被萧长青这么一说,大臣们才从变法改革的震惊之中回过神来。
好像的确是这样啊。
“差点就被绕进去了,这小子,计策真是让人震惊。”
“不过这次这小子居然没有说出什么毒计,我也很震惊。”
“还真是。”
张言看向杜青河和萧长青,咧嘴一笑,开口说道,“别急,这不是还没说完呢吗。”
“既然要按照收入提高赋税,那么商贾的赋税必然是最高的,以往只需要少量的银子交税,如今却要按照收入的比例,换了是谁,一开始都是不愿意的。”
“那么,如果我说,买了国债的人,可以适当降低赋税呢?”
轰!
买了国债适当降低赋税?这岂不是就是在告诉那些商贾,国债是必须买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