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仍然是一样,缺少了几张。
于是,他扣下了她缺少的数量所对应的本钱。
那妇人脸上的表情立刻变得非常难看,她上前理论起来。
货郎杨脸上的笑意消失了,语气变得严肃,“我已经反复强调过,从我这里拿走了多少,我都记着呢。
我相信你们也都应该记得。
你现在少给我这么多张,我只能按规矩扣除相应的钱。
希望以后你能多加小心。”
妇人依然不甘心,但其他人都知道,货郎杨向来说话算数。
他继续说道:
“大家都知道这批货并不是我的,我只是赚个中间费罢了。
如果这里有数量上的缺失,我也需要赔偿主家。
大家都清楚,我们都不容易,互相之间应该体谅一下才是。”
除了刚才那个不满的妇人,周围的其他人纷纷点头附和。
他们明白,货郎杨做事一向公道,不会偏袒任何人。
虽然这次有些遗憾,但规则就是规则,必须遵守。
熊孩子们终于等到了货郎杨慢慢地打开另一口箱子。
当箱盖缓缓揭开的那一刻,他们全都像是刚才他说的那般,飞扑了过去,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仿佛是一群久别重逢的好友。
货郎杨每拿出一样东西,都会引起一阵欢呼声。
首先是几个精巧的陀螺,在地上一转,便旋转得令人眼花缭乱。
紧接着是空竹,清脆悦耳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引得不少孩子跃跃欲试。
拨浪鼓更是让孩子们爱不释手,那轻盈的“咚咚”声仿佛有种魔力,能让人心情愉快。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几把雕琢得极为精美的木剑,甚至许安还从中看到了一套七巧板——这可是他梦寐以求已久的宝贝。
至于零食部分,虽然只有几种,但种类繁多且诱人。
晶莹剔透的米花糖、甜而不腻的高梁饴、嚼劲十足的牛皮糖以及咸香可口的小鱼干……这些美味佳肴摆在眼前时,几乎所有孩子都被馋得口水直流,几乎都挪不动脚步,仿佛再多站一会儿就会被香气包围住而无法自拔。
有几个平日里勤俭持家的孩子,此刻因为手里攥着几枚珍贵的铜板而显得格外得意。
他们的眼神不时在玩具和零食之间来回扫视,好像正在认真考虑该买什么才最划算。
旁边的朋友则纷纷帮着出谋划策,尽管心里也十分渴望分一杯羹,但能够在这种情况下帮助他人挑选,也是一种难得的享受,这让他们的虚荣心在这一瞬间得到了极大地满足。
然而要说最神气活现的人,还得数虎子那一伙。
这段时间以来,他们每天跟着许安到田野里辛勤劳动,帮忙割猪草赚取工钱。
十几天下来,每个人身上都有了一笔不小的储蓄,堪称“小土豪”。
只见他们毫不吝啬地选购了好几样心仪的玩具和零食,那种大手笔的行为立刻吸引了周围小伙伴们羡慕的目光。
咦,竟然没有见到那零食之王——辣皮的踪迹。
许安在货郎摊前仔细搜寻了好一阵子,终于得出了这个令人有些意外的结论。
他眼睛一亮,像是发现了什么宝贝一般。
不过,随即想到这里的人们对辣椒的排斥与敬畏,心中不免有些泄气。
他们对于辛辣食物向来避之不及,看来自己的这个小发现暂时还没有用武之地。
贪多嚼不烂,还是先做好眼前的事情吧。
就在这个时候,一直忙碌于接待其他顾客的货郎杨注意到了许安站在那里似乎犹豫不定的样子。
“小伙子,需要买些什么吗?”
杨货郎笑着问。
虽然男客人很少,但偶尔还是有一些会光顾这里,那些人通常是冲着烟丝来的,而眼前的少年却显得与众不同,并不像是要来买这些东西的模样。
“其实……”许安开口,声音中带有些许紧张与期待,“我有一笔生意想跟您谈,不知道您现在忙不忙,等您闲下来了能不能赏脸去我家一趟?”
听到这么一个小孩子说出这样的话,货郎杨并没有表现出鄙视或是不屑,反而露出了一种好奇的表情。
“哦?是哪家的孩子啊?想要跟我做什么样的生意呢?”
说着,他笑眯眯地看着许安,语气中满是温和和耐心。
这突如其然的好奇心让原本已经做好准备迎接质疑甚至嘲笑的许安愣了一下。
“呃,”他稍微调整了自己的呼吸之后回答道,“我叫许安,我爹叫做许周。”
“许周?”
杨货郎重复了一遍这个名字,随即眼中闪过恍然大悟的神情,“那你应该就是二妞的哥哥了吧?”
心中不由自主地升起了一份怜悯。
刚刚遇见的那个名叫许杨氏的女人显然就是他的奶奶,这样一个家庭背景,在平时的生活里肯定不会太顺利的。
许安点了点头,然后又补充说:
“还有茴香也是我的妹妹。”
他大方地承认道,脸上带着坦然和平静。
虽然家中情况并不理想,但许安并没有因此感到羞愧或沮丧,反而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些什么。
等最后一位顾客带着满意的笑容离开,货郎杨终于松了一口气,他转身看向身旁忙碌的许安,后者正熟练地整理着摊位上的物品。
货郎杨与许安合作多年,知道这个小伙子不仅聪明伶俐,做起事情来也相当麻利。
没过多久,在两人的共同努力下,所有的货物都被收拾得整整齐齐,准备回家了。
夜幕渐渐降临,微风中夹杂着秋日特有的凉意,却也带给人一种宁静而舒适的体验。
二人相视一笑后,货郎杨挑起沉甸甸的扁担,踏上了去往许安家的路。
穿过几条蜿蜒的小巷,眼前豁然开朗,一座干净整洁、充满生活气息的小院静静地等待着主人归来。
围墙内种满了各种花草,即便是夜晚,依旧能闻到淡淡的清香。
院子里的石桌旁,还摆放着几只精致的陶罐,里面装满着水或是刚刚采摘下来尚未晒干的草药。
货郎杨仔细地观察了片刻,心中不由得对这对兄妹更加钦佩——他们不仅勤劳能干,而且还懂得如何装扮自己的小家,让这里成为一处温馨美好的所在。
这时,屋里传来轻快的脚步声,二妞端着一个盛满针线用品的小筐走出门来。
月光下,只见那双灵动的眼睛里闪烁着期待与喜悦。
“这是最近我做的三副手套,”二妞边说边将筐子递给了哥哥许安。
虽然设计并不复杂,但却十分实用:
每一只都根据不同的手型做了调整,确保无论是大手还是小手都能舒适穿戴。
而且使用的材质也经过精心挑选,既保暖又耐用,更重要的是,它们拥有独特而美丽的图案,让人一见难忘。
当货郎杨小心翼翼地拿起其中一只试戴时,立刻感受到了一股从指尖传来的温暖感。
这不仅是因为天气渐冷所带来的自然反应,更在于他敏锐的职业嗅觉告诉他,这类产品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
于是他迫不及待地问道:
“这种用来给手保暖的东西是你想出来的主意吗?”
面对提问,一向腼腆的许安却显得异常镇定,坚定地点了点头回答道:
“没错,这是我发明的,名字叫做‘手套’。”
听到这里,货郎杨愈发感到眼前这个看似普通实则内心充满智慧与勇气的年轻人不可小觑。
他知道,关于如何利用这些精美的手工制品开拓市场的讨论才刚刚开始。
“我觉得这手套在冬天时应该会大受欢迎,”许安顿了顿,眼中闪过自信,但随即又黯淡下来,“但是我并没有什么门路把它们推销出去,而你有的是门路,我们应该可以合作。”
拐弯抹角从来不是许安的强项,他还是喜欢有什么说什么,坦率直白。
初冬的寒风已经带着刺骨的冷意从窗户缝隙中钻进来,许安搓了搓手,感受到手中温暖柔软的毛线质地,心中对这手套的市场前景愈发笃定。
货郎杨饶有兴趣地挑了挑眉,示意他说下去。
“跟我说说,你想怎么个合作法?”
杨的声音沉稳中带着几分好奇。
许安微微吸了口气,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不那么紧张:
“有两种方式可供你选择,”他停顿了一下,似乎是在整理思绪。
“第一种,我把手套以六文钱一副卖给你,”话到这里,许安顿了片刻,似乎在考量这种模式可能带来的长远影响,“至于以后你再转手卖出多少钱,则完全与我无关。”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莫名的严肃气氛,但许安继续说道,“第二种选项就是你可以考虑出资入股,这样我们就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伙伴。”
此时,许安的眼神里多了忐忑不安,“这意味着不管未来我们赚了多少钱,最后都会根据各自的资本投入来进行分成。”
许安说完这些之后,明显松了一口气,但依旧掩饰不住内心的紧张——毕竟,对于谈判技巧,他还只是个门外汉,刚才所说的话也不过是照搬以前在各种资讯里偶然瞥见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