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儿,一向沉稳老练的王文语气也不由得变得激动起来,声音微微颤抖着,“据我所知,第一批被迫离开湖广会馆前往那个地方的学子们今天早上就已经被‘请’走。”
听完这话后,陈循皱紧眉头继续追问:
“那么在这过程中,那些锦衣卫是不是真的用了强硬手段对付他们?”
“至少从表面上看并没有任何暴力行为发生。
然而,”王文叹了口气,神情变得更加凝重,“只要稍有常识的人都明白,当象征着皇权威力的锦衣卫出现在你面前时,即便是最桀骜不驯的年轻人也不敢轻易忤逆其意志吧。
因此哪怕形式上显得温和些,实际上却仍是变相地强制执行——这一切背后毫无疑问都是李承影那家伙在捣鬼!”
“你准备参他?”
陈循的面色平静得仿佛深秋的湖面,没有丝毫波动。
他的双眼透着一种难以捉摸的神色,他知道王文这个一向小心翼翼的人绝不会主动挑起这样的麻烦。
这对于想要跻身内阁的王文来说,无异于在刀尖上行走——这不仅意味着和李承影正面碰撞,甚至还会触怒皇上。
一旦陷入这样的政治漩涡中,稍有不慎便可能前功尽弃,而王文当然不愿让自己的仕途毁在这种风险巨大的事情上。
“那倒不是,下官只是觉得他们如此行事,有些违背之前达成的约定。
故此特地前来与陈相您商讨一番。”
王文果然谨慎地避开了可能引发纷争的话题,话语中满是对上级的尊敬和自身的考量。
陈循轻轻点了点头,目光转向了不远处的一群举子:
“既然他们并没有采取强制手段,而是举子们自愿前往参与这件事……”说到此处,陈循停顿了一下,眼神中闪过无奈与复杂,“那么即便是我二人想要以此为由弹劾对方,怕也是师出无名啊。
不过你也别松懈了监视工作,若发现有任何风吹草动,请尽快告知于我。”
此时此刻,面对这种棘手的情况,就连素来机智果敢如陈循也感到颇为棘手,只能先选择暂时按兵不动以观其变。
“相信各位现在也都应该听说过了吧,关于我和陈循之间所进行的那一场豪赌……是的,正如外界流传般不假。”
当着百余名翘首以盼等待下一步指示的举子们的面,陈循缓缓开口,字句间充满坚定。
“无论是从坊间传闻听闻此事,还是另有其他渠道获取信息来源,今天,在此我想正式向大家宣布:
这个赌约千真万确,不容置疑。”
随着这几句话落下,在场每个人心中都不由泛起了或兴奋、或担忧乃至更加微妙的情绪变化。
“名单我已经亲自交给了陈循,但为了确保整个选拔过程的公平性,同时也向各位表达我的歉意,我决定采用这样一种鱼目混珠的方式来进行测试。
你们当中确实有些人已经进入了我的选择范围之内,但我还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给予每个人同等的机会展现自己的才能。
今天在这里,我允许大家当场写作一篇文章来参与评比。
这些文章会立刻被送到考场后面的评判席上,有包括当朝首辅曹鼐以及唯一连中三元才子商辂在内的诸多文学大家负责进行评价。
这些人不仅学问高深莫测,在诗文鉴赏方面也极具造诣,相信他们公正严谨的态度能为每一份作品提供客观而准确的意见。
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远胜于独自闭门造车或者参加某些小圈子内的文艺交流活动。”
当李承影把这番话说完之后,原本就聚精会神聆听指令的众位学子顿时沸腾了起来,现场瞬间变得喧闹异常。
要知道能够得到当今朝廷首席文官的认可和指点,简直如同获得了通往成功道路的重要通行证。
而与被誉为明代第一学霸的人物产生某种联系,更是所有书生梦寐以求的事情。
想到自己精心撰写的文字即将出现在那样尊贵的眼帘之前,并有可能得到宝贵的意见,大家都兴奋得难以自制,早先因不明所以被选中时心中所存的不满情绪早已烟消云散。
至于李先生提及的那个与陈循之间存在的秘密协议,对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来说并无太大干系,此刻他们满心关注的是如何抓住眼前这个展示自我的绝好时机。
很快,一百多举子被分散开来,他们一个个神情紧张而严肃,有的甚至被单独安排在一个小院子里。
每个院落都显得清幽寂静,只听得见轻微的蝉鸣声和偶尔的笔触纸张的沙沙声。
有几名差役小心翼翼地捧着李承影亲手书写的考题,逐一送到每一位举子面前。
拿到试题后,考生们或眉头紧锁沉思,或迅速提笔疾书,在纸上留下自己对于命题的理解和分析。
待众人纷纷完成了自己的文章后,一叠叠厚实的稿纸便由特地派遣来的人员收集起来,并送往以曹鼐、商辂为代表的几位主考官那儿进行初审。
初审完成后,还会再送到最终裁决人——李承影手中,他会仔细审阅每一篇文章,并对那些特别出彩或者需要改正的地方作出批注。
整个过程充满了严肃且紧张的氛围,空气中都能嗅到淡淡的墨香。
这次会试吸引了四千余名各地前来应试的学子参加,出于安全考虑,王贵几乎是将所有人都请到了这里。
尽管对于拥有丰富阅卷经验的李承影来说尚能应付,但对于像曹鼐这样的资深官员而言,则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每一个批次的考察至少都需要耗费上整整一天的时间,其间还需完成两轮评审,才能保证公平公正的原则不被打破。
如此算来,这段时间里,包括曹鼐在内的各位监考者们总共需要审阅近万份试卷。
即便是从幼年起就饱读诗书的文人雅士,此刻也不禁感到疲惫不堪。
尤其是曹鼐,在经历了无数次反复阅读与评判之后,他已经对八股文格式的文章产生了极度的厌烦之情,有时候甚至看到类似的段落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要躲避。
李承影也好不到哪里去,他此时正坐在堆积如山的卷子前,每一张都充满了墨香与汗水。
在看了几千份卷子之后,他的眼神已经变得有些疲惫不堪,心中更是涌起了一股后悔的情绪。
这都是因为一时冲动,与好友陈循打下的那个关于评卷准确率的赌。
现在看来,当初的那份轻率真是不应该。
不过好在现在一切准备就绪,尽管过程艰辛且漫长,但至少所有考生们的答卷都已得到了妥善处理。
现在,所有人都在等待着春闱——这个决定众多士人前途命运的重要时刻的到来。
三月初的京城,正值春风拂面、万物复苏的美好时节。
街头巷尾,不难见到那些趁着风和日丽日子结伴出行的人们,他们或携家带口,或邀上三五好友,踏青赏花,享受春天赋予人间的无限美好。
然而,在这样的季节里,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有如此闲情逸致。
对于来自全国各地的四千多名举子来说,这一天是既让人期盼又令人心跳加速的日子。
随着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照亮这座古老而繁华的城市,一个重要的仪式正在紧张地筹备当中。
此刻的大明贡院内外早已人声鼎沸,无数学子穿着各自最体面的衣服,带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聚集于此。
监考官员们忙碌地穿梭其间,确保每一位考生都能按照规定准时进入考场。
直到一声嘹亮的号令响起——“开龙门!”
,那一刻仿佛整个世界都为之静止了,只听见轻微的脚步声逐渐远去,那声音代表着四千个梦想即将在这里展开翅膀。
接下来的日子里,这些青年才俊将要在这狭小却充满希望的空间内,度过一段艰难而又意义非凡的时光,他们需要依靠自己的智慧与毅力,争取属于自己的荣光。
“哎呀,先生,您可真是太能忍耐了!”
天顺帝的目光紧紧锁定在李承影那双布满血丝的眼睛上,不禁感叹道。
要知道,从两天前开始,这位朋友便表现出了极度不安的状态。
他不仅自己寝食难安,还连带着身边的人跟着一起焦虑了起来。
为了帮助几位好友缓解压力,尤其是曹鼐、商辂这样明显感到身心俱疲的朋友,以及张辅、王贵这样即便并非直接参与其中但也同样紧张到极点的朋友,天顺帝几乎是想尽了各种办法。
从深夜促膝长谈聊解心结,到组织小型聚会以求放松心情。
从前线探访名师指点迷津,到最后关头送上诚挚祝福……他用尽全力,只为让这些兄弟们能够带着更加轻松的心情迎接即将到来的大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