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辽与大食大战的同时,独孤若弥领军接近汉南关,但是此刻汉南关守将却对来犯之敌,毫不担心,日日在关内将军府中饮酒作乐。
“来来来,大家痛饮,那独孤老儿不过领了五万兵,就妄想攻破汉南关,简直痴心妄想。”
“将军高见,和汉南关是入汉中唯一的关口,易守难攻,没有三倍兵力,不要想破关。”
“将军,我们西蜀如今兵强马壮,此地与长安很近,大帅为何不乘胜开疆拓土呢?”
“大帅的心思我们不好猜的,不过听传言,燕王可能得到漠北相助,漠北毕竟是他的母族,如果漠北助他夺位,魏国就乱了,此时进攻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呢,还是等等更好,坐收渔人之利,好过打死打活的徒惹伤亡。”
“将军言之有理!”
“来来,大家继续饮酒。”
府内众人饮酒之际,有一传令兵入内禀报:“将军,有魏国的使者求见。”
吕翰一惊:“魏国使者?”
一谋士说:“将军,此人莫不是来劝降的,不若杀了了事,否则大帅知道了,恐会生疑。”
吕翰问传令兵:“来者可有说明来意?”
传令兵:“回将军,魏国使者说并不是劝降,他问将军一句话,大将军可有心觅封侯,不必背叛国家,不必背叛君主,即可获得无尽功绩和荣耀。”
吕翰陷入沉思。
旁边一谋士又说道:“将军,不若叫那人一见,我等都是将军之臣属,一切前程都附在将军身上,绝对不会背叛将军的。”
吕翰:“把那个人请进来,客气些!”
“诺!”
........
少顷,一年约十七八的年轻书生被带了进来,吕翰一见来人如此年轻,不免有些低看。
“魏国无人可用吗?居然派个小娃娃来做说客,居然还敢大放厥词,妄言本将军的前程。”
“呵呵,鄙人征南大将军幕府参军张普,确实是个少年,也曾经是山野之人,不过受信国公所托,入幕府为幕僚,信国公是何等人物,吕将军难道不知,故而质疑本人的年龄有何意义,今日本人不过替信国公传几句话。将军听听也无妨,我不敢妄言将军前程,不过信公当有这个资格。”
“确实伶牙俐齿,说吧,信国公有何话传与本将军。”
“信公问将军,西蜀安逸,恐有多年不曾征战,将军有信心一战,可曾问过兵士是否有信心打一仗?将军征战不过为了加官进爵,底下的兵士为何呢?西蜀安逸富庶,少有灾年,故而搏命对他们没有意义。所以等于一场买卖,还是用一些简单的方便的法子比较好。”
吕翰跟左右谋士对视了一眼,问道:“张参军,莫要打哑谜,既然信公让你带话,你就不妨直说为好。”
张普继续说道:“吕将军,贵国与我上邦交战,但是并未递交交战书,断交国书,故而两国之关系没有转变,西蜀依然奉我朝为上国,故而下国伐上国,为谋逆,此事我朝陛下宽宏大量,不愿举兵灭西蜀,故而只是下旨废刘文广王位,下令讨伐诛杀逆贼成子京、费无期,其余人等可以尽数赦免,现在信国公领兵而来,乃是奉了我朝陛下的圣旨,西蜀世子刘世臣乃我朝芙蓉公主之子,性情温良、仁孝宽厚,今其父谋逆,世子心痛,不忍两国交战伤及百姓,陛下感怀其苦心,特恩旨封其为西蜀新君,命信国公护送其归国继位,所有西蜀臣属,若与逆王刘文广继续作乱,诛九族,若迎新君归国,有定鼎之功,论功皆有加官晋爵,吕将军,这次新君的手书诏令,吕将军接旨吧!”
张普说完,从袖中取出一封王命诏,提交到吕翰面前,吕翰看了一眼,没有马上接过,一时间空气有些凝固。
张普道:“将军,若你第一个迎回新君,这功劳你可是第一位的,三公之位、侯爵之尊,难道将军不想要了?”
张普说完,吕翰脸色微微一变,随即起身,走下座位,周围一干谋士武将都走下座位,来到堂下,跪下道:“臣等领国主旨意,奉国主王命。”
张普将国主令叫到吕翰手中,笑道:“本官就恭喜漳州侯了,祝贺侯爷立下大功。”
吕禄打开国主令一看,里面果然有封自己为漳州侯的旨意,顿时喜笑颜开,跪下道:“末将必定为国主效死命,张大人,国主何在,末将要迎国主入关。”
张普:“吕侯爷莫急,国主有吩咐,请吕将军带本官去汉中各州府劝说其余将领,众将皆有封赏,最后围困汉中,相信不用我们动手,自然有人奉上费无期的人头,届时由侯爷领大军护送国主归国,则这第一大功自然就是侯爷的了,太傅之位也就非侯爷莫属了。”
吕禄:“好,末将全凭张大人调遣。”
张普凭借三寸不烂之舌,三日内尽数策反汉中驻守诸将,围困汉中城,此时西蜀太尉费无期已如瓮中之鳖了,张普命人,每日射万支箭入城,箭上捆绑书信,严明利弊,费无期命人收缴,但是新国主的赦免之令和封赏已经流传出去,加上汉中区域内所有驻将尽数归顺新军,此刻汉中城已是孤城。
汉中太守府中,一谋士劝道:“大帅,如今汉中已是孤城一座,我们大军尽数归顺了新军,大帅我们已经没有机会了,还是早早归顺了新君吧,大帅新君会赦免我们的。”
费无期:“他赦免谁都不可能赦免我和丞相,为国主出策,送他去魏国的人是我,偷袭汉中,杀尽汉中五千守军的人是我,他如何能饶了我。”
谋士:“大帅,如今您还有五万兵在手,新国主需要这份力量,所以尚可以转圜阿,不可再犹豫了,再犹豫恐怕军心尽散,回天乏术了阿!”
费无期:“让孤再想想,再想想。”
..........
此时门外一阵冲杀之声,夹杂砍杀惨叫之声传入府中。
“冲进入,奉国主之命,诛杀逆贼费无期。”
“杀!”
一个时辰之后,汉中城门大开,城中数名副将手托费无期及旗下臣属头颅,出城跪地请降,魏军不费一兵一卒收复汉中。
西蜀国主刘世臣:“众将请起来,你等深明大义,今日举义事,让生灵免遭涂炭,让我西蜀与大魏重新归好,诸位皆有大功,待随本王归国,拨乱反正,维护西蜀稳定繁荣,本王不吝封赏。”
“谢国主。”
刘世臣转身对独孤若弥、独孤若望说道:“两位将军,今日汉中之事已定,本王恳请两位将军随本王入川,一来希望得到相助,二来也表明我们对魏国的崇敬之情。”
独孤若望道:“国主客气了,末将奉陛下和父帅之名护送国主归国继位,但是今日局势一定,我等就不该再入西蜀了,国主目前掌控的大军足够国主稳定国内局势,张参军将随军入川,助陛下一臂之力,他有苏秦张仪之才,有他在,可抵得十万兵。”
刘世臣:“多谢独孤将军,有劳张参军了。”
张普:“多谢国主看重,本人必定尽心。”
后《魏书》和《太初本纪》皆有记载《张普列传》,传记言,张普,魏国江州人士,幼年随父母兄长流落梁国江夏之地,其兄张贵入宫随侍梁国永慧长公主,张普自幼在书院读书,少聪慧、善谋略,公主与魏观政二十八年和亲入魏,其兄随侍而往,魏国大长秋张禄为张普失散二十多年的亲叔父,与其兄张贵相认,遂派人寻回张普一家,移居东都,入国子监求学。
观政二十九年应信义王之召,入征南大将军幕府为参军,汉中之役,说服西蜀大军归顺西蜀新君,不费一兵尽复汉中,后只身随西蜀国主入蜀,三月之内瓦解西蜀逆王刘文广,平定西蜀之乱,西蜀国主以丞相之位许之,张普请辞归国,时年十八岁。
太初元年,魏国孝宣帝拓跋宏继位,赏其功,封靖南伯爵,任兵部右侍郎,时年二十岁,太初十年任兵部尚书、太初十三年任太尉,封靖南侯,同年其兄大长秋张贵,封忠义侯,张家以宦官之家出身,一门两侯爵,成为魏国顶尖功勋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