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是边远小州,过去也曾经是三苗九黎之地,故而虽然梁国灭了南越,将此地纳入朝廷管控,改土归流也已经二十多年了,虽然还是众族杂居之地,但是风土人情跟中原腹地慢慢相似起来,经济民生也颇为繁盛,朝廷为了管理,在群山中开辟了一百多里的官道,让永州与旁近的衡州相链接,依靠湘水运输,可达定河,直入建都,至此湘水之地,不再为荒蛮之地,也成了富庶之地,且文化大兴,百年后有了天下豪杰出湖湘之美誉。
今日从衡州忘永州的山路之上,出现了一个身穿百衲衣的游方僧侣,此事倒也稀奇,因为湖湘之地有自己的本土信仰,名为楚巫之术,流传也有数千年了,故而湖湘之地,少道观,至于寺庙就更少了,所以山路之上出现一个僧侣,在那些山民看来确实稀奇。
湖湘一代水系发达,湘西、湘南多山,然而湘水流域、洞庭湖一带水系发达,良田众多,经过百年经营,已经有了两湖足,天下足之说,百姓多有余量,不曾饿过肚子,山上还有诸多野味,水中还有诸多鱼虾,随便弄些就是好菜,而去打的多了,吃不完,还可以晾干了再吃,所以梁国之地,这风干腊味,以湖湘为最,湘腊成了地方特产,而去还借着水路,运到了全国去。
“这为施主,能否给写斋饭,贫僧愿施主阖家安康,万事顺遂,施主若有需要贫僧做的事情,也可以说,贫僧尽力而为。”身穿百衲衣的僧侣询问小镇上的一个小店家。
店家看着老和尚乐了:“大师,您是和尚?”
老和尚笑一笑:“施主说的不错,贫僧乃是出家人。”
店家:“大师稍等片刻,我去给您取些新鲜斋饭来。”
顷刻那店家就取来了一些新鲜的斋饭,又拿几个铜钱,想要交给智信。
智信:“出家人不着金钱,谢谢施主,我就要写斋饭好了。”说罢将手中的紫金钵装了斋饭。
店家:“大师真是个好玩的人,大师这钵一看就不是凡物。大师那拐杖也不是凡物阿!”说罢店家跪下来。
智信:“施主这是为何阿?”
店家:“大师乃是得道的高人,故而小老儿求大师一件事情?”
智信:“施主且说。”
店家唤道:“魅离、傀离,你们出来吧。”
从店内出来两个孩子,一男一女,都长得特别动人心魄,年纪看上去不过12、13岁的样子。
“见过大师!”
店家:“大师,这是我小老儿的两个孩儿,老儿困守在这野狐岭无妨,也千年了,开这家小店,招待一些过路之人,当年囚禁小老儿的人说会有一个僧侣过来接引,小老儿等了千年了,这永州之地,荒郊野外,这一千年也不见一个僧侣阿,到了今日方才等到大师来。”
智信:“那人为何囚你,他可有说明自己的身份?”
店家:“小老儿年轻的时候有些贪玩,化身一个年轻书生,入衡州府,意外结识了知州千金,心生爱慕,于是混入知州府中做了文书,与那知府千金渐生情愫,不过知州大人想要巴结上官,将我心爱之人许给了湖湘道刺史的儿子,我带着心爱之人逃离知州府,在这野狐岭隐居,我们自行结为夫妻,并且生育了两个可爱的孩子,但是知州一直在找寻我们的消息,几年后他们终于找到了我们,我不能违背天道规则对凡人用术法,他就抓住了我的妻子、孩儿,并且想要杀掉两个孩子,我妻子为了保护孩子,替两个孩子挡刀,就此离去,我一时激愤,杀了在场的所有人,包括知州,之后带孩子躲进了深山,埋葬了我的妻子,此事朝廷以有山贼为祸结了案,派了人来查,也一无所获,小人因为违背了天道,怕被惩罚累积两个孩子,故而不敢出山,后来来了一个拄着拐杖的乞丐,他跟我说,只要我不出野狐岭,安心守护这片山岭土地千年,让百姓商旅可有免受山贼袭扰,让这方圆200里可有得了太平,千年后自然有人来点化老儿,并且带老儿两个孩儿离开,那人说他俗世前生的姓李,名玄。”
智信:“老僧知道了,他倒是连贫僧都算计了,贫僧知道他在界首山盘桓,故而过来探望一下,也是有缘,那就帮上一帮吧。”
“天人问佛是何因 佛言地藏菩萨至
三世如来同赞叹 十方菩萨共皈依
我今宿植善因缘 称扬地藏真功德
慈因积善,誓救众生,手中金锡,振开地狱之门。”
“唤崔判听令!”
突然荒野之中大风吹起,乌云密布,刚才还白的天色,顿时变得乌云密布,一道声音从天空中传来。
“何人敢来唤本官?”
随着一道黑烟,一个身穿黑色判官服,红脸的官员手持判官笔、生死簿出现在小店前,崔判官抬头一看,见到智信,行李道:“原来是地藏菩萨,只是菩萨并非崔某上官,这佛门与地府也没什么关联,不知道唤下官来所为何事?”
“今日没什么特别的事情,只是有些事情让崔判查一下,查一下九离的命部!”
崔判抬头看了看那店家,又看了看后面的两个孩子,说道:“3000年修为,也算不易了。”
说罢翻开命簿细细查看,越看脸色越凝重。
“尊者,这九离和他的两个孩子都不在本官的生死簿中,如此只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得道飞升,入了仙籍,还有一种就是有人用术法蒙蔽天道查询,故而生死簿上没有记载!”
“第一种情况小官这里没有资格查了,如果是第二种情况,小官必须先禀奏阎君,又阎君上奏天庭处置。”
崔判这样一说,那店家和两个孩子都有些紧张
智信安抚道:“店家不要慌,你在此镇守千年,贫僧那位老友不会做这有违天道的事情,贫僧有一个安排,你且听听。“
店家:“请大师指点。”
智信:“东华帝君管人间之事,天庭仙位是昊天玉帝管辖,但是这人间地仙之位,东华帝君做的了主,贫僧与东华有一面之缘,这就修书一封给他,让他查查他的地仙录,若有店家你的名字,不若就让他册封下来,你看可好?”
店家马上拉着两个孩儿跪下:“多谢大师成全!”
店家备下笔墨,智信手书一封信,然后交给崔判:“崔判,得劳烦您走一趟了,帝君此刻在漓江边漓江书院盘桓,你且去将此信交给他,贫僧在此用点斋饭,等帝君的消息。”
崔判接过书信点头道:“愿意为尊者跑这一趟。”说罢化作黑烟消失不见,天地间又恢复了清明。
智信招呼店家和两个孩子:“坐吧。”
两个孩子看了一眼父亲,店家点头示意,两个孩子坐下了,店家笑道:“大师,老儿再给您添两个素菜。”
智信点点头,店家就去后厨忙活去了。
“你是魅离?”智信问女娃
女娃点头:“大师,我是魅离,这是我弟弟傀离,我们两人是双生子。”
智信点点头:“难怪看着如此像。你们姐弟二人血脉一半为九尾狐族,一半为人族,继承了人族的修仙天赋,也有狐族血脉的万年之寿,万灵之感,倒是修行的好苗子,困守此地,灵气稀薄,难以有大成就,你们修行千年能到如今地步也是不易了。”
店家端着两盘菜出来:“大师,老儿就是天生天养,不懂修行法门,故而到了今天道行微末,这两个孩子李玄祖师也说他们有修行天赋,只是困守在这里浪费了,所以如果大师可有带他们出去,给他们指明一条修行道路,小人感激不尽。”
智信点头:“贫僧也有此意,只是贫僧不便教导她们,倒是有一人合适,他可随我去拜访一位故人,老衲托付与他,他必然会答应的。”
店家又马上拉着两个孩子纳头下拜:“多谢大师!”
智信笑了笑,坦然接受两个孩子这一拜:“起来吧,陪老衲吃一点。”
........
漓江边漓江书院,钓鱼台白袍书生正在钓鱼,旁边的一个男孩正在打坐,无论水面上有人唱山歌、还是鱼儿跃出水面,他都充耳不闻,脸色如常,如果懂得望气之术,可以看到这漓江山脉两边汇聚的灵气,如同千万丝线,汇聚而来,从天门而入其体内。
鱼玄机满意的点点头,这弟子确实天赋不错,重要的是心性沉稳,万物不为所动,此乃修行的第一要义。
突然天空起了乌云,一阵风后,天空阴暗下来,鱼玄机收了鱼竿,笑道:“小崔,你来就来,不要弄的那么大阵仗。”
崔判不好意思的出现在钓鱼台上,脸上带着尴尬的笑:“拜见帝君,这不怕吓坏了旁人嘛。”
“起来吧,你这样才是吓坏了人呢,下次乔装打扮过来就好了,今日来有何事阿?”
崔判拿出一封信递交给鱼玄机:“帝君,您的一位故人托下官带来一封信。”
“哦,故人!”鱼玄机接过信打开一看,然后笑了笑:“确实是一位,故人,您稍等一下。”
说罢鱼玄机手结法印,诵念:“神州亿万,自有神明,敬天立神,成就神位,请地仙录。“话音刚落,一本书册从九天飞来,落入鱼玄机手中,鱼玄机打开书录,一行字飞出:“九离,青丘九尾狐一族,修3000年,为保护妻儿而误杀凡人,被李玄真人禁锢与大庸山野狐岭,让其护卫山民千年以赎其罪,如今功德圆满,可授大庸山神之位,继续守护大庸山。”
“原来入了地仙录,这李玄乃地仙八祖之首,他首肯的事情,本帝君没有理由拒绝,就照此办吧。”鱼玄机手袖一挥,那虚空闪着金光的字就化作一方法印和一份令书落在手中,鱼玄机将法印和令书交给崔判:“小崔,就麻烦你再跑一趟了。”
崔判笑着接过:“帝君客气,小神就先走了。”
崔判一消失,天地间又恢复了风和日丽。
鱼玄机重新装了鱼饵,继续钓鱼,再看一眼旁边自己的弟子,居然还是一动不动。
“千槐那小子又你一半用功,怕早就一日千里了。”
野狐岭小店外,崔判已经将敕封令书和法印交给智信
“尊者,那小神就先走一步了!”说罢化作黑烟消失不见
智信将法印和敕封令书交给店家:“九离,东华帝君已经敕封你为大庸山神,此令书与法印就是授予你,但是切莫忘记,成了地仙需得守护一方百姓,造福一方,但是不要坏了规矩,扰乱事件秩序、改变旁人运命、擅自使用术法、擅离地界都不可为,切莫忘记。”
九离:“多谢大师成全。”话音刚落,换了一件衣服,成了一个员外模样的。九离看了看自己的样子,又变回了店家的样子,笑道:“大师,我还是做个小店店主妥当一些,这么多年了,习惯了。”
智信起来,笑道:“好好好,随你,魅离、槐离,跟老衲走吧。”
两个孩子跟随智信一起,消失在了山道之上。
两年间,民间多有关于这个老和尚的传说,多有遇仙点化的传说,也有救助瘟疫、治疗疾病的传闻,民间都称其为圣僧,一时间南朝百姓对佛家僧侣的印象都颇有好感。
而说书的茶楼有人编了说本,名为《圣僧录》,日夜说些神奇的故事,更是增加了几分神秘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