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小桃自己在心里碎碎念了半天,突然反应过来。
【屋里怎么半天没动静了?
什么情况?】
沈丽芸咳了咳。
“你们走一路回来也累了吧?
先回屋去歇着吧,等会儿吃饭的时候我再叫你们。”
唐老四和唐老五面色复杂的点头。
“行,那我们先出去了。”
两人回到屋子里不久,沈丽芸就过来了。
看着坐在那里脸色都有些不太好的两个儿子,沈丽芸叹了口气。
“刚才你们小妹的话你们都听到了。”
两人点头。
唐老四有些不死心的问道:“妈,我小妹说的都是真的?”
沈丽芸横了他一眼。
“不然呢?”
她现在看到唐老四就有点来气。
“你说说你,不就是没考上大学吗?
你至于崩溃了吗?
还浑浑噩噩地沾染上了赌瘾,你怎么这么厉害呢?”
唐老四……
他嘴角抽了抽。
“妈,有没有可能这事儿现在还没发生呢?”
“废话!
这事儿现在要是发生了,我绝对不认你这个儿子。”
沈丽芸有些恨铁不成钢。
“我告诉你唐老四,现在既然提前知道了这件事,你就给我调整好心态。
就算你高考的时候真的有人冒名顶替,我们想办法就可以了。
你别给我整那些幺蛾子。
让我知道了你敢赌博,看我不打断你的狗腿!”
因为没发生的事情被骂了一顿,唐老四心里苦啊。
可他还没有办法反驳,只能赌咒发誓自己以后绝对不会那样做。
唉。
别说他妈了,就是他知道以后自己会赌博都恨不得给那时的自己两个大逼斗。
妈的疯了吗?
明知道家里那个情况,不帮忙也就算了,还给家里人拖后腿?
该打!
说完唐老四,沈丽芸的目标又改成了唐老五。
唐老五咽了口口水,准备来自老妈的承受狂风暴雨。
可沈丽芸却没有骂他。
她温柔的摸了摸唐老五的头发。
“老五啊,妈知道你孝顺,重情义。
可你也不能因为这个就放弃自己的前途。
高考是一定要考的。”
唐老五摇头。
“妈,我刚才想了想,咱家确实不适合供两个大学生。
就算上大学有补助,可那些却不一定够用。
我觉得我读到高中毕业就可以了。”
沈丽芸皱了皱眉头。
“说什么呢?
我跟你说,你别以为你小妹说的话就是定论没有办法改变了。
咱家以前条件确实是不好,但是因为听了你小妹的话,我们都做出了改变。
现在已经比以前好了不止一点半点儿。”
沈丽芸把最近发生的事情都和两个人说了一遍。
唐老四和唐老五:???
“妈,我爸真的找了别的女人还和那女人生孩子?”
“当然,照片还在呢,你改天可以看一看。”
唐老五已经震惊的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他妈生小妹的时候,一切还都好好的。
现在这才过了多长时间啊?
怎么就发生了这么多事情呢?
他爸居然会做那样的事情?!
此刻唐老五又是开心又是伤心。
开心是因为家里突然有了很大一笔钱,他们以后也不用为钱烦恼了。
伤心是因为唐爱国出轨,不要他们了。
唐老五现在还记得小的时候跟他爸玩儿各种游戏的场景。
那时候多开心啊。
他爸那时也是真心喜欢他的。
人的喜欢怎么能说变就变呢?
尤其是在知道他爸跟他妈离婚的时候,想一分都不给他妈,直接把他妈赶走,唐老五就很生气。
唐老四的心情也跟唐老五差不多,不过他调整的很快。
既然他爸为了别人不要他们了。
那他爸也不值得他们为他难过。
想到家里新买的那个房子,唐老四抹了把脸,强打精神说道:
“妈,既然我大哥他们在新买的房子那里忙活着,那我和五弟也过去帮忙吧。”
“对对对,反正我们现在也没什么事儿了,我们也过去帮忙。”
沈丽芸没有同意。
“今天就算了,你们两个累了那么久,怎么也得好好休息一下。
要是想去的话,明天再跟你大哥他们一起去吧。”
她的态度很坚决,唐老四和唐老五只能应下。
事情都说完了,沈丽芸就准备离开。
不过走到门口的时候,她又回头嘱咐道:
“能听到你们小妹心声的事情一定不能和别人说。
就是和你们小妹也不要说。
把这件事给我压在心底。”
唐老四拍着胸脯保证。
“妈你放心吧,我和五弟都不是那多嘴的人。
而且这事情还关乎我们小妹,我们怎么可能随便乱说。”
他们又不是傻子。
小妹是他们亲小妹。
他们护着还来不及,怎么可能坑她。
一家人聊开了,唐老五也没有了不读书的想法了。
既然家里已经有了起色,那他就努力读书,争取考个好大学,以后做家人的后盾。
就这样又过了一段时间。
唐老三也知道了家里买了房子,准备开铺子的事情。
沈丽芸想帮他和他师傅打好关系,还特意找他师傅做了家具。
因为这一遭,他师傅现在对他态度都比以前好了不少。
一家人就这么忙忙碌碌的为了一个目标努力。
等到铺子收拾好可以开业的时候,唐老四和唐老五已经开学了。
挑了一个好日子,唐家的仟佰味饭店就这么开业了。
这次卖的是王巧萍最拿手的包子和汤面,两样都是有荤的也有素的,基本能满足顾客的需求。
开业之前,唐老大他们每天也会出去卖吃食,每次都会和那些顾客说一下他们铺子的地址还有开业时间。
等到开业这天,还真有不少人过来。
主要是王巧萍他们做包子面条用的水都是院子里的井水。
而这个井水又被唐小桃在他们不注意的时候滴了空间泉水。
用这个水做出来的吃食很是吸引人。
不管是开店还是走街串巷,老顾客就认准他们了。
而且因为铺子里的人越来越多,也吸引了周围路过的人的注意力。
国人的天性,哪儿热闹就愿意往哪儿凑。
这么多人都来这家店吃东西,大家就觉得这店里东西的味道应该不差。
于是店里的顾客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