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宝出生了
海州军营的清晨,万籁俱寂之中,突然被一阵嘹亮激昂的号角声所唤醒。
这声音犹如洪钟大吕,响彻云霄,打破了夜的宁静,也驱散了人们残存的睡意。
古之月听到号角声,瞬间从硬板床上翻身而起,动作敏捷而利落。
他快速地整理好自己那略显凌乱的床铺,然后熟练地穿上了那件早已备好的练服。
此时,窗外的世界依然被一层薄薄的晨雾所笼罩,就像是给整个军营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那些刚刚吐露新芽的柳树,在雾气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清新娇嫩,仿佛是大自然特意绘制的一幅优美画卷。
然而,操场上传来的整齐而沉重的脚步声却打破了这份宁静与美好。
\"全体集合!\"
一声洪亮且充满力量的呼喊传来,原来是宋连长正在下达命令。
这声音如同惊雷一般,在空旷的营地上空回荡不息。
古之月不敢有丝毫耽搁,他迈开大步,如离弦之箭般朝着队列飞奔而去。
到达指定位置后,他稳稳地站住身形,然后将目光缓缓扫过身旁的战友们。
只见王班长笔挺地站立在前排,神情庄重肃穆,宛如一座不可撼动的山岳;
而上等兵吴克仁则微微活动着自己的手腕,看起来似乎正在为即将开始的艰苦训练做好充分准备。
\"今天的训练内容是破解倭寇刺杀术!\"
宋连长高声宣布道,语气坚定而果断。紧接着,他大手一挥,喊道:
\"一班王班长,吴克仁,出列示范!\"
随着指令的下达,王班长和吴克仁毫不犹豫地迈步走出队列,来到了队伍的正前方。
他们面对面站定,彼此之间相隔数米距离。
王班长双手紧握住一根长长的木枪,枪尖斜指地面,整个人散发出一种沉稳如山的气势;
而吴克仁则右手紧握一把训练专用的刺刀,刀尖闪烁着寒光,透露出丝丝凌厉之气。
而他俩周围全连两百来好人,则围成一圈坐着观看,不时的爆发出一阵阵鼓掌声和叫好声。
\"倭寇的刺杀术向来以迅猛狠辣着称,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毫无破绽、无懈可击。\"
王班长面色凝重地开口说道,同时身体微微前倾,做出一副随时发动攻击的姿态,\"
关键之处在于我们能否准确地预判敌人的动作,并抓住稍纵即逝的反击时机。\"
吴克仁突然发动攻击,刺刀直指王班长的胸口。
王班长迅速侧身,用木枪格开刺刀,随即反手一击,木枪稳稳停在吴克仁的咽喉前。
“看到了吗?”
宋连长扯着嗓子大声吼道,那声音犹如洪钟一般,在整个操场上回荡开来。
只见他双手叉腰,目光锐利如鹰隼般扫过每一名战士,继续喊道:
“反击的时候一定要做到快、准、狠这三点!记住了没有?
现在,两人一组,立刻开始练习!”
随着宋连长一声令下,战士们迅速行动起来,两两组合成训练小组。
古之月也不例外,他和上等兵徐天亮分到了一组。徐天亮满脸笑容地看着古之月,打趣儿道:
“之月,咱俩可得加把劲儿好好练练,可千万别被王班长他们那组比下去啦!”
古之月听后,用力地点点头,然后紧紧握住手中的木枪,眼神坚定地回应道:
“放心吧,来吧!”就这样,两人全身心投入到紧张而又激烈的训练之中。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不知不觉间,训练已经持续了整整一个上午。
此时的太阳高悬天空,炽热的阳光无情地炙烤着大地,仿佛要将一切都融化掉似的。
古之月身上穿着的那件军装早已被汗水湿透,湿漉漉的衣服紧贴在他的肌肤上,豆大的汗珠不断从额头滚落下来,但他却浑然不觉,依然全神贯注地挥舞着手中的木枪。
好不容易等到了中午吃饭的时间,吃完午饭列队返回宿舍休息,累得气喘吁吁的古之月拖着沉重的脚步走到床铺前的桌子边的木凳子上,一屁股坐了上去。他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就像一条离开水的鱼拼命呼吸着空气。
这时,徐天亮手里拿着一个军用水壶从不远处快步走来。
来到古之月身边后,徐天亮弯下腰,将水壶递给他,并笑着说:
“古兄弟,先歇会儿,喝点水补充一下水分。
对了,恭喜你呀,听说你的射击技术已经达到优秀水平啦!”
古之月伸手接过水壶,拧开盖子仰头灌了一大口,清凉的水流顺着喉咙滑进肚子里,让他感到一阵舒爽。
放下水壶后,他抹了一把嘴角的水渍,微笑着回答道:
“哪里哪里,都是多亏了大家平日里的悉心指点,要不然我的进步哪能这么快呢。”
徐天亮调皮地眨了眨眼睛,接着问道:
“对了古下士,你上次从外面带回来的那些盐水鸭和苏式糕点味道真是绝了,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剩下的啊?
我可是嘴馋了好几天咯!”
听到这话,古之月露出一副无奈的表情,摇着头苦笑道:
“唉,别提了,那些东西早就被其他战友们一抢而空了,连一块儿都没给我留下呢。”
就在这个时候,只见副班长刘启文面带笑容,大踏步地从门外朝着这边走来。
他的右手紧紧握着一瓶酒,那酒瓶在正午的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走到近前,刘启文将手中的酒高高举起,笑着对古之月说道:
“之月啊,不得不说,你这次带来的这洋河大曲真是相当不错呢!
比起我之前买的那个汤沟大曲可要强太多啦!”
听到这话,古之月不禁笑出声来,回应道:
“哈哈,刘副班长要是喜欢那就太好了。
不过嘛,我倒是觉得您老家的高沟大曲也是很有名气的哟,下次您回老家探亲的时候,可别忘了带上几瓶回来,也好让咱们这些兄弟们都品尝品尝呀。”
话音刚落,周围原本正在忙碌的其他兄弟们纷纷凑了过来,一时间人声鼎沸。
有人扯着嗓子喊道:
“古之月,下次记得再多带些盐水鸭啊!上次那点儿根本不够我们吃的。”
另一个人也跟着附和起来:
“还有那些糕点也挺好吃的,就是数量太少啦,一口下去就没咯!”
面对大家如此热情的要求和调侃,古之月只能无奈地苦笑摇头,嘴里嘟囔着:
“哎呀,你们这群如饥似渴的饿狼们呐,真是什么都不放过,连一点儿残渣都不肯留给我呀。”
时间一天天过去,终于迎来了又一次艰苦的训练结束之日。
当古之月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缓缓走进宿舍时,一眼便瞧见桌子上摆放着好几封信件。
他满心好奇地走上前去,仔细打量一番之后,惊喜地发现其中一封竟然是属于自己的。
古之月迫不及待地伸出手,小心翼翼地将那封信拿了起来。
当目光落在信封上那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字迹时,他的心头顿时涌起一股暖流——原来是凌觅诗寄给他的信啊!
他轻手轻脚地拿起那封信,仿佛手中捧着的是世间最珍贵的宝物一般。
缓缓地、极其小心地将信封拆开,生怕一个不小心就会弄坏这承载着思念与牵挂的信件。
接着,他轻轻地展开信纸,只见上面一行行娟秀的字迹如同舞动的精灵般跃入他的眼帘。
“之月:见字如面。家中一切安好,请勿挂念。前些日子,咱们的孩子已经平安降生啦!
干爹特地给他起了一个响亮的大名——‘古乐凌’,其中蕴含着希望他一生都能平平安安、快快乐乐的美好祝愿呢。
这小家伙可健康了,刚一落地,就有七斤八两呢,那哭声简直震耳欲聋,嘹亮得很呐!
大家都说,他这哭声像极了你小时候的模样。
干爹和干妈高兴坏了,尤其是干爹,整日里把孩子抱在怀里,怎么也舍不得放下。干妈还笑着说,咱家这孩子啊,将来肯定是个有大福报的人哟!
之月呀,你在军营里辛苦了。
不过,孩子的小名我们还没有想好呢,所以我特别想听一听你的想法。你觉得给咱宝贝取个什么样的小名才最合适呢?
真希望你能够早日归来,亲眼看看咱们可爱的孩子。
爱你的觅诗。”
古之月读完信,眼眶微湿。他轻轻抚摸着信纸,仿佛能透过字迹看到妻子的笑容和孩子的模样。
“古之月,发什么呆呢?”徐天亮那爽朗的声音突然从身后传来,犹如一道惊雷划破了古之月沉浸的思绪世界。
古之月微微一怔,随即迅速将手中紧握着的信件收入怀中,脸上扬起一抹微笑,回应道:
“没什么,就是家里来信了而已。”
徐天亮见状,好奇心瞬间被勾了起来,他三步并作两步地凑到古之月身旁,眼睛滴溜溜一转,迫不及待地问道:
“哟呵,是不是嫂子给你带来啥好消息啦?难不成是嫂子生了?”
古之月轻轻点了点头,眼中闪烁着喜悦的光芒,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是啊,是个男孩,名字叫做古乐凌。”
“哇塞!恭喜恭喜啊!”徐天亮一听,兴奋得差点跳起来,他毫不吝啬地用力拍了拍古之月的肩膀,满脸羡慕地说道,
“这下子你可算是正式升级当爹啦!以后可得好好照顾嫂子和小家伙哦!”
这时,刘启文也闻声走了过来,他那张向来严肃的脸庞此刻也绽放出了笑容,调侃道:
“古兄弟,这可是天大的喜事啊!按照咱们这儿的规矩,你怎么着也得请大伙儿吃顿好的吧!”
古之月闻言,无奈地耸了耸肩,摊开双手苦笑着说:
“哎呀,你们这群家伙简直就是一群饿狼啊!
上次我带回来的那些盐水鸭和糕点,眨眼间就被你们一扫而空了,现在居然还想让我请客?”
话音刚落,众人顿时哄堂大笑起来,整个宿舍里洋溢着欢快、热闹的氛围。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打趣着古之月,欢声笑语此起彼伏,仿佛要冲破屋顶一般。
然而,当夜幕完全降临,万籁俱寂之时,躺在床铺上的古之月却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妻子寄来的那封信,每一个字都如同跳跃的音符般在心头奏响;
同时,孩子那可爱的面容以及刚刚得知的名字——古乐凌,
也一遍遍地在眼前闪现。想到这些,一股暖流涌上心间,让他感到无比的温暖与期待。
“小名叫什么好呢?”古之月轻声呢喃着,仿佛在询问夜空中闪烁的繁星。
这个问题在他的心头萦绕不去,令他忍不住反复思索……
他静静地站着,思绪渐渐飘远,回到了那个遥远的桃源村。
屋前有一棵古老的枣树,每到秋天,树上便挂满了红彤彤的大枣,宛如一盏盏小巧玲珑的红灯笼。
他还记得小时候,总是迫不及待地和二哥一起爬上树去摘那些甜美的果实,然后满心欢喜地跑回家交给母亲,然后母亲总是等到人到齐了才拿出来与兄弟姐妹们分享。
母亲会用这些新鲜的大枣做出美味可口的枣糕,那香甜的味道至今仍萦绕在他的心间。
除了枣树和枣糕,还有父亲蹲在家门口抽旱烟时的模样。
父亲粗糙的大手握着烟杆,悠然自得地吞云吐雾,脸上刻着岁月留下的深深皱纹。
那一幕幕场景如同电影般在他脑海中不断放映,让他感到无比温暖和亲切。
就在这时,一个念头突然闪过他的脑海,他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
“对呀!就叫‘枣儿’吧,这个名字既接地气,又充满了家乡的味道。”
想到这里,他不禁轻轻地笑了起来,笑容中透露出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
他仿佛已经看到了孩子长大以后,在老家屋前的枣树下快乐地奔跑嬉戏,笑声回荡在整个村庄上空。
一天清晨,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了古之月的床上。
这天是星期天,不用早操,他伸了个懒腰,从睡梦中缓缓醒来。
起床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坐到书桌前准备给凌觅诗回信。他铺开信纸,提起笔来,笔尖轻触纸面,一行行工整的字迹跃然纸上。
“觅诗:
见信如晤。当我得知孩子平安出生的消息时,内心的喜悦之情简直难以言表。
干爹所起的大名——古乐凌,真是意蕴深长、不同凡响啊!至于孩子的小名嘛,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我觉得叫他‘枣儿’最为合适。
因为老家屋前的那棵枣树承载了太多我童年美好的回忆,它不仅见证了我的成长,还教会了我坚韧不拔的精神。
所以我衷心地希望咱们的孩子能够像枣树那样,无论遇到怎样的风雨都能屹立不倒,茁壮成长。
如今我在军营里的生活还算安稳,请你们不要挂念。我每时每刻都期盼着能够早日结束这军旅生涯,回到家中与你们欢聚一堂。
爱你的之月”
写完信后,古之月小心翼翼地将信纸对折整齐,然后轻轻地放入信封之中。
他站起身来,迈着轻快的步伐走出宿舍。
此时,初升的太阳正散发着柔和的光芒,照得人心里暖洋洋的。
他迎着朝阳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感受着那清新的空气充盈全身,心中满怀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限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