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清明上河图》被呈入皇宫,成为宋徽宗的珍藏后,这幅画便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然而,在这看似繁华的背后,汴京的局势却越发暗流涌动。
张择端站在自己的画室中,望着窗外的汴京街道,心中充满了忧虑。他深知,如今的汴京虽然表面上依旧热闹非凡,但实际上却隐藏着诸多危机。金兵的威胁日益临近,而朝廷内部的腐败和争斗也让国家的根基逐渐动摇。
这一日,张择端收到了一封神秘的信件。信中提到,有人正在暗中谋划着一场针对《清明上河图》的阴谋,企图将这幅国宝据为己有。张择端心中一紧,他深知《清明上河图》的重要性,绝不能让它落入不法之人的手中。
于是,张择端决定暗中调查此事。他开始留意身边的人和事,试图找出那个神秘信件背后的主谋。在调查的过程中,他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似乎有一个神秘的组织在背后操纵着这一切。
张择端乔装打扮一番,混进了汴京城里最鱼龙混杂的一处茶楼。茶楼里人声鼎沸,三教九流汇聚于此。他找了个角落坐下,竖起耳朵听着周围人的闲谈。
“听说了没,那《清明上河图》如今可是个烫手山芋啊,多少人惦记着呢。”一个身着粗布衣裳的汉子压低声音说道。
“哼,惦记又怎样,那可是在皇宫里,有重兵把守着。”旁边的人不屑地回应道。
“你懂啥呀,这世上就没有进不去的地方,只要银子使到位了,啥事儿办不成。”那汉子神秘兮兮地晃了晃脑袋。
张择端心里一凛,看来这背后的阴谋绝非简单。他不动声色,悄悄打量着那说话的汉子,只见他眼神游离,时不时往门口瞟去,似乎在等什么人。
没过多久,一个蒙着面的黑衣人走了进来,径直朝着那汉子走去。两人凑在一起,低声嘀咕了几句后,便一同起身往茶楼后院走去。张择端赶忙跟了上去,小心翼翼地保持着距离,生怕被发现。
后院里,两人站在一棵老槐树下,那黑衣人从怀里掏出了一封信递给汉子,说道:“上头的吩咐,务必按计划行事,这《清明上河图》到手后,好处少不了你的。”
汉子接过信,满脸谄媚地笑道:“放心吧,咱都安排好了,就等着找个合适的时机动手呢。”
张择端在暗处听得真切,心中怒火中烧,可他也明白,现在还不是打草惊蛇的时候,得继续摸清他们的全盘计划才行。
回到画室后,张择端陷入了沉思。他分析着目前掌握的线索,觉得这个神秘组织肯定和朝中的一些权贵有所勾结,不然绝不敢如此胆大妄为。可到底是哪些人参与其中呢,这让他十分头疼。
接下来的几日,张择端继续在汴京城里四处探寻。他去了画商聚集的街巷,佯装成要买画的主顾,与那些画商攀谈,试图从他们口中打听出些有用的消息。
有个老画商见张择端出手阔绰,便悄悄对他说:“客官,我劝你呀,最近可别打那些名贵字画的主意了,尤其是那《清明上河图》,水太深了,弄不好要惹上大麻烦的。”
张择端赶忙问道:“哦?老哥这话怎讲?”
老画商左右看了看,压低声音说:“我听说啊,有一帮子人,背后有靠山,正谋划着从皇宫里把那画弄出来呢,这事儿要是成了,整个汴京的字画行都得跟着遭殃,那可就乱套咯。”
“老哥可知那背后的靠山是谁呀?”张择端追问道。
老画商赶紧摆摆手,“这我可不敢乱说,客官你就别问了,知道多了对你没好处。”
张择端谢过老画商后,越发觉得此事棘手。他又想到了自己在朝中认识的一位好友,礼部侍郎王大人,此人一向刚正不阿,或许能从他那里得到些线索。
张择端带着几幅自己的画作,前去拜访王大人。见到王大人后,张择端将神秘信件以及自己这几日调查到的情况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王大人听后,眉头紧皱,沉吟片刻后说道:“择端啊,此事非同小可,我在朝中也听闻了一些风声,似乎有几位大臣与宫外的势力勾结,意图谋取私利,可具体是谁,还没有确凿的证据。不过你放心,我定会暗中留意,助你一臂之力,那《清明上河图》可是我大宋的瑰宝,绝不能让它有失。”
有了王大人的支持,张择端心里稍微踏实了些。可就在这时,皇宫里却传来了一个令人不安的消息,说是负责看守《清明上河图》的一名小太监离奇死亡,而那存放画作的地方似乎也有被翻动过的迹象。
张择端听闻此消息,心急如焚,立刻赶到皇宫。守卫拦住了他,好在王大人随后赶到,说明了情况,这才让张择端得以进入查看。
存放《清明上河图》的宫殿内,气氛格外紧张。张择端仔细查看了一番,发现虽然画作还在,但周围的一些布置明显被人动过了手脚,那死去的小太监就倒在一旁的角落里,脸色青紫,显然是中毒而亡。
张择端心中暗忖,看来这阴谋已经开始实施了,敌人已经渗透到了皇宫内部,情况愈发危急了。
负责皇宫守卫的禁军统领李将军也赶了过来,他面色凝重地说:“这必定是内鬼所为,本将军定会彻查此事,一定要将这幕后黑手揪出来。”
张择端、王大人和李将军一同商讨对策,决定先从那小太监身边的人查起,看看能否找到线索。经过一番排查,发现那小太监近日与一个御膳房的杂役走得很近,而那杂役在事发后却不见了踪影。
“追,一定要把那杂役找出来!”李将军一声令下,禁军们迅速出动,在汴京城里展开了搜捕。
而张择端则继续在宫外调查那个神秘组织的线索。他通过之前在茶楼结识的一位江湖人士,打听到在城郊有一处废弃的庄子,平日里鲜有人迹,但最近却时常有神秘人出没,很是可疑。
张择端决定孤身前往那处庄子一探究竟。他趁着夜色,悄悄摸到了庄子附近。庄子里一片漆黑,只有一间屋子透出些许微弱的烛光。
张择端小心翼翼地靠近那间屋子,透过窗户的缝隙往里看去。只见屋里围坐着几个人,其中一个正是之前在茶楼见到的那个汉子,还有一个身着华丽锦袍的中年人,看模样像是个富贵人家的老爷。
“这次皇宫里的事儿办得不错,不过那小太监死了,怕是会引起朝廷的重视,咱们得加快进度了。”那中年人阴沉着脸说道。
“老爷放心,咱已经安排好了下一步计划,只要按计划行事,那《清明上河图》迟早是咱们的。”汉子拍着胸脯保证道。
“哼,等拿到画,咱们就可以和金国那边交易了,到时候,荣华富贵享用不尽啊。”中年人脸上露出了贪婪的笑容。
张择端听了这话,心中大惊,没想到这背后竟然还牵扯到了金国,这帮人简直是卖国求荣,罪不可赦。
就在这时,张择端不小心碰到了旁边的一块石头,发出了轻微的声响。屋里的人顿时警觉起来,“谁?”有人大喊一声,随后几个人纷纷抄起家伙,冲了出来。
张择端转身就跑,他在夜色中拼命狂奔,后面的人紧追不舍。好在他对这城郊的地形还算熟悉,七拐八拐地甩掉了那些追兵,才得以脱身。
回到城里后,张择端立刻将这个重大发现告诉了王大人和李将军。众人听闻,皆是又惊又怒。
“这帮奸贼,竟敢与金国勾结,若不将他们一网打尽,我大宋危矣!”王大人愤慨地说道。
李将军当即调派人手,准备对那处庄子进行围剿,同时在汴京城里展开大搜捕,一定要将这个神秘组织的成员全部抓获。
经过一番周密的部署,禁军们迅速行动,将那处庄子团团包围。可等他们冲进去的时候,却发现里面的人早已逃之夭夭,只留下了一些还未销毁干净的信件和图纸,上面隐约记载着他们下一步针对《清明上河图》的计划。
张择端看着那些残留的线索,眉头紧锁,虽然这次没能将敌人一网打尽,但好歹也掌握了更多他们的计划内容。
从那些信件中得知,他们打算买通宫中的另一位太监,在下次皇宫举行宴会之时,制造混乱,趁机将《清明上河图》偷运出宫。
“不能让他们得逞,咱们得提前做好防范。”李将军说道。
于是,王大人、张择端和李将军再次商议,决定在宴会上暗中加派人手,加强守卫,同时在皇宫内外布置暗哨,密切留意可疑人员的动向。
终于,到了皇宫举行宴会的那一天。整个皇宫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可在这热闹的背后,却暗藏着一股紧张的气氛。
禁军们个个精神抖擞,警惕地注视着四周。张择端也混在人群中,时刻留意着有没有可疑的迹象。
宴会进行到一半的时候,突然,后宫的方向传来一阵喧哗声,紧接着,浓烟滚滚而起。
“不好,他们动手了!”李将军大喊一声,立刻带着一队禁军朝着后宫冲去。
而就在这时,几个身着太监服饰的人抬着一个箱子,鬼鬼祟祟地朝着宫门走去。张择端一眼就看出了不对劲,他大喊道:“拦住他们,他们要偷走《清明上河图》!”
周围的守卫听到喊声,纷纷围了上去。那几个假太监见势不妙,扔下箱子就想逃跑,可哪里逃得掉,很快就被禁军们制服了。
打开箱子一看,果然,里面正是《清明上河图》,众人这才松了一口气。
经过一番审讯,那些假太监交代了他们背后的主谋,正是朝中的一位大臣和几个汴京城里的富商,他们与金国暗中勾结,妄图用《清明上河图》换取金国的支持,好谋取更大的利益。
李将军立刻带人将那些主谋一一抓获,一场针对《清明上河图》的阴谋就此被彻底粉碎。
汴京城里的百姓得知此事后,无不拍手称快。而张择端望着依旧繁华的汴京街道,心中感慨万千,虽然这次化解了危机,但大宋面临的金兵威胁依然存在,朝廷内部的问题也还需要慢慢解决,这汴京的暗流涌动,不知何时才能真正平息啊。
张择端回到画室,再次拿起画笔,他决定用自己的画作,继续记录下这大宋的点点滴滴,让后人能知晓这段波澜起伏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