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候的道路大多都是土路,一路上有些颠簸,两个人紧坐在一起,难免会有些肢体接触。
于海英并没注意到这些,她只是忙着吃着手中的零食,说着待会儿是去劝业场还是百货商店买衣服。
陈大明闻到于海英头上散发出的清香,还有女孩子特有的味道。
在他15岁的时候,是从来不会留意到这些的。
然而现在,偶尔触碰到的柔软,让早已经历过人事的他有些心烦意乱。
因为客运站的人太多两个人怕被挤散,一下车于海英就用手紧紧的拉住了陈大明的手。
紧握着那只柔软细腻的小手,陈大明有些紧张。
出了客运站以后,于海英也没松开手,陈大明也就这么顺势握着。
这时候的百货商场里商品种类已经很多了。
在1990年的时候个体户刚刚出现,人们买东西大多还在国营商场里买,每个柜台前都有一个售货员。
这些售货员都属于国家的正式工,她们的工资高,待遇好。
在商场里卖货那可是人人都羡慕的职业,这种工作往往都是有着一定家庭背景的人,普通人根本就没这个机会。
也正因为如此,那些售货员一般都比较高冷,对顾客爱搭不理的服务态度极差。
在那个年代的特点就是,几乎所有的服务行业的服务态度都不好。只要是找公家办事儿,基本上都得看脸色。
不托关系找门道,办起事儿来基本上就是无比拖拉了。这种习俗在东北一直流传了下去,直到现在,仍然有一些地方依旧如此。
很多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服务行业都是不是私营的,饭店,招待所,商店,甚至连理发店都有很多国营的。
看着那时候就已经有了如此繁多的商品种类,陈大明不由的感慨。
如果有本钱做生意的话应该是暴利的,一块电子表都能卖十几块钱,种东西的进货也就三块两块的。
这时候的衣服大多都很便宜,从几块钱的到几十块钱都不等。
比较贵的是羊毛衫皮夹克都是几百元,能穿得上一件皮夹克的基本上就是土豪了。
那时候的人更爱面子,可以攒一年的工资去买一件昂贵的衣服来冲体面。
陈大明发现虽然已经有了很多钱了,但是于海英买衣服,还是尽量挑那些价格比较便宜的买。
看于海英一下午都在挑衣服,陈大明有些奇怪,
“看你平时穿的很朴素的,怎么会这么热衷于买衣服呢?”
于海英说道,“女人天生都喜欢衣服的,因为我父母管的太严了,一点自由都没有。每个月的工资必须上交,用钱了再跟他们要。”
“我自己想买一件20块钱的衣服,都得经过他们允许,都得我妈跟着一起去挑。”
陈大明说问道,“那你买了这么多衣服,父母看见了,你怎么说呢?”
这句话让于海英有些犯愁了,她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但是衣服都已经买了。
她看了看陈大明说道,“要不,把衣服放你家。”
陈大明说道,“放我家我父母也会问,为什么我拿回来这么多女人的衣服,要不干脆就放到老房子里去吧。”
“不过你想穿的时候怎么办呢?学校里你肯定穿不了这样的衣服,但是回家也一样不能穿,那你买了什么时候穿呢?”
李海英紧皱着眉头说道,“你这家伙真扫兴,管他呢,先买了再说。”
陈大明发现于海英在某些方面智商确实挺高的,但是看她现在的表现,又跟一个普通的女生没有任何区别了。
买过衣服,陈大明该忙正事儿了。
大州市很大,全市差不多有四五家金店。不过距离都很远,那时候又没有导航,光靠打听的话太麻烦了,他们也只能乘坐人力车。
这时候的出租车还非常罕见,即便是在首都大多也都是黄色的面的。
人们出行要么是公交车,要么就是那种人力三轮车。东北的人力三轮车比较特殊前面是双轮,乘客是坐在前面的,俗称倒骑驴。
价格很便宜,近点的距离一块钱就可以了。
陈大明看着这些陈旧的城市设施,还有已经消失多年的老式公交,以及这些倒骑驴感觉十分新奇。
他们坐了一辆人力车,去找金店去了。
这时候的金价是56元一克,陈大明盘算了一下,自己带的2万块钱,能买到将近400克黄金。
而这400克黄金到35年以后能卖到30万,也就是说翻了15倍。
于海英对这些黄金首饰似乎兴趣并不大,她倒是在路边摊买了不少各式各样的小饰品。
陈大明谎称陪姐姐来买结婚用的金首饰,在每家店里都挑了一些首饰。
在那个年代已经有不少有钱人了,甚至大街上也能看到大哥大了。那时候的一部手机,快顶上两套房子钱了,又大又笨拙。
所以他们在店里购买了几千元的黄金首饰,并没引起什么怀疑。
每一家金店都开具了收据,他们用最快的速度逛完了5家金店,把2万元钱都花光了。
陈大明把包装盒都扔掉了,只留下了那些收据,这些东西最起码能证明这些金首饰的来源是正当的。
400克的金首饰在一个小盒子里就装下了。
然后他把盒子交给于海英,告诉她一定要妥善保管,要和她的那些日记影集之类的东西放到一起。
于海英顺便把她买的那些小饰品,几元钱的小物件也都放到了里面。
这样乍一看没人会想到里面是真的黄金,倒更像是小孩的玩具。
就这样逛到了4点多,他们又去了全市最大的一家饭店去吃饭。
一共要了一大桌子菜,那时候一碗最正宗的鲜族冷面才7毛钱。饭店菜价比2025年的1\/10还要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