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豪扫视了一下周边的人,想看看,谁最为合适……
但是这一扫视,只剩下一个人了,其余的人,都低头了。
这些人不是傻子,他们能明白这傅策话中的意思,这说白了,就是找一个随时可以牺牲的人,没有人愿意可以做牺牲的人……
但是在场的所有人,却有一个人抬着头,此人叫‘崔卜子’。
是段豪旗下的录事,在段豪府邸,属于一个不大不小的官衔,主要参与官员会议,在会议中,提出自己的建议,同时在平常时期给段豪提供一些参考的事情与数据,属于幕僚这种官员。
虽然做的事情不多,但是因为能接触到部分核心的事情,所以属于高级幕僚官员。
崔卜子是段豪来到平州后,亲自提拔上来的,算是段豪核心班底的官员。
提拔崔卜子,主要原因是因为他的核心班底缺少人才,而崔卜子曾经在平州府任职于书佐,老刺史离开时候,因为他不是核心班底的人物,所以就留在了这里,也就成为了段豪的书佐。
书佐属于刺史府邸的文官,这种文官在刺史府邸有很多个,其中以记事书佐为首,这个班底,主要帮助段豪写和整理文书,信件,奏章等。
而这个崔卜子在当书佐的期间,无论是写文书和整理文书的时候,都会在这文书中,夹一个纸条,里面有自己的见解什么的。
而记事书佐看到后,也没有给他扔了,反而完好无损的递给了段豪,同时也给段豪举荐了一下他,段豪看过他自己写的见解什么的,那都是很有水平的。
段豪可以肯定,此人是一个人才,而且是一个不放过任何机会的人才,如此之下,段豪就把他提拔上来了,让他当了自己的录事,让他能参加高级会议。
毕竟你喜欢提出自己的见解,那么在这些会议中,你也提一下自己的见解,也算是物极所用了……
段豪没有想到,这个时候,此人会站出来,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此人的确符合傅策所说的。
有点能力,属于一个可以牺牲的人……
段豪看着崔卜子说道:“这差事,众人避之,你为何反其道而行之,主动请缨呢?”
“要知道,这可不是一份轻松的活,其中隐藏着巨大的风险,说不定,这一去,便再无归期!”
“大人,食君之禄,担君之忧,为您做事乃我分内之事。”
“再者,于我而言,这更是一次难得的机遇。”
“您慧眼识珠,委我以录事之职,我自是感激不尽。”
“只是这录事之位,实难让我尽展所学,施展抱负。”
“我心中虽有更高的志向,却也明白,贸然求官,难以服众。”
“您此前对我的提拔之恩,我铭记于心,一直苦寻机会以报。”
“此次之事,恰是我证明自己的绝佳契机。”
“我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任务,更想借此向您,向众人证明,我绝非庸碌之辈,而是能堪当大任、值得托付之人。”
“故而,我特向大人主动请缨,万望大人成全!”崔卜子作揖看着段豪说道。
段豪听完后,大笑起来,随后看着崔卜子说道:“好!若你此次能顺利完成任务,平安归来,我定不吝提拔,委你更重要的职务,让你一展胸中所学与抱负!”
就这样,段豪把前往王轩那里的任务,交给了崔卜子,对于崔卜子,段豪还是十分器重的,他也相信,此人绝对不是侃侃而谈之辈,当然,这也是对他一次考验。
正如他所说的一样,你想当大官,那么你得证明自己,有资格当这个大官。
接下来段豪,听从了傅策的建议,派遣了一万兵马,让其与李民会师,同时又派遣了崔卜子前往幽州,拜访王轩。
‘濮城’。
这里是杨修的大本营,而在濮城外面有一条濮河,而在河的对岸则是当今太子‘杨焦’所统率的五万豫州南军。
而此时杨修所统领的也有五万兵马,此时驻扎在杨焦的对岸。
杨修占据濮城后,虽然喊的口号十分响亮,但是他不敢过岸,因为过了岸,那是要与杨越的大军进行厮杀的,他手底下一共五万大军,如果冲上去了,无论是胜还是败,那都是损失惨重。
即便胜利了,以后如何面对杨乂的军团,又如何面对杨颖的军团呢?
所以他起兵最早,喊的口号最响亮,但是至今没有做出来过任何建设性的突破。
可见,其四王联军,声势浩大,但是各自为战,破绽百出……
杨越的第一谋士,孙正看问题,可以说看得是十分透彻的,虽然杨越称帝,是一件冒天下大不为的事情,但是他的对手,都各自为战,都有着一定的私心,可以说,从整体局势上,只是表面上,不利,实际上,他们是有很大的抗衡空间的。
在孙正的策略中,最后即便局势再怎么不利,在他看来,那也可以完成三家分治的局面,或者南北对抗的局面……
在孙正的眼里,他们最大的对手,也就是杨瑜和杨乂,毕竟这两人手握重兵,有一定的实力,如果真到了一定的局势中,在孙正看来,大概率是要三家分治,杨瑜控制关中地区,杨乂控制帝国的南部地区,而他们则控制着燕赵之地,争取齐地。
而杨修看着前方那杨焦的战旗,还有那声势浩大的豫州军团,他内心多少有点虚……
毕竟对方的装备太好了,而反观自己的,比起来对方的,多少差点意思……
他看向一旁的谋士孙弘询问道:“孙弘,你看那敌军如今就驻扎在我军对岸,营中旌旗猎猎招展,兵士们的战甲在日光下寒光闪烁。”
“如此阵仗,不得不防他们突然对我军发动奇袭。”
“你足智多谋,快说说,我军该如何应对才好?”
而孙弘听完后,缓缓的说道:“依在下愚见,我军只需稳守此处,安营驻扎,将防御工事妥善加固完备。”
“按兵不动,静观其变,便是眼下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