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征得三王爷的同意这件事情来,如果说它容易吧,那可真是有些言过其实。
毕竟,成王殿下性情刚烈,多年来对朝廷的政令向来阳奉阴违,甚至对皇室中人也多有疏离。
但若说它困难重重,好像又不尽然如此。
因为,当这件事由陆景泽来操办时,情况却变得截然不同起来,一切都顺利了许多。
这其中缘由,倒也不是因为陆景泽是他皇侄,两人有着亲情纽带这么简单。
更为关键的因素在于,成王他很是看好陆景泽这个后辈。
同是皇家子弟,这个侄子,是最像他的!
不仅个性像,就连经历也颇为相似。
两人皆是少年从军,经历过无数次血雨腥风和生死考验。
成王年轻时,曾在边疆屡立战功,麾下将士无不敬服。
而陆景泽也是如此,年少时便随军出征,凭借过人的胆识和谋略,屡次化险为夷,立下赫赫战功。
不同的是,陆景泽命运眷顾,有幸遇上了位信任并愿意委以重任的明主,从而得以凭借自身卓越才能建立功名,成为朝中举足轻重的人物。
反观成王,他能力出众,却因帝王忌惮防备,被强行召回京城,远离沙场,空有一腔抱负却无处施展。
这些年来,他虽被封为王爷,却如同被囚禁在金丝笼中的猛虎,心中郁结难平。
然而,这并不妨碍他内心深处对陆景泽的喜爱。
成王年少时就极为上进,老了老了,就更偏爱这上进又有勇有谋的好孩子。
他曾在私下里对心腹感慨:“景泽这孩子,像极了年轻时的我。”
至于叶澜风,在京中众人口中,也是个青年才俊。
可在成王看来,他就是个惯会溜须拍马的绣花枕头!
成王曾见过叶澜风几次,每次见他都是一副玩世不恭的模样,言语间尽是阿谀奉承之词,这让成王极为反感。
他曾直言不讳地对陆景泽告诫说:那个叶澜风,看着就不像个正经人,少与他来往!”
这么多年来,沧州这块土地于成王而言,就犹如一块铭刻着他所遭受屈辱的巨大石碑。
每当想起,心中就像被万千蚂蚁啃噬一般痛苦难耐。
也正因如此,对于沧州,他始终坚守着“不管不治”的原则,任由沧州自行发展,哪怕这里变得混乱不堪,他也绝不插手干预半分。
可谁能料到,就在前些日子,当他与自己那位聪慧过人的皇侄交谈之时,竟然醍醐灌顶!
陆景泽并未直接提及星月教之事,而是从民生大计入手,娓娓道来。
他言沧州虽地处偏远,却并非无药可救,若能兴修水利,改善民生,百姓安居乐业,此地必能焕发新生。
届时,沧州不仅是成王的封地,更是他功绩的见证。
成王闻言,心中一震。
他从未想过,自己多年来视若耻辱的沧州,竟能成为他开启全新人生篇章的关键所在。
成王沉默良久,最终长叹一声,语气中带着几分释然:“景泽,你说得对,这些年,是我太过执着了。”
于是乎,这位历经沧桑的老人重新焕发了青春活力,迫不及待就要投身于改变沧州命运的伟大征程之中。
他不仅爽快答应了陆景泽的请求,还将自己的印章交了出去,以示支持。
陆景泽带着成王的印章离开王府时,心中也不禁感慨万千。
此行不仅自己得偿所愿,更帮助三皇叔解开多年的心结,倒是意外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