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姬牧,强势回归,加之覆灭冉家,平息宁王叛乱,诛杀十万楚军将士,这些功绩,无论是朝臣,还是百姓,可都尽皆看在眼里。
加之皇族嫡长子的身份,相比之下, 所谓的郑王,又有什么可比性呢?
书房之中,郑王姬和站在窗口,背对着这几位大儒,身形却显得越发萧索起来。
多年努力,一朝成空,这样的境遇,别说一个十几岁的少年了,就算是在场的这些个大儒,恐怕也都无法接受吧 !
“殿下,您没事吧?”
作为郑王府邸的幕僚,大儒王玄微微叹息了一声,忍不住开口询问了起来。
然而,此刻的郑王,就好像没有听到一样,就那么背对着几人,连一点反应都没有。
“殿下,殿下,您。。。?”
“好了,王儒,此事对殿下的冲击太大,就让他安静一会吧,毕竟 ,哎!”
对于王儒的追问,大儒孟轲赶紧的开口,算是将王儒给拦了下来,毕竟来说,如今的郑王殿下,着实不适合直接表态什么的。
郑王殿下的沉默,诸位大儒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可问题是,眼下的境遇,纵然是他们,也想不出什么办法啊!
“来人,送郑王殿下前去休息吧,另外,让后厨准备好吃食,待的殿下休息好了,便伺候殿下用膳吧!”
作为郑王殿下的授业之师,大儒孟轲在这府邸之中,还是有着很大的自主权的。
在两位侍女的随侍下,郑王姬和缓缓的离开了,整个书房之中,也就剩下了几位大儒,而几位大儒之中,自然也是以孟轲为主了。
“孟儒,眼下这等局面,我郑王府该如何是好啊?”
“诚然,如今的太子殿下,携大功而返,已然成为我大晋无可撼动的天命储君,可是,吾等努力了这么多年,难道,就这样放弃吗?”
感受到书房中的无奈,大儒王素还是忍不住的开口,将自己的心中之言,给说了出来。
作为文道大儒,更是朝堂清流之中的中流砥柱,他们可谓是最想让一心为民的郑王,成为他大晋的下一任皇帝的。
尽管这些人明知道,这件事很难,但作为清流官员,他们连生死都不在乎,又怎么会在意这些困难呢?
“是啊,孟儒,郑王殿下乃是诸位皇子之中,民间声望 最好之人。”
“所行之道,也是以仁为主,若是郑王殿下入主东宫,对我大晋百姓,朝堂官员,可都是最好的选择。”
随着王素的开口,另一位大儒,荀晏也是忍不住的开口了。
他们这些人,为何早早就站队郑王,不就是因为,郑王那颗以民为主的仁心吗?
可眼下呢?
太子姬牧强回归,虽然功勋很大,但 仅是从他在南境所为 ,便可看出来,他们的这位太子殿下,乃是一个霸道强势,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有些狠辣的人。
若是太子殿下真就继承大统,以姬牧的性格,他必然会掀起一次次的血腥镇压,手段和实力,绝对也会比二十年前的南境屠戮,更加狠辣。
当年南境之战,皇帝姬宇以三十万大军之力,强势镇压整个南境,除了在国战之中,正面击败了楚国,其后的圣教和反王 ,可都是被屠戮下去的。
可以说,如今的大晋四境之中,南境之地 ,最为混乱,军力也最为孱弱,要知道,这可都是已经经过了二十年休养生息,才能够勉强达到的程度啊!
难不成,他大晋的未来,还真就要伏尸百万吗?
这样的结果,他们这些人,绝对不愿意接受,哪怕是真的为了大晋的未来,也绝对不能采取如此激进霸道的手段。
“两位,你们 的意思,老朽明白。”
“然而,老朽想提醒两位一下 ,如今的大晋,皇帝陛下年富力强,正是处于当打之年,如何选择继任者,最终的权力,还是握在陛下手中。”
“以眼下的局面来看,太子返回国都之时,别说吾等了,就算是颖王那边,也必须退让,此前的三王争斗之局,至少数年内,都不可能了。”
“陛下军武出身 ,所行本就走的是霸道一途,并且,皇帝也是依靠这个,拯救我大晋于破灭之间。”
“试问,两位真的以为,皇权之争中,陛下真的有可能选择仁道吗?”
听着孟轲的话,王素和荀晏的脸色,当即难看了起来 ,两人本能的想要辩驳什么,但却连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作为当年那场大战的见证者 ,他们又如何不知道,此刻孟儒所言,才是真正的现实呢?
“仁道福民,但却不足以福泽一国啊!”
看了眼前的两人一眼,孟轲颇有些无奈的 开口感叹了起来。
而他的这句话,也确实给两位大儒,造成了极大的伤害,毕竟,这可是他们,近乎于十年的坚持啊!
“孟儒,老朽有所不解,若是仁道一直不被陛下认可,那您当年又为何要支持郑王殿下呢?”
“是啊,孟儒,既然明知道不可能,您又为何要去尝试呢?”
“要知道,皇权之争,一旦失败,后果可是不堪设想的!”
“您乃是我清流扛鼎之人,为何会在这条路上,走的这般决绝呢?”
“决绝?吾等既然被称为的大晋清流,便不是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来的。”
“出身为民,自然也要为民着想,至于失败之后的后果,呵呵,我清流之人,何惧生死?”
“难不成,两位大儒的初心 ,不是为了造福我大晋百姓吗?
听到荀晏和王素两人的话,孟轲呵呵的笑了笑,颇为坦然的将自己的想法,给阐明了出来。
闻听此言,荀晏和王素两位大儒,相互对视了一眼,然后整理了衣衫,颇为郑重的向孟儒行了一礼,孟儒之志 ,远胜吾等也!
“哈哈,两位不必如此,此道险且艰,能够遇到同道之人,乃是吾等之幸,此后之途,吾等共勉吧!”
不得不说,孟轲能够成为清流的领头羊,自然是有着一把刷子的,不过数言之间,便将两位大儒,死死的绑在了他郑王身上。
此后的郑王之路,若是遇到什么,这两人绝对是郑王府的一大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