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就没钱了才想着杀老二吃肉过年。
但是真要和龙国热战的话,打得过,打不过先不说,光是打仗这收益和消耗就要先算算账。
无数的推演和计算后,五角大楼心里很清楚。
一旦和龙国热战,无论怎么搞,战争损耗都是远大于战争收益的。
就拿仰望u8豪华版做个参考,仰望u8豪华版报价120万龙国币。
换算为美刀的话为16万4155.6,为了方便计算取个整16万美刀。
鹰酱的F35,只要飞起来,一个小时的综合成本是3万美刀。
这其中包含了飞机的燃料费、定期的保养、零部件的更换、维修人员的工资。
以及地勤的各项费用。
也就是说一台全新的仰望u8豪华版,只够F35在天上飞五个小时多一点。
一架F35的飞行寿命是3000-4000个小时,取个平均数按照3500个小时计算。
那么维持一架F35从服役到退役的价格是1.05亿美刀,相当于656辆仰望u8豪华版的价格。
一架F35的造价是1亿美刀,相当于624辆全新的仰望u8豪华版。
也就是说一架F35从生产到最后的退役,所有的花费价值1280辆全新的仰望u8豪华版。
而全球的F35有一千多架。
其中鹰酱553架,别的不说,光是F35这款战机的成本,就相当于七十万辆的仰望u8豪华版造价总和。
鹰酱打伊拉克花费了7,630亿美刀的军费。
假如一秒钟烧一百美刀,烧光这7,630亿美刀大约需要242年。
而整个伊拉克战争整整打了8年半。
1991年1月17日,以鹰酱为首的多国部队开始轰炸伊拉克首都巴格达。
短短40多天的战斗时间里,各个国家一共花费了一千多亿美刀。
其中鹰酱支付了600到710亿美刀。
其他国家支付了530亿美刀。
这期间多国部队一共出动飞机10万多架次。
其中F-117的每小时飞行成本为9万美刀。
F-15每小时的飞行成本为4.2万美刀。
一枚战斧导弹的价格就达到了130万美刀。
当时联军一共从空中和海上发射了288枚战斧导弹。
也就是说仅仅在这种武器上,就花费了3.7亿美刀。
此外鹰酱还发射了35枚空射巡航导弹,每枚的造价也在100万美元以上。
60万美刀一枚的‘爱国者’导弹,鹰酱也发射了100多枚。
此外还有多达2000多枚的机载小型导弹被投发到伊拉克的空中和地面。
40天的时间里,多国部队的空军共扔下9万吨的航空炸弹。
此外,多达200万枚的贫铀弹。
以上还只是消耗品的费用。
一架F-117价值1.05亿美刀、一架F15需要3000万美刀、一辆m1主战坦克要850万美刀。
此外庞大的航母战斗群、巨大的后勤运输都还没有算上。
海湾战争期间,联军一共派出70多万军队,其中鹰酱50多万人。
在战时,鹰酱的普通士兵每天可以得到150美刀的补助,而战斗机飞行员每小时的飞行补助为600多美刀。
再加上这些人的吃喝拉撒、各种生活必需品,光是这些东西就让很多国家捉襟见肘了。
可能还在准备战争时,就发现已经没钱运转军队了。
海湾战争的伊拉克一方更是损失惨重。
伊军阵亡2万余人,受伤8万多人。
损失了324架飞机,5300辆各类坦克装甲车,以及近3000门火炮。
143艘舰艇被击沉,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000亿美刀。
这还只是直接损失,之后的重建、劳动力损失等等带来的间接损失更是难以估量。
龙国2024年国防支出预算为龙国币1.69万亿,约为2313亿美刀。
而鹰酱同年的国防预算为8420亿美刀,折合龙国币约6.1万亿。
这些钱看起来很多,但是如果真的爆发大规模热战,这点钱简直不够看的。
鹰酱的智库曾经发文,他们认为在目前的现代化战争模式下。
大规模作战保守估计单日消耗超过10亿美刀。
这还没算上被战争波及的硬件损失以及城市基建损失。
这里面最耗钱的无疑是海军。
为了保证自己军舰存活率更高一些,各国一个个掏出压箱底的东西。
恨不得将技能点点满。
先不说硬件舰艇损耗,光是燃油和弹药损耗,海军的支出依旧非常惊人。
比如一艘尼米兹级航母每天的运营成本就高达120万美刀。
其中光燃料就高达11万美刀。
折合下来每分钟要烧掉833美刀,这还仅仅只是战舰本身的消耗。
按照实战情况来看,一艘尼米兹级航母将搭载最少6000名航员、维修人员和飞行员。
根据鹰酱2023年的伙食标准,每人每天消耗7美刀,折合龙国币大概50元一天。
全舰人员一天吃喝就将近30万龙国币。
作为一艘核动力航母尼米兹级航母的单次任务周期大约在90天。
按照这个标准出任务,光是伙食费就要2700万龙国币。
而这只是评价算法,实际上兵种不同,伙食标准也完全不同。
伙食总支出只会更多。
而龙国的001航母不是核动力的,是需要烧燃油的。
001号航母在满载情况下可搭载8000吨重油,每吨重油的市场价约为2000龙国币。
所以,001航母动一次光燃油费就高达1600万。
而这才只是燃油支出,航母上可是还有很多其他设备的。
比如说1130近防炮,是航母的最后一条防线。
它一旦启用就意味着航母的反导系统和远程拦截系统全部拦截失败。
只能用最原始的密集弹幕网对导弹进行阻击。
近防炮的炮弹单价估计在1000元上下,而1130近防炮每分钟的射速可是破万的。
每分钟就能消耗掉1100万龙国币。
这些都还只是小头的开支。
所以战争消耗和收益比就非常重要。
鹰酱五角大楼这笔帐算得很清楚,知道和龙国那大规模热战非常不合算。
更况且如果和龙国两败俱伤,保不准还有人会偷家,那就更划不来了。
所以,无论白房子怎么上蹿下跳,五角大楼都极度保持克制。
这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当然也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真的没有把握能打败龙国。
尤其是龙国火箭军的东风系列,最大射程4000公里,快的7、8分钟就能砸到航母脑袋上。
就算发现了,航母那么大的个头,这点时间打个方向都不够。
躲都没法躲,只能拦截或者是硬抗。
五角大楼怎么会不怕?
一个在海里再多的弹药都是有限的,一个在陆地上能源源不断的补充。
优势在谁非常清楚。
这些还只是明面上的,天知道龙国人还有什么奇奇怪怪的东西。
前两天龙国又曝光了一个飞行速度超过30马赫的怪物。
所以五角大楼就显得更加谨慎小心了。
平时擦擦边彰显彰显存在感,小偷小摸的,他们敢。
但是大规模的热战他们真的不敢。
现在的龙国已经不是2016年的龙国了。
我们不主动发起热战,其实原因也和鹰酱差不多。
战争消耗比战争所获得的收益大很多,这种仗打起来毫无意义。
东风虽然可以洗地,但是架不住需要的量大啊。
这些不都是钱吗?
但是刘阳的方案如果能实现的话,整个战争形态就完全改变了。
按照刘阳的推演,一艘‘052d改’不要说全灭整个五眼联盟海军。
就是灭掉一艘航母也是大赚特赚,一艘航母多少钱?一艘‘052d改’才多少钱?
相比之下基本零成本。
更夸张的是按照刘阳的战术,‘052d改’还能稳赢。
那么无论是局部海战还是大规模海战,优势全在我。
甚至把对方团灭了,对方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还会以为是他们的上帝发疯了,才派龙卷风来干掉他们。
妥妥的降维打击,毫无心理负担。
战争的主动权完全控制在手上。
那这仗还不是我们想怎么打,就怎么打?
想什么时候打,就什么时候打?
“等等,等等,小刘,刚才在你的海战推演中,你提到了蝗虫无人机?”众人还在各自沉思的时候,郭司令敏锐的捕捉到了无人机的细节。
昨天晚上刚和刘阳聊完,这才过了一个晚上,没想到刘阳的方案就出来了。
郭司令自然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
某科研所一直在积极的推动超小型微型蜂群无人机的项目。
但是进展极其缓慢。
距离实战要求遥遥无期。
刘阳的无人机若能成功,那么解决问题最后的一个缺口也就能补全了。
看着郭司令急切的样子,刘阳当然知道郭司令心里在想什么。
“郭司令,您刚才给无人机取的名字真好,‘蝗虫无人机’很形象,铺天盖地的不是蝗虫是什么?”
“您老放心,这个蝗虫无人机一定尽快给您造出来,包您满意。”刘阳拍着胸脯保证。
“技术问题全部解决了?”钱老觉得自己必须要控制好情绪了,必须要看淡,否则迟早会被刘阳吓死。
“全部解决了,没有多大的难度。”
“这么小的个头,还要挂载战斗部和各种配件,我们现在能制造出这种精密的部件?”
“大部分的部件可以3d打印,便宜实惠。个别零件要求高点的需要车床加工。”
打仗就是打钱,自杀式无人机放出去就没打算收回来,当然成本怎么便宜怎么来。
设计之初刘阳就考虑了成本问题,大量的部件采用塑料3d打印,把整体成本降了下来。
“我们现有的机床能达到精度要求吗?”钱老听到有的零部件需要机床加工,赶紧问。
龙国的高端机床和欧美还有一定差距,钱老是很清楚的。
“如果只是生产蝗虫无人机的话,现有的机床精度完全足够。”
“不过我觉得我们的机床可以整体提升提升,否则可能以后有些高要求的零件制造不出来。”刘阳道。
“小刘,我们也知道要提升,不过太难了。”
“德意志、瑞士、倭国是高端工业机床的第一梯队,对我们的技术封锁非常厉害,出大价钱人家都不卖给我们。”科技部长尤溪元眉头紧皱,说话声音明显低沉。
“我们商务部为了高端机床的事情,没少和这几个国家打交道,其中的憋屈简直一言难尽。”
“人家根本不拿正眼瞧咱们,全都是爱搭不理的,唉!!”商务部长雷正虎谈到这个话题也没有了刚才雄赳赳的架势,声音也不再洪亮。
看得出来,在购买国外高端机床这个事情上,商务部没少碰壁。
“各位,领导,在来燕京的火车上我对于高端机床有了一点不成熟的想法,做了一套机床的整体设计,说不定对突破目前的困局有点帮助。”刘阳一如既往的谦虚。
听到刘阳的话,尤溪元习惯性的扶了扶眼镜。
“小刘,你有心了,很高兴你能看到国内高端机床的困境,还愿意主动承担挑战。”
“龙国就因为有了很多你这样的年轻人,所以我们才能蒸蒸日上。”尤溪元肯定了刘阳的用心。
从魔都到燕京,高铁才三个多小时,这点时间设计一整套高端机床?
怕是设计一个零部件时间都不够。
高端机床设计是那么容易的?
在科技部的牵头下,投入了无数的人力、物力,其中的艰难,尤溪元再明白不过了。
那么多的人力,再加上天量资金的扶持,这样都做不到的事。
尤溪元不相信刘阳短短三个小时,而且一个人,在火车上能做到。
年轻人的科研热情不能打击,还是要保护的。
所以尤溪元想不到别的说法,只好肯定了刘阳的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