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什么单位总有一套赏罚分明的机制,该罚的人都罚了,那有功之人的奖励也要落实下来。
奖励还没落实下来,建筑队的领导提着礼品到机械厂道歉了。
建筑队和机械厂两个单位的员工狼狈为奸盗窃建筑材料,也没法仔细掰扯到底是哪个单位的错误更大。
按理说两人见面应该会有些尴尬地,不过这两位都是老狐狸,建筑队领导脸上露出愧疚,周厂长的脸上表现得更加愧疚。
建筑队领导说自己御下不力,周厂长也自责自己领导无方。
一时间相谈甚欢,建筑队的领导也松了一口气,现在机械厂就是他们的钱袋子,来之前他生怕机械厂会借机毁约,没想到周厂长一点毁约的迹象都没有。
于是,建筑队的领导的身份降得更低了,只差没把周厂长供起来。
带来的礼物说什么也不拿走,“我带的礼物只是我老家的的特产,不是什么烟酒钱之类的贵重东西。
带乡下特产也是为表谢意和歉意,如果有人怀疑,我愿意接受调查。”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而且还是出了门当着大家伙儿的面说的,更妙的是这位领导还在门口将礼物一样样拿出来。
一把红薯粉,一袋子干香菇和一袋子干木耳,一斤当地特有的茶叶和两斤当地产的水果。
温宁:……送礼也是一门技术活儿。
周厂长让小丁把东西都分一分给其他领导送过去,其他领导纷纷拒绝,就这么点东西,分到手上的还不够塞牙缝,算了算了。
两个单位的领导友好商谈之后,就到论功行赏了。
首先是发现问题的葛为家和温崇武,然后还有一起抓贼的保卫科人员。
嗯,都是实质性的奖励。
至于温宁,嗯,跟她没有任何关系。
温崇武和葛为家激动,“小宁,你看这钱该怎么花?”
温宁满脸问号……
你的钱你问我该怎么花?救命啊,这是哪里来的铁憨憨。
话说出口两人也觉得自己傻,然后呵呵直笑。没办法五张大团结呢,差点没把他们砸傻了。
一下子就赚了两个月的工资,让他们高兴得有些不知所措。
温宁看向葛为家,“表哥你的钱拿回家给外婆、舅妈或者表嫂保管。”
又看向温崇武,“堂哥你的也一样,要么拿给三奶奶要么给婶婶或者给堂嫂保管。”
看着两人当真点头答应,温宁心里叹息了一下,“这两个月发的票都还攒着吧?
拿着票到供销社给家里人买点吃的用的东西,不拘是什么,他们收到了肯定会很高兴。”
当然像三爷爷三奶奶和外公外婆他们嘴上肯定要骂两句败家,不过心里铁定也是欢喜的。
两人听了又恍然大悟地点头,“票都攒着呢,休息日我们就去供销社逛逛。”
两人因为一来上班就被委以重任—三班倒巡查建筑材料,所以除了过年,休息日基本没有回去过。
自家媳妇儿可说了,在外上班除了必要的开销,每个月有两块钱的零花钱。
一分都不能多花,得拿回家以后留着盖房子,两人的工资家里都门清,如果花超了,呵呵。
作为成年人,又是刚入职场没多久的小萌新,跟同事打好关系很重要,这两块钱他们平时都是算计着花的,跟同事去国营饭店吃个饭就不剩什么了。
剩下的再买两包大前门,烟是这个时候最能增进感情的桥梁,给关系好的、值得结交的发发烟,这感情不就蹭蹭蹭上涨了么。
说了一大堆,其实中心只有一个,那就是他们出来工作了那么久,还没专门给家里人买过什么东西。
两人对视一眼,也要给小宁还有姑姑\/婶婶家里也买点,他们能成为工人少不了温宁的帮助,而且一直以来姑姑\/婶婶也对他们极好,休息日经常叫他们到家里吃饭。
这些人情他们都记着呢,如果只给家里买不给小宁和姑姑\/婶婶家买,回家估计要被批的体无完肤。
温宁还不知道两人竟然存了要给她送东西的心思,看到两人又乐呵呵地走了不禁摇摇头。
胡杏花突然探出脑袋,“小宁,你们亲戚之间的关系真好。”
他们家和亲戚家的关系跟旁人比起来也算非常不错了,但是远没有小宁家这样的,得了奖励还要来问这笔钱该怎么花。
别人家得了奖励都是藏着掖着自己用,如果不是明面上大家都知道的,谁也不会往外说,除非是那些非常爱炫耀地大嘴巴。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那么心胸宽广,表面上夸奖背地里说酸话的也不少见,甚至不少人你前脚刚炫耀他们后脚就上门借钱。
这你能说自己没钱不借?这不是自打嘴巴么。
更不会有人能像温宁这样,这么心平气和地给出这么合适的建议。
温宁笑了笑,他们家和亲戚之间确实处得不错,当然和爷奶小叔一家除外,毕竟正常人和极品奇葩确实没法处一块儿。
“对,我爸妈特别重情义,把关系维护得特别好,我们主要是受爸妈的影响。”
温红军和葛红英这方面确实做得非常好,她不是没见过当工人之后对乡下亲戚就爱搭不理的人。
即使这些人只是到了公社或者县里当工人,就怕乡下亲戚到家里打秋风。
但是温红军和葛红英不一样,两人即使到了城里当工人也没有忘本过。
虽然平时因为上班没空回老家,但是只要逢年过节能回去的都回去,回去必然不会空着手,而且只要有亲戚到城里,他们就没有嫌弃过的,都是好饭好水地招待。
当然温红军和葛红英的付出也不是没有回报的,大家对温红军这门亲戚也非常重视,两人在三沟子村甚至是坡头大队的风评非常好。
也因为这个,温馨在乡下十年一点都没有遭罪过,只要温老婆子和温老头他们对温馨有一点不好就会遭到大家的一致唾弃。
胡杏花点头,“要不怎么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呢,父母做什么孩子就会跟着做什么。”
看看小宁一家,再看看大赖子一家,高下立见。
又过了三天,终于到了李翰军日思夜想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