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早高峰,H市的交通状况向来如此拥堵,更何况,这是在省一医附近,车流堵成长龙,一眼望不到头!
要是司机师傅自己能掉头,早就掉头了,哪里还用找交警!
所以两名交警同志立刻就跳下了车,冒着越来越大的雨雪,开始来回飞奔,指挥路上的车辆们往边上挪!尽可能地往边上挪!
与此同时,公交车上,乘客们纷纷下车,不下车还在车上干嘛?必须得“另寻出路”啊,可不能耽搁人家救人!
不过,还是有几人留了下来,说是要照顾那名大妈,总不能让大妈一个人在车上,即便没了呼吸,不是还有抢救的余地吗?没人扶着,难道让大妈在车上滚来滚去?
可惜没有人会急救,只怪平时没有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其实,这个时候即便知道一些急救知识,但是不精通的话也不敢贸然动手,怕弄巧成拙。
那些下车的人中,不少人都很担心与同情那位晕倒的大妈,但是也很郁闷,今天是迟到定了,不过,这也是意外情况,没得办法的。于是纷纷打电话或发信息,向单位说明情况。但估计钱还是要扣。
外面,几十秒过去了,两名警察吼得额头青筋暴跳,路上的车主们听闻后也十分配合,终于,在大家齐心协力下,一条不算太宽的转弯通道总算是给公交车让了出来!
司机师傅看着那条小小的通道,精神振奋,心说,总算轮到我展示技术的时候了!
他这个时候爆发出了一百二十分的车技,很顺利,将庞大的公交车在狭小的通道中,顺利掉头,一次性搞过!
……
省一医,急诊科,凌晓晓刚刚上班,才到单位没几分钟,一来就忙,忙得连口水都没喝,然后,就见到保安急匆匆冲进来,说道:“医院门口公交车上有一位心跳骤停的患者,急需医生和护士立即到达现场进行抢救!”
公交车没开进来,因为医院门口也堵成狗。反正已经到门口了,还不如进去喊医生,所以,交警立刻让保安进来叫人!
大门口离急诊大楼其实不远,保安冲进去远比打电话来得有效,所以保安以百米冲刺的速度,气喘吁吁地跑进来了!
几乎是迅雷之间,陈俊、凌晓晓、雷广平等一众医护人员,就带着抢救设备冲了出去!
公交车上一轮急救做完,外面转运车已经就位。
在送往抢救室的路上,凌晓晓一路跪在转运床上,不停地做心肺复苏。本来之前是陈俊在做的,但是转运床太小,而且陈俊太重,他上去不方便,反而影响下面人推动的速度,凌晓晓身轻如燕,技术也还可以,就主动跳了上去!
医院立刻开通了绿色通道,这个时候就不谈什么钱不钱的事了,先救人为主!
诊疗结果提示大妈为心梗,随后,做好术前准备后第一时间被送至导管室做PCI。
PCI,也就是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中文名叫“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指经心导管技术疏通狭窄甚至闭塞的冠状动脉管腔,从而改善心肌的血流灌注的治疗方法。
1844年,Bernard首次将导管插入动物的心脏。1929年,德国医生Forssmann首次将一根尿管从自己的肘静脉插入,经上腔静脉送入右心房,并拍摄下了医学史上第一张心导管胸片,开创了人类心导管技术发展的先河。在此基础上,此后先后开展了右心导管和左心导管术。1953年,Seldinger创立了经皮血管穿刺技术,从而结束了介入操作需要进行血管切开的历史。1958年,Sones在进行一次主动脉造影时,无意中将导管插入右冠状动脉,并注入了造影剂是右冠显影。这一偶然并带有危险性的事件却成为了现代冠脉介入技术的开端。1967年Judkins采用股动脉穿刺的方法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从此这一技术在冠心病的诊断上得以进一步的发展和推广。德国的Gruentzig于1977年首先施行了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此后,PTCA技术从欧洲到美洲迅速被推广,适应症不断扩大。与之相关的工业产品也迅速发展,各种操作设备(如:导管、球囊)不断改进以适应不同病变的处理。1986年,Puol和Sigmart将第一枚冠脉支架置入人体。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可显着减少PTCA的再狭窄,可以处理夹层和急性血管闭塞,成为冠脉介入治疗的又一个里程碑。2003年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stent,DES)投入临床,使支架的再狭窄率明显降低,使冠脉介入治疗又进入到一个新的纪元。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省一医急诊科也能做这个!对于心梗危重患者的抢救非常有效!
那名大妈心跳骤停曾足足十二分钟,但最终,从死神手里逃了出来!
第二天,大妈的家属送出了三面锦旗,一面锦旗送给了省一医,一面锦旗送给了交警队,一面锦旗则送给了公交总公司!
事实上,从死神手里抢人,对于省一医急诊科的医护人员来说是家常便饭,前不久,他们也在门诊大楼那里,从死神手里抢回了一位也是突发心梗倒地不起的患者。
那是五天前,门诊6楼区B区分诊台护士阳晓笑正忙着分诊,突然,她听到惊呼声:“不好了,有人晕倒了!”
她抬头一看,就见到一个穿着黑色衣服的年轻女子倒在了6楼下行的电梯拐角处,她来不及跟排队就诊的患者们解释,就一个箭步冲了过去,把趴在地上的患者翻了过来,并迅速对患者进行评估,楼层保安立即对现场进行疏散。
“呼吸心跳没有,赶快帮忙叫急诊科,推转运车!”阳晓笑立即对叫唤不应的患者进行心肺复苏,闻讯而来的一名血管科医生及附近的诊区护士们,迅速集结加入抢救,他们分头协作,有人帮着阳晓笑一起进行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因为一个人做真的很累的。像陈俊那种变态除外。他经过系统强化,已经不是普通人。
有人则打电话呼叫抢救小组。
与此同时,门诊大楼广播也迅速响起了抢救信号,呼叫大家来帮忙!
一位刚下班的进修医生也冲了过来,加入了抢救队伍。
门诊部一位副主任听到广播也急匆匆跑了过来,参与到现场抢救。
急诊科抢救小组到位后,立刻对患者上了心电监护,并除颤,同时给予气管插管,呼吸皮囊辅助通气,并推注肾上腺素!
可是,很多时候,抢救是看不到效果,令人绝望的!
心脏按压十几个循环后,患者心跳依然未恢复,在门诊部那位副主任的协调下,患者被抬上转运车,仍旧是身轻如燕的凌晓晓,一跃跳上转运车,继续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转运车的轮子呼呼呼地快速转动着,凌晓晓在飞驰的转运车上用尽了全力做心肺复苏,汗水从额头流进眼睛,眼睛被汗水蜇得睁不开都无暇擦掉。心肺复苏每一个动作必须到位,每一秒都不能放过,一条鲜活的生命就在眼皮子底下“徘徊”,凌晓晓在心中暗吼:“一定要尽全力将患者从死神手里抢夺回来!”
不得不说,认真救人的凌晓晓很美,真的很美!
患者送达急诊中心后,急救医生们继续对患者进行抢救,经过30多分钟的抢救,患者的心跳终于恢复了!这可能是心跳停止最长但被抢救回来的案例之一。嗯,只能算是之一!
但由于患者心功能不佳,急诊科又使用了ECMO(体外膜肺氧合)治疗。
后来经过一系列检查,这位患者确诊是因为心梗导致心脏、呼吸暂停,上了ECMO后又进行了心脏介入手术,就现在,患者仍在监护室,但生命体征已平稳。
家属们到场后自然是感激涕零,锦旗送到。
其实,当时幸亏是晕倒在医院里,若是晕倒在家里,或者在外面,说不定就救不回来了!
心肌梗死,高发的季节,首推冬季,其次则是夏季!太冷,太热,心脏不好的人,都承受不住,很容易出现问题。现在,心肌梗死不仅“光顾”中老年人,也正在向年轻人们下手!
长期的熬夜,强大的工作和生活压力,饮食不规律,吃各种垃圾食品……很多年轻人的身体都呈“透支”状态……
陈俊在自媒体上撰文,教粉丝们如何快速识别和处理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患者约70%有先兆症状,却有约23的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后1小时内死亡。究其原因,与大多数患者和家属不了解急救常识,未及时采取正确措施有关。
所以,如果大家一旦出现胸痛、胸闷、憋气等症状,必须认真对待,尤其是四十岁以上的人群。
患者首先应卧床,保持安静,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如果家里有药物,可以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喷雾吸入硝酸甘油,有条件者应吸氧并观察患者脉搏情况。
另外,要预防心梗,陈俊还有四句话送给大家,那就是:体育锻炼不可少,三高问题要减少,饮食禁忌要记牢,保暖工作要做好。
很多人觉得不想出现疾病,最好的办法就是窝在家里,敌不动我不动。可是在冬天,人体内的血液循环很容易变慢,如果再不进行一定的运动锻炼,更容易出现血管堵塞,诱发心梗。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每周可以进行3次的运动,对心血管更有利。
每次运动的时间建议保持在30分钟左右,也不要超过50分钟,别太逞能。做好进行散步,太极等运动,运动时尽可能避开早晚温度较低的时候,也能降低温差较大带来的血管刺激。
很多患者发作心梗都是因为体内的三高问题诱发的。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在冬季人们很容易因为各种因素缺少三高的控制。体内的血压过高,血液中的脂肪和糖分含量太高,都可能导致血管出现损伤,还会诱发心血管的动脉硬化等问题。
在冬季,陈俊建议大家,应该更密切的关注自己的血压,血脂血糖等,定期测量,出现问题及时服药,能够更好的避免因为三高问题诱发心血管疾病,突发心梗。
天气越冷,似乎人们吃东西越喜欢热乎乎的,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但是想要预防心梗,就要避免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影响体内的血脂,血糖升高,刺激血液更加粘稠。人们也不能吃含有大量盐分的食物,这些食物很容易加速血管老化,刺激出现血压升高,诱发动脉硬化等。
不想在心梗高发期突发疾病,就要控制好自己的饮食,高脂肪,高糖分,高盐的食物都是禁忌。清淡饮食,均衡营养更容易度过冬天这个心梗高发期。每天适当的多喝些温开水,小口喝慢慢喝,能够稀释血液,避免形成血栓,诱发心梗。
严寒的冬季,最让人烦恼的就是低温,凛冽的寒风跟刀子似的,体质虚弱的人往往冻得哆哆嗦嗦。人们应该更多的关注自己的保暖。如果让身体突然受寒或者温差较大,很容易因为引发血管骤然收缩,导致心梗发作。血管突然收缩,会加重心脏的负担,影响心脏供血,诱发心梗。如果要外出,最好及时的添加衣物,做好保暖工作,避免出现骤然的温度下降。
人的心脏负担着重要而且不可替代的功能,心梗更是威胁人们健康的一大疾病,冬季跟是心梗高发的时期,陈俊希望大家能谨记那四句话,严以律己,则能远离心梗,保证健康。
……
说起心肺复苏,技术不行的人动辄将急救对象肋骨搞骨折,还可能引发一些其他的问题,比如,能按出急性主动脉夹层来!
前文讲过,主动脉夹层是指主动脉腔内的血液从主动脉内膜撕裂处进入主动脉中膜,使中膜分离,沿主动脉长轴方向扩展形成主动脉壁的真假两腔分离状态。这个症状非常少见,但也很凶险。
但居然有人做心肺复苏能将患者弄出这个并发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