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士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正在叔孙州仇为此苦恼不已时,同样是养马的一名圉人向他献上一计。

圉人的所谓计谋,就是找个理由提剑经过朝堂。公若藐看到肯定会好奇,问是谁的剑。圉人谎称是叔孙州仇的,公若藐听闻,一定想看清楚剑的纹路构造,圉人便可顺势把剑递给他。只要公若藐伸手来拿,递剑便成为事成的关键。

依照古礼,递刀送剑时,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伤害,要求递出者必须把刀刃对着自己,刀背向着对方。

圉人称,他出身低微,可假装不知礼仪,趁公若藐近身上前注意力在剑上时,把刀刃对着他,用力前刺。事出突然,公若藐必定躲闪不急,行刺一定会成功。

叔孙州仇一听,这个攻其不备的偷袭之计不错,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他交给圉人一把刻有他名字的宝剑,静待时态进展。

果不其然,一切都按照圉人预先写好的剧本上演。唯一的意外是——在被行刺的当口,公若藐忽然领悟到,圉人是受人指使而来。

首先,身为叔孙氏的邑宰,身居要任,岂是小小一名养马人敢招惹的?再者,能手持叔孙氏宗主的宝剑,还敢大剌剌的拿出来献宝,不可能是盗取得来,唯一的可能就是光明正大的得到。如此看来,圉人所为不可能是随兴所至。

临死之前,公若藐迸出一句话:“你把我当成吴王吗?”

圉人顿时心慌,手却没软,一不作二不休,当机立断,把剑重重刺向公若藐,胜利完成任务。

事虽成,公若藐的遗言却流传开来。

公若藐自比吴王僚,其实是在影射“专诸刺王僚”。圉人相当于专诸,而专诸是公子光派来的杀手,对号入座,叔孙州仇无疑正是圉人行刺公若藐的幕后指使。除掉公若藐,无非是要取而代之,接过郈地的管辖权。

公若藐在郈地广施善政,颇得人心,治下百姓拥戴维护,对其感激不尽。叔孙氏以如此卑鄙的手段将他处死,郈地人心生怨怼,多有不服。侯犯身为其中一员,率先跳出来揭竿而起。

当初,侯犯之所以不肯杀害公若藐,乃是出于真心的敬重爱戴。身为公若藐的下属,与其朝夕相处,对其了解甚深。无论是公事上的处理或是私事上的人情世故,公若藐展露出来的品格能力都让人钦佩。

试问,追随一位处事公正、思虑缜密、才智超群的长官,难道不是天下小官小吏的福气?跟着他吃香喝辣,凡事有他独挡一面,你只要踏踏实实就不怕有人给你穿小鞋栽赃诬陷,多么有前途的职场?

如此可敬可爱的人竟被一名圉人给杀了,他的主使人处心积虑的要除掉公若藐,无疑是把郈邑百姓的生死交给未知。身为公若藐善政的受益者,侯犯第一个不答应。

对前途黯淡的担忧使得郈邑百姓同仇敌忾,在侯犯的带领下,他们连成一片,拧成一股绳,誓要跟破坏他们平静生活的敌人抗争到底。

就这样,凭借团队协作众志成城,郈邑百姓连续击退了家主及其武装的两次进攻。

正当郈邑百姓和领头人侯犯为胜利欢呼鼓掌时,叔孙氏的宗主及其幕僚却愁白了头。

之前是为无法除掉公若藐发愁,使诈将他杀害之后满以为大局已定,高枕无忧。谁知半途杀出个程咬金,横生枝节。如果说他想代替公若藐担任郈邑邑宰也还罢了,可以妥协。哪知道人家是气不过心中的领袖被刺杀,着急要为他复仇。

一对一的复仇也情有可原,谁能料到他竟能凭一己魅力召集全城人听命于他跟家主对着干?真是低估了杀死公若藐的后果。早知道就来软的,找个人把公若藐替换,以后再慢慢收拾他。

药力过猛,反弹太大,郈邑全城团结一心,大大刺激了叔孙州仇的小心脏。

现在怎么办?怎么收服郈邑的人心?把侯犯杀死?显然不行。既然能组织如此像样的反击,可见侯犯并非等闲之辈。既非寻常人,寻常办法也拿他不住。

正在叔孙州仇一筹莫展的时候,有人跟他提议,找到郈邑工正——掌管工匠的官员驷赤,问他有什么解决办法。

工匠个个身怀技艺,身为匠人之首,工正除了业务能力熟练之外,还要监督百工完成各种器物的制作。同时,还要统筹安排包括造车、炼制刀具、烧制陶瓷、皮具缝制等等事项。所涉事宜,小到日常生活用具,大到作战器械武备,其职能不可谓不重要。

一见面,叔孙州仇就说明来意,表示对郈邑非常担忧。他说,如今郈邑的问题不仅是叔孙氏的事情,俨然已经成为整个鲁国的忧患。如果不能迅速平息这场内乱,后果不堪设想。

驷赤是个聪明人,他知道召他来肯定是希望他能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而非普通的发牢骚。毕竟,以他的身份地位,还不足以与家主发展成为互诉衷肠的知音。

但是,他也聪明的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隐晦的说道:“臣所言,尽在《扬之水》末章四句。”

《扬之水》写了什么?最后四句又是什么?代表何意?

驷赤引用的《扬之水》来自《诗经》国风中的唐风,诗的背景牵涉到一段历史,与晋国有关。

公元前746年,晋文侯去世,年幼的儿子即位,世称晋昭侯。翌年,为了稳固政权,收服人心,晋昭侯下令封他的叔父成师于曲沃,号为桓叔。当时,曲沃是晋国的大邑,面积比晋都翼城还大,如此安排有枝强于干尾大不掉的后患。

虽然众多大臣反对,昭侯仍坚持己见。他坚持的理由是:新君上任,要借助德高望众的叔叔替他安抚人心,治理国家,从而证明自己知人善任,能胜任君主之职,让宗室大臣不敢轻视。

晋昭侯的出发点是好的,利己利人,双赢和谐。然而,时间一久,弊端暴露无遗。

桓叔是位老谋深算的政客,他在晋国本就累积了多年的好名声,从政多年,党羽心腹更是遍布朝野。受封于曲沃后,他利用城池坚固人马众多的优势,广施善政,笼络民心,势力愈发强大。

熬过七年之痒,时间来到公元前738年,大臣潘父杀死晋昭侯,主张迎立桓叔为君。桓叔当然是整顿兵马杀入晋都,准备一偿所愿。谁知,入城之际,遭到顽强抵抗。

桓叔虽有备而来,无奈都城的保君派也不是软脚虾,他们占据地利,誓死坚守。最终,桓叔的君王梦碎,只得仓惶逃回曲沃,潘父也因此被诛杀。

预感到这场政治斗争,作者在爆发前夕写下了这首诗。其诗主旨在于讽谏晋昭侯,曲沃势大,国必有忧,提醒君王要早作准备。

最后四句——“我闻有命,不敢以告人”——我听闻将有密令,不敢告诉别人。放在此时,驷赤想表达的意思清晰明了——宗主要我来的目的我很清楚,一定会想尽办法不负所托,而且我保证不会对他人提起。

叔孙州仇一听,如蒙大赦,竟对驷赤行起了稽首大礼。要知道,在古代的跪拜礼中,稽首可是最隆重的,通常用于臣对君。

身为“三桓”之一的叔孙氏的宗主,叔孙州仇的地位尊贵自不必说,驷赤不过一枚工匠头领,受到如此大礼,可见叔孙州仇对平定郈邑之乱的焦急迫切。另一方面,他对驷赤寄予的厚望,可想而知。

此礼一出,双方都很有默契的不再说话,驷赤转身离去,奔赴使命。

骑士书屋推荐阅读:霸业天子明末之木匠天子系统:穿越,我用加特林反清复明大秦第一熊孩子诸天大唐,从玄武门开始开局一个师,陛下我反了!熵定天下三国:天子刘协,添加好友就变强大玄第一拽探上兵血途武则天之无敌风流穿越三国:觉醒隋唐英雄召唤系统开局长生不老,看遍世间烟火开局狂怼三野狗,二斤狗肉换姑娘穿宋大忽悠三国:与宏哥称兄道弟,再筑大汉明朝海盗王穿越三国之众将云集陛下快跑吧,三皇子进京了大唐: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我吕布三姓家奴?明明干爹无数!三国:从农村小屁孩到千古一帝虚构三国穿越成废物太子后我崛起了魂回东汉重生武大郎:最强帝王系统寒门望族的崛起之路穿越错了怎么办讲各朝历史,开国皇帝们破防汉宫秋我的父亲是曹操三国之小曹贼重生范进,我要做状元穿越,科举逆袭养媳妇皇帝宠臣?不,我一身反骨!三国:霸王附体,貂蝉为我更衣庆余年穿越红楼的戏剧人生三国:开局送灵帝一顶帽子!鬼子你好,我们是天灾大明卖罐子,朱元璋上门都穿越了还不兴我和李二对着干?重生后,我成了侯府傻儿子月华长安大秦:无双皇子,开局掌掴嬴政三国秘事贰臣从一艘战列舰开始打造无敌舰队重生隋末,开局就被瓦岗五虎包围回到大汉打天下
骑士书屋搜藏榜:穿越大宋,女侠全是我的!侯爷,夫人她又虐渣了孤岛喋血日不落盛唐农门辣妻巧当家一介布衣农门悍妻:带着萌宝嫁皇帝三国群英传明日传奇大秦:九皇子的全能逆袭夙志寒门小郎君大顺宝藏穿越科举,我驰骋官场我生活在唐朝大秦:我真的不想当太子啊!大明:你这也叫坐牢?老朱羡慕了大周残阳清穿守则代夏血狼雇佣兵的古代征战小子,快给爷科考去吾父朱高煦大秦神捕大秦之无敌马车满朝佞臣,孤要做千古暴君大明成化:开局先干掉亲爹朱叫门赝品太监老师带我回地球半山亭汉武风云之陈府二少爷水浒传之我是林冲三国之风起南疆女神有药gl盛唐舰载特重兵公牛传人趣味世界简史和亲公主白发皇妃最强吕布之横扫天下北宋有坦克大宋水浒武松指点江山天命贵妻,杠上嚣张战王山沟皇帝视频通历史:开局剪辑十大盛世黄帝内经百姓版倾城欢都市邪主王牌悍妃,萌夫养成雇佣兵系统,开局卖掉倭奴所有人
骑士书屋最新小说:穿越红楼后我竟然六元及第人在锦衣卫,开局领悟洗髓经情牵盛世恋歌教教小兕子,大唐舰队星际归来皇帝女儿身,开局欺君犯上趣翻三国之军师有奇谋大秦:老六皇子真老六阿斗:相父你在哪个罐子里呢大明战神马踏六国,震惊朱元璋!史记白话文版秦朝历险记全史人物乱入:刘备二周目人生我今年八岁,前来酸枣会盟人在明末,八旗被我一顿黑打!水浒之书生王天下寒门入仕,朝登天子堂暮做逍遥官明朝皇帝往事重生辞官:祝她和白月光锁死三国:掠夺词条,从商贾到帝王穿越古代之将门崛起既然重生了,这个皇位必须我来坐大明抄家王这个流氓太正经,女帝怒骂大奸臣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赶考日常国运扮演:汉使怎么扮演?死这!开局曝光,唐高宗喜欢小妈重生大明1635高衙内的恣意人生我拔刀造反,你说我是当朝太子?娇小玲珑的芈瑶红楼:从难民开始崛起带空间在荒年乱世,做个悠哉少爷穿越:基建文化到古代三国:开局酒馆老板,带曹操躺赢从质子到千古一帝皇帝年少,我从安南开始挽天倾太子的位置给养子?朕不忍了人在汉末,我堂兄是刘备现代魂耀古:宇轩传奇录当司马懿穿越北宋,误上梁山之后苟到最后,我成了一方雄主穿书:不当接盘侠,我要自由乱世风云之命运交错乱世村长,我能召唤历史名将盛唐!我这个瘸腿太子调教四方!大唐:小地主家的败家儿子梦回西晋娶女帝带着战神回明末赵匡胤演义穿越古代无理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