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是体制内领导最繁忙的时候,各种约让人不胜其烦。
体制内和体制外交往,没有一顿饭是白吃的。张师杰很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慢慢地也不爱去外面吃饭。当然,每个单位都有那么几个很爱去各种饭局的人,但这类人往往在单位内部地位不高。
白瑞的电话来了。
照例是约他吃饭,这种局,张师杰必须去了,而且还必须提前买单。这或许叫“投桃报李”吧!
似乎体制内的交往方式大部分都在酒局、茶室中进行,大家喝了点酒,彼此卸下防备后,开始聊些事才会更加顺利。
所以体制内饭局多的人往往有这几个特点:要么自己真的很牛;要么真的很菜。
“师杰,快过来。”白瑞对张师杰招手。
张师杰一路小跑过去了。
“好久不见,今天刚好和几个处长一起吃饭,想着把你叫过来认识认识,搞不好以后你们还会有业务往来,多认识几个人也没错。”
张师杰马上听明白过来了:这几个都是处长,应该没有外人,那么这时候就要不声不响去买单了。白瑞并不是缺钱,可能一方面是想看看张师杰有没有“培养”价值,另一方面也是在找一种感觉嘛。
体制内的收入,除了深圳、苏州、浙江那些发达城市外,其余的收入大部分都在本地中游、中上游水平。饭还是吃得起(除了一些爱占小便宜的人)。
“来来来。”
到了包厢里,张师杰坐在了靠门的位置,这代表着他的级别最低。
待人来齐后,张师杰才发现吃饭的都是几个大处的处长:省委办综合一处、二处、人事处,省府办秘书二处、四处处长。
在这几个处长面前,张师杰确实没半点话语权。体制内的都明白,省委办综合一处处长,那可是连一般地级市一二把手都要忌惮几分的人物啊!长期保障省一把手。
张师杰在整场饭局都在做保障工作:偶尔按按转盘、帮各位倒倒酒。
酒过三巡时,白瑞举着酒杯对着坐在主位的综合一处处长说:“老大,谢谢您一直对我的关心和照顾,祝您以后的路越走越顺,越走越高,弟弟等着听您的捷报。”
这时,张师杰才意识到,眼前这位处长应该是要高升了。
在这不得不再提醒一句:省领导的秘书并没有所谓的固定的级别,领导用秘书纯粹看个人喜好,喜欢用年轻的,那级别自然低;喜欢年纪大的沉稳的,自然级别就高;现在秘书改革后,也没有所谓的对口服务处室处长担任秘书一说了,为啥?
因为秘书条例规定:担任专职秘书必须在省组和北京相关部门备案,秘书的提拔专项管理、专线使用编制职级。这就代表着秘书不允许参与到单位的正常职务的晋升,自然也就不能担任处室处长。
所以现在民间的、哪怕就是体制内的一些人员关于如今体制的运转规律都有认识漏洞的。很多规则早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了。
“处长,这是我小弟,现在秦市长的秘书张师杰。”
张师杰听到白瑞的话,赶紧端着酒杯过去了。
“处长您好。”
“嗯,小伙子不错,马上我们就要见面了。”
张师杰又不傻,立马猜到估摸着眼前这位处长要来市里任职了。
“是嘛?欢迎欢迎,那以后有机会跟着您学习了,这是我的荣幸,我代表省城市政府虽有青年干部,欢迎领导的到来。”张师杰不知道对方来担任什么职务,这种语境下,又不太好继续叫处长了,只好用领导来代替。
“师杰,我们处长要去你们那担任副市长了,以后你要多多保障保障我们老哥啊。”白瑞是个人精,马上便打了圆场。
如果是一般处室的处长,直接提地市副厅实职几乎不可能,但省府的秘书x处和省委的综合x处是可能的。
“好,哈哈,等我来报到后,你到我办公室来指导指导。”处长颇为高兴地说。
直到这会,张师杰还是不清楚眼前这位领导的名字,一般的饭局也只会介绍这是x处,不会介绍这是x处处长xxx。毕竟直呼其名不礼貌嘛。
…
快吃完时,张师杰借着上厕所名头出去买单了。
服务人员问:“包厢里还有水和啤酒,要退吗?”
“不退,不管多少,全买了。”张师杰说。
一顿饭都请了,不能因为这几瓶啤酒、几瓶水搞得领导们不高兴,领导们在高兴的回忆过去、展望未来,突然来一位工作人员,把桌子上的水和啤酒都收走了,还在竖着手指头点空瓶子,这不是变相下逐客令嘛?领导们非但不会因为你买了单而感谢你,反而会觉得你这人太小气。不能这么小家子气。
饭毕,在送走领导们后,白瑞说:“干秘书累啊,我也想哪天能下去任职,县里一个副县长就有秘书、司机、专车,可省里副厅都得自己开车上下班,也没有所谓的秘书…”
“但我觉得秘书工作挺锻炼人的,比如啊,干没干过秘书工作,懂行的一眼就能看得出来!真正干过秘书工作的,性格较为圆润、低调、内敛,办事讲究细节,不抢话,不恶意表现。这些都是为人处世的宝贵财富呀。”张师杰笑着说。
“你说得也没错,但伺候人终究累呀,精神高度紧绷地伺候人确实对身心都是一种考验。很多人觉得我们就该装在套子里,却忘了我们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可这几年的工作都把我们封印了!之前咱省直单位做过一个心理健康调查,据统计,秘书患抑郁症的达到了65%。”
…
张师杰回到家才明白为啥白瑞要叫自己过去。
只要自己实力到达一定层次,就用不着刻意去认识谁?因为兜兜转转总会被动认识,这就是所谓的圈子文化。
张师杰有点害怕,这个圈子到底进还是不进呢?
之前秦市长说过,现在的人都精着,比如做生意的跟领导,一般两年后他就自动会疏远了,因为时间越长,风险越大。
其实秘书又何尝不是如此呢?那些跟着领导几年、甚至兜兜转转超过十年的,领导出事了,有哪一个能善终?
因此体制内现在越来越少人愿意当秘书了,换言之,秘书似乎已经成了体制内三无、但又想要往前走的人员的一种没有办法的“赌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