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你们能放心吗?
夏源并不是临时改口,自始自终,他都没想过借此就能吞并了朝鲜,或许想过,但又转道放弃。
因为不现实,这片土地在曾经确实属于过华夏,或者说,被华夏统治过,属于华夏的政权管辖范围。
譬如汉朝的汉武帝时曾灭了卫满朝鲜,将其划分为四郡之地,譬如唐时高宗李治时期灭了高句丽,在此设立熊津都督府,安东都护府。
甚至追根溯源,早在商周交接之际,商人后裔便在这座朝鲜半岛建立了政权。
凡此种种,完全可以说,朝鲜自古以来就是华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华夏不能失去朝鲜半岛,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一样。
可说的再好听,也不能去罔顾现实。
以上的所有都是曾经,隔了很久远的曾经,最近的一次也要追溯到近千年前,这座半岛独立的时间太久了。
哪怕因地缘关系,这座土地和华夏一直联系的很紧密,一直属于汉文化直接辐射范围,但独立就是独立,哪怕大明现今与朝鲜的关系,说是父子,爷孙都不为过,但依然不能否认这是一个独立的国家。
拥有着独立的主权,这片土地上的人早已习惯了这种独立。
所以夏源没想吞并这片土地,就算要去做,也不能通过这种会留下后遗症的方法,他只是想在朝鲜开一扇窗,让其丧失掉独立性而已。
众所周知,想开窗,必须得先讨论怎么拆房子,所以这是他为什么提出废了朝鲜君位,吞并朝鲜领土的原因。
主打的就是一个心理落差。
迎着一双双带着情绪各异的眼神,夏源在心里打着腹稿,末了才慢慢的说道:
“都这么看着我作甚?难道你等觉得我说的是托词,虚词?朝鲜与我大明虽是下赐而治,但你朝鲜如今遭逢无道之君,正值动乱,我大明乃上邦之国,此来是为拨乱反正,而不是趁人之危,如何能做这等事?”
此言出口,场上的人神色缓和了不少,但仍是看着他,前一句不妥当,后一句不能趁人之危,话说的挺好,但却无法彻底打消这些人的顾虑。
“而你朝鲜和我大明一体相同,我大明尊崇圣人,修习儒家经典,伱朝鲜亦是尊崇圣人,修习儒家经典,尤其是你等...”
夏源的目光在一个又一个朝鲜官员的身上望过去,“你等更是饱读诗书之人,凭借腹内才学,参加层层科举,最终考上进士,方才得以做官。”
“你们凭借的才学是什么才学?是不是儒家的经典?是不是圣人的四书五经?”
“你们是,我也是,我也是凭着圣人的四书五经才考上的进士,才得以成为大明朝的官员。”
夏源知道朝鲜也是科举取仕,同样是照搬的大明科举,考的是儒家的四书五经,甚至流程都一样,乡试,汉城试,殿试,考中者就是举人,贡生,进士。
朝鲜有着类似世家门阀的势力,比如开京姚氏,被称为海东第一高门。
但这样的世家终究只是少数,在场的绝大多数朝鲜官员,都是科举出身,都是凭借着儒家的四书五经,才得以穿上这身官袍。
夏源现在就是让他们知道,咱们都一样,是一路人,都是凭借着科举做得官。
而伴随着这番话出口,在场的朝鲜官员神情彻底缓和下来,一开始,他们以为这个年轻的大明上官是武人,但没想到是和他们一样的读书人。
既是儒门子弟,恐怕也是太过气愤,所以才一时恼恨说出要废除朝鲜君位的话来.....
“可如今你朝鲜却出了李隆这等妄图灭儒之君,此等狂悖之人,亘古未见。”
“来,你等往那看。”夏源转身指向远处夹杂在硝光中的建筑群,“那里是你朝鲜的成均馆,是你朝鲜第一的圣人学府,却被你们的国君给改成了妓院,这是公然欺辱圣门,灭儒之心已是昭然若揭了。”
“此事给天下人都敲响了警钟,也不免引人深醒,你等有没有想过,今日他李儒既然敢将成均馆改成妓院,明日会不会废了科举,废了圣人之学,阻断了朝鲜儒生的进身之阶!”
“.......”
此事这些朝鲜官员自是想过的,不然又怎会在得知大明军队要讨伐李隆,拨乱反正之后,纷纷压下了对李隆的恐惧,踊跃当起了朝奸,帮着一道推翻了李隆。
夏源此时又将目光看向了朴元宗,“你现在明白我方才问你的贤与不贤是何意了?”
朴元宗躬身道:“小臣明白了。”
夏源也不知道他是真明白还是装明白,只是接着道:“无道之君不可避免,贤与不贤更是难以预测。
宋朝的徽钦二帝,隋炀帝杨广,汉时的桓帝灵帝,这些哪一个不是昏聩之君?可这些昏聩之君,却无一人做出灭儒之事,但唯独你朝鲜,出了李隆这等妄图灭儒之人。”
“如今我大明虽是帮着你朝鲜讨伐了这等残虐之君,但也是因要讨伐倭国,我大明刚好停师于此,方才知晓此事。
若非是这般,山海所阻,路途遥远,你等连消息都送不出去,我大明必将会对此事一无所知,届时你等又当如何?”
历史上,李隆在位期间,拢共发起过两次针对儒家的大清洗活动,一次是戊午士祸,另一次才是甲子士祸。
后者比前者的规模更大,也成了朝鲜大臣和士族推翻李隆的原因。
这场事件之后,朝鲜大臣终于再也无法忍受李隆的残暴统治。
在此事爆发的数月之后,以朴元宗,成希颜为首的朝鲜大臣铤而走险,借着王太后,也即是慈顺大妃的名义,带兵冲击昌德宫,一阵厮杀之后,终于击败了昌德宫的守军,冲进了昌德宫,勒令李隆交出了王印,从而废黜了他的王位。
但此事发生在近一年之后,而此时,朝鲜的大臣虽然想推翻李隆,但对李隆这位国主,却是恐惧远远大于愤怒。
如若不然,早在几年前的戊午士祸之时,就给李隆推翻了,何必要等到甲子士祸。
他们无法预测发生在一年之后的事情,想象不到自己竟然能推翻国君,所以面对夏源的提问,一时不知如何回答。
而见这些人迟迟不言,夏源又再问:“若有朝一日,你朝鲜又一次出了这等妄图灭儒的君王,我大明同样对此一无所知,你等又要如何?”
朴元宗躬身道:“大人,小臣以为....”
“想说不会再出这等君王吗?”
“是。”
“万一呢?有句话叫做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俗话也说有一就有二,你们已经出了一次,难保不会出第二次。对此,我万难放心,因为我是儒家子弟,而你们也是儒家子弟,你们呢,你们能放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