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士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幽州城外西北向十数里外,桑干河畔的宝光寺内的临时中军,一时笼罩在颇为沉重和窒息的气氛当中。

因为某个突发事件为契机,作为外援的平卢军主要将领大都汇集在这里,而小声商榷这下一步的对策与去留,时不时打量着挂在墙上的帛卷大图。

而作为召集者的两军都统制刘梦龙,却是胸有成竹而从容自若的看着,自己的参军当众介绍着新近发生的情况和通报。

事实上在此之前,他已经发现自己已经陷入进退两难的局面;先是前天的初战就已经受挫不利,而几乎在火器面前损失了最为精锐的一阵人马。

然后,昨天在汇合了其他两路先后赶至的平卢军,短暂的协商和交涉之后,挑选精干敢死之士再次连夜发起的强袭行动,却是在城下营地里再度中了淮军的空城计;

当场攻进去将近三千健儿,在埋伏四起火器围攻之下几乎无所幸免,然后在脱离战斗的接触和断后当中,又陆续折损了一千多人,其中大都是他手下比较宝贵的骑兵,

到了这一步,已经足以让刘梦龙萌生出相应的退意来,而有心转作他处休整生聚再作打算;

毕竟,除了困守在城中的大都督韩忠彦之外,他已经隐然成为平卢道硕果仅存的军序当中,最有实力的存在了;如果放在往昔的话,最起码也是四镇留后之一,乃至加节度使衔的副都督也未曾不可。

再诛心一些而论的话,若是城中的大都督韩忠彦有什么意外和不测的话,他就是接过大旗平卢道诸藩镇的第一资序了。

就算是最后事情实在败坏不可收拾,而令人难有作为的话,他也可以凭借手上这些军力,前往山后之地或是退往河北与平卢交境所在,继续割据地方数州十数城,也不是为一条退而自保和周边势力之间待价而沽的存身之道。

然而,他麾下大多数将官却因为家眷亲族尽在幽州城中,而坚信对方正在等着自己去解救;他们由此而发起的群情汹涌,却是变相裹挟了军中大多数的意愿,而让他有些投鼠忌器而不敢轻言退兵。

尤其是在汇合了付出不菲的代价和条件,好容易才从河北道全师撤回来的两只人马之后,这个心思就更加不可能的出现在台面上了;

虽然,现如今按照职阶和资望依旧是隐以他为尊,而负责协调三部人马共同进退的事宜;但是另两路的主将显然也不是省油的灯,虽然在外敌当前之下他们信誓旦旦要同心协力共渡难关,但也并不会介意在这些军队去向的主导权上,任何有取而代之的机会。

更何况虽然进过了前期的损兵折将之后,随着陆续归来的两路人马,及其沿途裹挟和征发而来的土兵、弓手,有罗括了沿边地带最后一点镇防兵和军户人家,他麾下可用之兵再度达到了号称六万之众,其中最少也有四万可战之兵。

这也不免让包括他在内诸多平卢将官,生出了某种未尝不可以与淮军姑且一战,或是与之一论长短的错觉和信心;

毕竟对方的火器再怎么犀利能战,但是经过了攻城和巷战之后的师老疲弊,以及激烈浪战的消耗之后,能够还剩下多少斗志和战力就实在不好说了。

尤其是那些淮军主动放弃和连夜拆毁了,城外互为抵角的那些营垒之后,更是给予他们这样的鼓励和暗示,对方明显已经有些兵力不足,而要收缩防线和集中资源来维持城内的守势了。

毕竟,据他们探查和观测到的情形判断,明显城中大都督麾下的守军还在坚持抵抗,而淮军大部也始终没有能够解决战斗而依旧被羁绊在城内,而无法更多的分兵出来对付他们,这一系列消息就不免让人更加乐观和自信起来。

当然了,相比那些已经被家族受难而乡梓沦陷的噩耗,激怒和冲昏头脑的中下层将士们,作为一名还算头脑比较清醒而富有远略的资深宿将,刘梦龙在充分领教了淮军“野战善守第一”的厉害之后,当然不会觉得事情就这么简单。

能够就此获得击败淮军,打破其“满万不可敌”神话与盛名,固然是一件大好事也是难得功绩和伟业,足以将自己推到一个更加名副其实的高位上;但也缺乏足够大的可能性与机会,毕竟对方已经占据了城防之利;

在见识了淮军阵战的威势和实力之后,他也不想再去硬碰硬的轻易消耗掉,自己手中的有生力量而失去在军队中的语话权和主导地位。

因此,他的目的更多是通过不断试探行的军事进攻,来牵制和骚扰对方的有生力量,分兵袭扰和断绝其粮道和后路;乃至由此内外合力形成一个难以忽略的压力和大势,好达成最后以战促和的基本目的;

毕竟,经此攻伐之后的平卢道多年生聚再度为之一空,从藩镇到地方上亦是残败凋敝而元气大伤,已经没有对四方继续开战下去的本钱和凭仗,而只能求一个勉强苟安下来的和局了。

故而,能够就此让对方无法站稳脚跟与在平卢道立足,不得不知难而退的撤出幽州城,以及由此所获得的救援危难和保全之功,已经是让他能够实现的最好心理预期了;

而最不济的话,也要凭借这些实力与进据平卢道的淮军,有条件达成某种城下之盟式的协定;

比如通过私底下的密约,牺牲掉依旧在城中奋战的大都督及其追随者,为自己麾下这些实力派换取一些更好的条件;或是谋求更为广大的空间和退路,获得更加现实的利益补偿,而不是在这里被军情众意所挟,进退两难的长期相峙下去。

但是无论如何,他都要在短时之内先取得一场占据足够上风的对敌成果,用来振奋人心并且作为对淮军后续交涉的基础和底气。

然而,就像是上天聆听到了他的心声一般,突然有这么一个机会就摆在了他的面前;

一小队易装带着韩大都督的印信和血书,突围出来求援的军士,在历经千辛万苦和城外淮军骑兵的搜杀之后,最后还是遇到了他的巡哨人马,而被带来回来最后几名伤痕累累而奄奄待毙的幸存者。

虽然对方带来的消息和印信,除了象征性的督促和激励之外,对他们而言已经没有多少现实意义,但是其中一名校尉无意给出的消息和内情,却让他一下子格外重视起来。

比如,除了警戒和巡守诸门的军力之外,淮军大部如今都在内城当中参与巷战和抄掠不停,对于外郭城中的控制已经是相对空虚了;

又比如外城墙上几处年久失修而内里坍塌严重的隐患;城中几处大型俘虏营和编管区的位置所在,

所以他要的理由和名义,还有相应的成熟条件,似乎都一下子都有了。

因此,哪怕刘梦龙再怎么谨慎和多疑,也只能暂且放下比较稳健和保守的作风,而稍微行险一些博上这一次机会了。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现实的需要和逼迫,已经不容他不得不做出决断了;

当初为了能够及时赶回到平卢道来,他们几乎是放弃了大多数从河北掳获的战利品和人口,还有已经占据下来地盘也顾不上来,而只带来了最基本的辎重和半月口粮而已。

虽然有沿途的抄掠和地方接济的补充,但是对于这些聚集在幽州城外的各路兵马而言,也是杯水车薪而不足以支持长久的。

。。。。。。。。。。。。

(本章完)

骑士书屋推荐阅读:熵定天下大玄第一拽探开局狂怼三野狗,二斤狗肉换姑娘明朝海盗王穿越三国之众将云集大唐: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穿越成废物太子后我崛起了穿越错了怎么办汉宫秋龙腾美洲大隋武神宇文成都九州恃风雷从屯田开始三国:最强谋士大秦之纵横天下十岁让我当摄政王,还托孤女帝?柒合我在洪武开商铺我杨家故乡在很远的地方俺老爹是程咬金三国:开局获得绝世武力穿越之从逃婚开始崇祯聊天群文化穿越之旅穿越红楼的戏剧人生家父,汉景帝重生司马懿,亲身隆中为汉出仕!鬼子你好,我们是天灾大明卖罐子,朱元璋上门都穿越了还不兴我和李二对着干?重生后,我成了侯府傻儿子月华长安三国秘事红楼生存录应如妖似魔贰臣从一艘战列舰开始打造无敌舰队重生隋末,开局就被瓦岗五虎包围穿越:废柴作家梦回南宋末年回到大汉打天下重生皇太子,召唤武将争霸天下帝王之名无双大炎:我打造一个盛世炎朝赵大人停手吧,大清要被你搞亡了三国:开局送灵帝一顶帽子!异域使命大明锦衣卫:我有一枚缉恶令穿越大明,吊打诸国亮剑:我只打硬仗帝梦未央
骑士书屋搜藏榜:穿越大宋,女侠全是我的!侯爷,夫人她又虐渣了孤岛喋血日不落盛唐农门辣妻巧当家一介布衣农门悍妻:带着萌宝嫁皇帝三国群英传明日传奇大秦:九皇子的全能逆袭夙志寒门小郎君大顺宝藏穿越科举,我驰骋官场我生活在唐朝大秦:我真的不想当太子啊!大明:你这也叫坐牢?老朱羡慕了家里穷得叮当响,爹娘要供读书郎大周残阳清穿守则代夏血狼雇佣兵的古代征战小子,快给爷科考去吾父朱高煦大秦神捕大秦之无敌马车满朝佞臣,孤要做千古暴君大明成化:开局先干掉亲爹朱叫门赝品太监老师带我回地球半山亭汉武风云之陈府二少爷水浒传之我是林冲三国之风起南疆女神有药gl盛唐舰载特重兵公牛传人趣味世界简史和亲公主白发皇妃最强吕布之横扫天下北宋有坦克大宋水浒武松指点江山天命贵妻,杠上嚣张战王山沟皇帝视频通历史:开局剪辑十大盛世黄帝内经百姓版倾城欢都市邪主王牌悍妃,萌夫养成
骑士书屋最新小说:饥荒年,我靠拾荒当皇帝!强国,从清末开始人在隋唐,我乃大隋十二太保天幕通万代,这是未来华夏?娘子别画大饼了,快给我和离钱逼我去草原和亲,大军临境你哭什么?我乃边军一小卒重生朱雄英,带着淮西一脉造反四合院之我命由我不由天把我推给女将军后,女帝悔疯了亮剑李云龙我来助你做大做强三国:袁公拒见?找找自己的问题开局就是狸猫换太子最强毒士:女帝让我收着点农家穷叮当,医术科举两手抓穿越古代:开局召唤玄甲铁骑我,大奸臣!开局绑定女帝!大汉风云之少年王莽揭皇榜:我竟是太子大明:我是朱标他舅穿越古代灾年,我有一座现代都市!暴君重生后,将原配妻子宠上天女帝送我去和亲,我奉天靖难!乱世谋权,皇嫡孙他杀疯了!寒门布衣,开局打猎养活小娇妻抗战:关东崛起,从保安团起义开始!史上最强九千岁,开局修炼葵花宝典视频多彩:给古人看红色震撼小兕子驾到大炎第一暴君:从废太子杀穿皇城烽烟四起:逐鹿天下穿越太子:冤枉我调戏贵妃?但我喜欢她妹妹戍海疆边,称霸从杀敌开始饥荒:狩猎养家,我把娇妻宠上天!满门忠烈,被退婚后我成了女帝宠臣乱世饥荒:我打猎带嫂嫂吃香喝辣乱世逐鹿:从打猎养娇妻开始朱门风流我执天下大明:顶级带货,朱元璋乐疯了大明:我姐是马秀英给异世界一点钢铁洪流的震撼!抗战之皖系少帅执掌北洋让你当秦王,你把六国灭了?满门忠烈被流放,嫂嫂助我平天下开局手雷炸李二,他竟请我当国师一拳轰碎吕布戟,你管这叫郎中?大明:我朱允熥,随机复活亲人大乾逍遥皇太子大宋:韬光养晦十三载,封王方知是射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