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站在城楼上长啸,注视着匈奴大军退去的刘琨浑身一震,眼睛瞪大,停住后偏耳倾听,问左右道:“你们听到了吗?下面有人唱和。”
左右也竖着耳朵听,隐约听到了一些,“可能是城下的难民听到乐声,心有所感,因此和了两声。”
刘琨认真地听了一会儿,越来越激动,“没想到难民中竟有这样的人才,快开城门将人迎进来。”
令狐盛就守在城门上,正被刘琨以胡笳退敌的举动震撼,闻言立即理智回笼,拦住他道:“使君,匈奴大军虽退去,但一定留有眼睛耳朵,焉知这不是他们的惑兵之计?城门一旦打开,匈奴回击,以他们骑兵的速度,城门关闭不及时,晋阳危矣。”
刘琨却很坚持,“他们已经退去了,毫无战意,怎会回击?我用胡笳退兵就是想打开城门让流民们进来。”
令狐盛:“那也得他们退出足够长的距离才可以打开城门,我们还需派出军队设立关卡,以免他们杀个回马枪,准备充分了才能开门放流民们进来。”
刘琨脸色微沉,道:“那得到什么时候?到时候还能找到人吗?”
令狐盛深吸一口气道:“使君,晋阳为要。”
“我自是知道晋阳为要,”刘琨给自己找了一个借口,“但知己难求,此人只听了几遍乐声就能做出这样相和而又意境悠远的词来,可见其才,说不定他有办法助我们退敌呢?”
他道:“要知道,这首曲子可是赵使君相送,我当时演奏出来时惊为天人,实在没想到,这世上还会有第三人能应着乐声做出这样的美词来,这不是知己是什么?”
令狐盛微愣,连忙问道:“这首曲子就是赵使君送您的那首?”
刘琨幽怨的看了他一眼,“令狐将军,我请你听过这么多次,你竟没听出来吗?”
令狐盛有些尴尬,他对音乐不感兴趣啊,每次听到都想睡觉,哪里能记得住曲调?
不过……
令狐盛眼睛大亮,和刘琨道:“末将这就让人悄悄打开小门出去找人。”
他不懂音乐,但他知道这首曲子有多厉害,刘琨刚收到乐谱时,不仅遍邀城中的官员和士人去听,还大老远的去请鲜卑的拓跋猗卢来听呢。
令狐盛到现在都不能理解,这么大老远的就为了听一首曲子。
但他相信刺史在音乐上的审美,相信这首曲子是天下难得的好曲子,既然如此难得,岂是随便一个人就能应和的?
令狐盛目光炯炯的盯着城楼下面黑乎乎的一片,歌声就是从那里传出来的。
算一算时间,他们已经有半个月没收到中原来的消息了,但上一次收到,是石勒投降了赵刺史。
那是不是,赵刺史派人来救他们,来解围城之困了?
令狐盛对音乐不熟,但他对兵法熟啊,而且,他对那位赵刺史可是神往已久,以己度人,他想不惊动匈奴的通知城中的人,用歌声是最好的办法,谁让晋阳城有一个爱好音乐的刺史呢?
令狐盛亲自挑了十个士兵,让他们趁着黑夜悄悄打开东城门。
没办法,南城门外全是躺着坐着的流民,东城门外流民离得稍远一些,只要动作快,流民们肯定挤不进来,甚至不会被发现。
明预他们有心为之,自然也留意两边城门小城门的动静,隐约中看到东城门的小门似乎开关了一下,立即凑近……
而此时,赵含章他们刚点好各自的人手,然后立在半山腰上静等。
匈奴大军后撤,但此时是深夜,也走不远,不过是为了安抚将士们的心绪,让他们极度想家时往回走一段路。
刘盛相信,只要走一段,将情绪发泄出来,又远离城头上的乐声,大家就能回过神来,到时候再鼓励一番,战意恢复,他们就又可以攻城了。
所以刘盛不着急。
两万大军情绪低迷,城头上的乐声听不见了,周围只有甲胃碰撞的声音,还伴随着四野传来的虫鸣蛙叫声,大家的理智渐渐回笼。
还未等他们收拾好情绪,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在耳边炸响,后军的校尉一凛,旋即大声喊道:“敌袭,敌袭,有埋伏——”
一语未落,手握长枪的赵含章带着百人骑兵先一步冲进匈奴军中,循声找到他,一枪刺去,对方下意识的一躲,但还是被刺中肩膀,没等他反应过来,赵含章已经抽出枪头,再一划,他最后只看到漫天的星星。
真是奇怪,刚刚还只有一轮孤月,何时冒出来这么多星星了?
赵含章杀进匈奴军中,身后跟着两千精兵,他们穿插进去,匈奴军便要后队变前队阻杀回来,结果他们还未变阵完成,斜刺里又杀出一支大军来。
石勒亲自带队从南杀出,直接横腰阻断匈奴大军,使他们首尾不能相连。
杀了近两刻钟,赵含章和石勒在中心点汇合,两军合成一军,直接向北杀出。
纵深太深,再往前杀去,很容易陷入匈奴的包围圈中,只有向北杀出。
刘盛在前军中,等他终于变阵杀回来,赵含章他们已经快要杀出重围,他自然不愿意就此放过他们。
而且看样子,他们兵马虽精,但人数不多,刘盛觉得自己不能这么失败,说什么也得多杀一些敌人。
他便调兵,有序的包围住赵含章和石勒,还未合拢,赵含章变一马当先杀了出来,看到陷在中间的石勒,赵含章想也不想,打马回头,又带着曾越等人杀进去,与石勒汇合后再齐力杀出。
石勒扭头看了她一眼,正想说句感谢的话,就听到震天的喊杀声。
他便和赵含章一起抬头看了一眼。
看到逼近的大军和旗帜,赵含章哈哈大笑道:“晋阳军到了,我等无忧矣!”
令狐盛的儿子令狐泥一马当先,杀到赵含章身边,眼睛闪闪发亮的看着她,“女郎可是赵刺史?我阿父,不,是刘使君命我来迎您。”
赵含章看了他一眼,颔首,两军汇合,直杀得匈奴丢盔弃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