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划分两派
侯君集这事,影响确实挺大,不单单是在大唐,就连邻国也十分注重这事。
可以说,李二的处理结果,决定着日后他们该如何与大唐相处,若是李二非但不加以惩处,反而奖赏的话,他们也不介意转头投入其他国家的怀抱,然后共同抗衡大唐。
毕竟,在西域以西,还有个大食国,那也是足以和大唐抗衡的猛虎,如果再加上西域诸国的实力,恐怕好不容易安稳下来的西境又会再次陷入动荡不安。
如今,因为侯君集的问题,朝野和民间都在议论纷纷,各执一词争论不休。
有人觉得,侯君集滥杀无辜,实在有违天理,在这个讲究天理的时代,侯君集这种做法无疑是在挑衅大唐臣民的价值观。
而也有人觉得,侯君集应该无罪,大唐能有如今的盛况,离不开这些老将的努力,而且平日里攻城,哪个将领没有干过屠城的混账事,但是真理从来都是站在强势的一方,所以史书上最多记载“某某某于某年某月某日破城,杀敌几何”,言辞之中,尽是褒奖之意,至于破城之下的肮脏与杀戮,则是被人自动给忽略了。
既然这种事大家都做过,为何偏偏就给侯君集定罪,如果真要论罪,那满朝老将都应该在监牢里反省人生才对。
所以,侯君集入狱后,长安臣民分成了两派。
一派是支持侯君集,这派大多数是普通老百姓,这个年代,百姓对唐军有种莫名其妙的自信心,而且已经到了一个病态的地步,反正唐军无论做什么都是对的,别说屠城,就算屠国,那又有什么错呢?
胜者为王,失败者就应该接受一切,包括被虐杀。
西域诸国都是蛮夷,是还没进化成功的猢狲,从被攻破国都的那一刻起,他们就已经沦为了大唐的战利品,从金银珠宝再到黎民百姓,都是大唐的东西,自己处置自己的东西,还需要经过旁人同意吗?
至于那些反对的,基本上都是文人士,满嘴之乎者也,什么“上天有好生之德,尚且不伤及蝼蚁性命,更何况是人”,还有“大唐乃是天朝上国,而陛下更是仁义之君,怎可容忍老将权贵做出如此畜牲不如的事?”
平常百姓挺敬重那些读书人,但是此刻对骂起来也毫不留情,各种粗鄙之语层出不穷,论骂街功力,那些满口仁义的读书人又岂是他们对手?
于是长安东西两市和各坊市之中的骂战就没停过,以前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和谐气氛也不知被丢到了哪个犄角旮旯。
反正现在亲朋好友见面第一问候就是“你支持侯大将军吗?”,如果支持,那大家就可以继续聊下去,要是不支持,那对不起,大家恩断义绝,亲戚都没得做。
民间朝堂乱作一团,大家吵得不可开交,甚至还发生了几起斗殴事件,若不是金吾卫禁军制止的及时,恐怕事态会愈发严重。
不过,无论底下人如何上窜下跳,李二依旧是稳如泰山,就跟马戏团团长一样,冷眼旁观着一群猴子表演。
…
萧府,侯君集一事闹得这么大,萧煜自然也有所耳闻,说实话,他心里有些沉重,侯君集这事做的不算对,但是对于整个大唐来说,也并不是错误,只不过他做这事的时间错了而已。
“唉,侯伯伯这次怕是要栽了,我以前北伐突厥的时候,就是侯伯伯麾下,若不是有他相助,我也不能北伐成功,而且小时候,他对我也很好,经常派人送各种糕点给我吃…”李铁心说着,便愁眉苦脸的叹息了一声。
看到她这样,萧煜伸手轻轻捏了捏她的手,安慰道:“放心吧,侯将军怎么说也是国公,而且还是从龙之臣,就算这次做错了事,陛下也不会对他怎样,最多就是革去职位,流放千里而已,等过两年,事情平息之后,陛下肯定会再启用他的。”
说到这,萧煜心里还默默的加了一句,“前提是他别做出什么傻事。”
“可是,侯伯伯他脾气不太好,这次受到了这样的打击,我怕他会意志消沉,做出什么傻事来。”李铁心担忧道。
“唉,到时候看看能不能开导一下他吧,反正侯将军被治罪一事是改不了的,这件事闹得太大了,他要是不被治罪,那些与大唐交好的友国怕是会不服气,若是积怨太久,难免会对边境不利。”
“听说,前几日几十位西域使臣跪在太极宫门口号啕大哭,要求陛下给侯将军治罪,哭得那叫一个惨烈,如此一来,陛下更是骑虎难下,若是不治罪,怕是难以服众!”
“唉,只希望侯伯伯不要想太多,等熬过这段时间后,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李铁心道。
“说实话,我也挺为侯将军感到不值,当初在西州的时候,他对我也算不错,如今听到他遭殃,我这心里还是有些伤怀的。”萧煜叹息道。
李铁心忽然看着他,脸色有些凝重,“萧煜,看你这模样,该不会是想去替侯伯伯求情吧?”
“我哪有那么傻。”萧煜苦笑,“外面吵得这么凶,也没人敢把这事般到朝堂上去讲,这事谁敢求情,就是跟天下人作对,为夫还没那么大的本领,况且侯伯伯累了这么久,让他在大理寺里休息一下也没什么,以他的威望,就算是在大理寺中,也绝对能过的有滋有润…”
“那就好,我还就怕你做出什么傻事来,这事干系太大了,大到除了陛下之外,任何人都承担不起这个责任!”李铁心劝诫道。
…
大唐对外交往盛况空前,可以说是华夏封建社会对外开放最鼎盛的时期,比如后世国外的“唐人街”,就是因为大唐而得此名。
盛唐能有如此外交盛况,是因为李二对邻国的态度,那句“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可是感动了不少邻国,所以这些年“四夷大小君长,争遣使入献见,道路不绝,每元正朝贺,常数百千人”。
反正李二对邻国的态度那叫一个亲切,今天送个公主,明天送点奇珍异宝,就像个哄骗小女孩看金鱼的怪蜀黍,把这些邻国哄得晕头转向。
从登基之后便定下的民族政策,一直到如今贞观二十年,这二十年内,在大唐君臣的努力之下,李二成了公认的天可汗陛下,获得了无数邻国的点赞,并且愿意承认大唐为宗主国,世代与大唐交好。
然而,花费二十年努力建立的关系,却因为侯君集,瞬间变得摇摇欲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