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京城还是上京城,城中的百姓之中依旧有汉人,契丹人,渤海人,女真人,仿佛一切都没有改变又一切都变了。
萧挞里在赵祯“盛情”邀请下走入城中,穿过郭城与内城的“归圣门”整个世界都变了,萧挞里看到的是完全不一样的上京城。
皇宫依旧在东北角上,城中最高的依旧是契丹最有名的酒楼“春晓”,只不过四周也多了几座高高的酒楼,从外观到形制都是宋人风格,显然这些酒楼是大宋的商贾所修建。
街道变得更加宽阔了,四周的商铺简直如同草原上密密麻麻的苔藓,无处不在。
城中的百姓很多很多,相比之前的上京城简直是天差地别,萧挞里熟悉原本的上京城,原本的上京城也有很多人,但萧挞里知道绝没有这么多自由之人。
奴仆,杂役,奴隶,等等这这些人可没有什么自由,即便是汉人也无时无刻不把时间用在养家糊口上,可没有什么时间在街上闲逛。
可现在街面上之繁荣,百姓之多令人咋舌,萧挞里能直观的看出其中的变化,人们身上穿的衣服好了,稍稍有钱的人家甚至佩戴上了一些玉石装饰物,这在寻常可不多见。
最显着的变化是街面上百姓的表情,不再是麻木和迷茫,每个人的脸上都充满了希望和对未来的渴望,萧挞里相信这些人不是赵祯安排出来的,这表情骗不了人。
赵祯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微服私访,他和萧挞里早就换下了身上的华服,一身平民百姓的素衣融入到了热热闹闹的上京城之中,融入这里的繁华才是最好的放松和享受。
两人在街上渡步,萧挞里忍不住开口道:“官家,为何怎么多闲人在街市之中,都不去找活计赚钱养家吗?”
三才在边上解释道:“皇贵妃有所不知,今日乃是我大宋的放休日,从衙门到工厂都歇息,每五天歇息两天,百姓们上街游玩,有些人拖家带口于名胜之处玩乐嘞!”
“早就听闻大宋有这放休日,今日见了别具一格,可官家,如此一来百姓歇息,衙门歇息,这疲懒之象……”
赵祯笑着向萧挞里解释道:“你只看到了人们游乐,却不见游乐带来的好处。”
“有何好处?”
赵祯指了指自己和萧挞里道:“若是把你们变成凡人,劳作五日后便有两日歇息,这两日定然是要放松心情,酒楼茶肆,象棚瓦里,甚至是妓馆街市都是好去处,他们去这些地方要不要买卖东西?商贾的铺子要雇人,便要给出更好的价钱,百姓们买的东西越多,他们便赚的多,他们赚得越多朝廷的国帑便越多。”
萧挞里目瞪口呆的望着赵祯,没想到给人歇息的时间居然还有这种好处,不光是让百姓心情愉悦,还能促进市面繁荣,买卖兴隆,让更多的人有活计做,有饭吃。
这是萧挞里原先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事情:“官家之才臣妾感佩,世间居然还有如此道理?!治国之道如烹小鲜,今日臣妾算是见识了。”
赵祯点头道:“你说的没错,治大国若烹小鲜,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却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这放休日便是如此,你不妨再看看契丹百姓,他们融入大宋之后生活又如何。”
这句话算是说到了萧挞里的心中,相对于上京城的改变,她更加关心契丹人的生活,在大宋到底如何不是他赵祯说的算的,而是要眼见为实。
契丹人在哪?他们就在上京城中,就在来来往往的百姓之中,那六十万契丹百姓要南下,要进入大宋之中,但上京城却有一部份当时留下的契丹人。
这些人已经融入到了大宋的生活之中,萧挞里要仔细分辨才能看出来谁是契丹人。
现在的他们已经没有了战争的阴霾,也没有了原本的惶恐,大多是都是平民百姓,贵族早已跟着迁徙的队伍前往了巨母城,留下的都是平民百姓。
可就是这些平民百姓过上了让人羡慕的生活。
一家五口,穿着体面的衣服,父母牵着孩子的手,笑眯眯的在挑选衣服,大宋的成衣铺子通常有各种大小和款式,父亲大方的给三个孩子买了新衣服,原本契丹的小脸得到了巨大的满足。
这对契丹夫妻两人却没有挑选衣服,但萧挞里却见到那个丈夫最后从小二手中接过一件衣服给了妻子,那是一身很漂亮的背襟袄子,颜色也是鲜亮的水蓝色,漂亮极了。
妻子的脸上露出惊喜与甜蜜,这是一对平凡的夫妻,也是彻底融入大宋的契丹人,别的不用看,单单是看他们进出商铺给家中和自己添置东西,便能瞧出他们过得不错。
萧挞里很欣慰,她当然看得出契丹人现在过的很好,赵祯也看到了这一切,只不过他完全没当回事,因为这样的状况在大宋太正常不过。
带着萧挞里进入这家名叫“云裳”的成衣铺子,里面各种各样的衣服都有,大宋的商贾在衣服设计上可是费劲了心思,衫、襦、袄、褙子、裙、袍、褂、深衣样样都有。
长衣、短衣、单衣、夹衣、棉衣种类齐全,分门别类的挂在铺子的四周,店里的伙计上前唱了一声肥诺:“两位客官贵安!小店什么衣服都有,随便看……”
赵祯点了点头:“我瞧着你家生意不错,每日都有这么多人?”
伙计打量了赵祯一番,瞧见他气质出众,虽衣着朴实,但身上那股子高人一等的气质却让人不自觉的恭敬,便知道自己遇到了贵客,连连点头道:“这位贵人说笑了,若是真能每日如此,小的便是做梦都能笑醒了。这不是赶上放休日,生意才如此红火嘛!”
赵祯靠近他道:“你这卖出一件衣服你能拿多少利头钱?”
伙计惊讶的大量一下赵祯:“这位客官可是明白人,小的能拿一分利!”
赵祯微微点头这样的提成已经很不错了,看来大宋的商贾明白其中的道理,知道钱怎么赚才能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