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祯盘算着如何处理军中的事情,火器的推广于改革势在必行,但却不一定是先在,最少在这个冷兵器统治世界的时代,大宋如此出色的火器依旧是个大杀器。
而这种大杀器岂能轻易示人?
只要有这东西便可让大宋立于不败之地,在历史上火药是蒙古人入侵西方世界的时候才传入西方的,在此之前火药的秘密还只有东方帝国才知道。
尤其是硝这种火药必须的元素,早在唐末宋初的这段时间里,硝也由中国传到大食是和医药、炼丹术的知识一起而往的,当时的大食人称它为“中国雪”,而波斯人称它为“中国盐”。
他们仅知道用硝来治病、冶金。
而自从赵祯登基以来,就再也没有硝通过丝绸之路流入西方世界,赵祯把火药的秘密守护的非常好,并且在大宋用火器屡屡克敌制胜后,大宋的朝堂也一致把这秘密继续保护下去。
先在领先于火药的烈性炸药出现,以及做适合作为火枪装药的无烟火药火棉的出现,大宋上下更是把火器当作了镇国之宝,这是上天赐予大宋的神器,岂能外泄?
火棉制作的无烟火药必须妥善保管,但这事却不影响兵工厂的改造和储备问题。
大宋的火枪普及率已经算是不错的了,一支乾宇二年造在军中最少要被将士们实用千百次,而这千百次却有可能是不同的人使用。
大宋的士兵不一定人人都有一支火枪,但在军中却必须人人都要会使用火枪,以免在战时需要临时顶替的人。
会用和精通时两码事,但在火枪这个问题上却差距不大,精通火枪的人能杀人,会用的人也能杀人,剩下的就是准头和效率的问题了。
改革不是赵祯一个人的事情,皇帝不可能什么事情都要操办,但却要上心,一旦皇帝上心了,下面的人自然不敢懈怠。
离开高大的宫城,对于大宋的皇帝来说都城就是自家的后花园,出宫早已是寻常之事。
主要是因为太祖太宗都不是出生天潢贵胄,至于真宗皇帝…………刘娥可就是他在大街上看中的。
赵祯积极的发挥老赵家的传统,坚决不在宫中憋闷着,一定要把皇帝平易近人并且时常出宫观察百姓疾苦当作是大宋的祖宗之法。
好的事情当作祖宗之法自然没有问题,几十年甚至是上百年也不会不符合时代的国情,所以这些正能量的东西赵祯是从不吝啬的。
时间长了,宫门的禁军,门外稍近一些的百信也就自然而然的习惯了,见惯不怪便是这个道理。
当然神都城的百姓也早已习惯,没准那一天自己家门口就会突然出现大宋皇帝的仪仗也说不定,以至于天性喜欢关扑的大宋百姓会用皇帝关扑。
把神都城按照东南西北和内外划分成各个区域,就赌皇帝仪仗会在晚上回宫的时候出现在哪一个区域。
这本是大不敬的罪过,但在北平府的官员把人抓了,罪状都定下的时候,赵祯下旨把人放了,对待娱乐生活本就不多的百姓不能太过严苛,至于帝王威严……你若是真的有威严就不该担心这些所谓的“大不敬”。
今天的目的地很清楚,大宋兵工厂所在的北城“天工坊”,这是当年苏洵划分监制的,和天工坊一样的还有几个工坊,铁器坊,琉璃坊等等……
这些地方虽然叫坊,但却有严格的看守,四周内置的高墙和外围的城防相连,其上有禁军看护,四周箭楼无数。
神都城中是个人都会绕着这些地方走,城墙上骇人的八牛弩比皇宫还嚣张,只要靠近三丈之地,警告都没有直接射杀,为此即便是晚上的醉汉也不会例外,因为这,北平府衙门中申冤的百姓不在少数,但却没有一人得到同情。
案件会直接送到赵祯的案头,所有人都知道结果肯定是官家御批的四个大字“死有余辜”。
即便是官宦之家的人也是如此,无有例外,正是这条铁律使得大宋把需要保护的东西保护的很好。
从没有走漏过一点消息,这不光要归功于苏洵当年的监督,更要归功于契丹人,是他们的密谍活动让大宋对机密之事更加小心。
特殊的工坊相当于一个封闭的城市,里面和神都城中的其他地方一样住着百姓,拥有市场和任何东西,但唯独一点,工坊之中的百姓不得随意离开,即便是要走也要留下字据。
上面写清楚什么时候因为什么事情离开,离开多久,大约是什么时候回来等等。
这里的百姓都是匠人的家属,他们知道的东西有时会不经意间就会漏给别人,从而宣扬出去,毕竟在大宋有些技术是很简单的,但却就是因为没人点破而价值千金。
无论是契丹人还是塞尔柱人,他们都有密谍出价千金购买大宋的秘密,尤其是这些工坊之中的秘密,更是价值万金,赵祯不得不防,但这个有些圈养百姓的做法却不是他想出来的,而是苏洵。
为的是彻底断绝泄漏的可能,至于坊中的所需和货物也都是朝廷采买运输过来的,卖给他们一样收取买来的价格,因为朝廷采买的数量大,自然也就便宜,卖给坊中的匠人百姓自然也就便宜。
赵祯漫步在天工坊中,这里和其他三座工坊通过城门相连,三座工坊内的百姓可以自由往来,只不过不能离开工坊而已,但这里的气氛却一点也不压抑,有着别样的感觉。
赵祯很好奇的对前来陪同的苏洵问道“难道就不让这里的百姓离开?这有点说不过去了吧?”
苏洵摇头道“启禀官家,并非不能离开,只不过在他们走之前会有人来找他们,签下契约,若是在外有所泄漏,朝廷将会治罪,一个坊的人都会遭殃,其中不乏他的亲戚朋友,师傅,徒弟等等…………”
苏洵的话让赵祯的脖后梗发冷。
就是说无论是一旦有人泄漏消息,他认识或是不认识的人都会倒霉,这当是最为无情的惩罚,别说是有着相当知识的匠人,就是个十恶不赦的人都会有他心中在意的软肋。
没人会做出这种事情来。
果然还是这些文人比较“狠”啊!严苛起来身上的儒家气息消失的一干二净,法家的内里突兀的涌现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