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责东门进攻的是第三军团的将士。
本来第三军团兵力有七万人,后来又增加到了九万五千人。
除了第三军团,攻城的其它三个方向的军团都分到了两万五千人。
由于攻城顺利的进行,潘弘义仅是动用了三万将士。
整个营地还留有六万五千名将士。
情报上说敌人有十万的兵力潜伏在城外。
双方的兵力差距并不是很大,如果加上武器装备这些,基本是能把差距给拉平的。
况且第三军团原本就是秦岱铭带的,完全继承了他作战风格,沉稳而坚韧。
尤其就不怕别人的围攻,特别适合守城作战或打阵地战。
都不用潘弘义下令,留守的将士迅速进入了防御的状态,投石车和弓弩车都各就各位,弓箭手准备就绪。
当敌人出现在视线范围内的时候,投石车就开始投射了。
很快,第三军团将士就迎来了一轮接一轮的箭雨。
这时,第三军团的弓弩车和弓箭手也开始反击了。
其实朱时厚并没有让手底下那些将士一股脑子往前冲,而是做好各种部署。
先用一小部分将士试探一下对方的远程攻击,特别是敌人的投石车。
这种杀伤力最大的攻击武器,一定要尽可能避免。
同时也是引诱对方暴露所有的攻击方位。
后面的大军会分成三部分:有两部分人马从敌人两翼插过去,剩下的那一部分押后,防止身后有敌人的偷袭。
朱时厚认为,既然自己想到偷袭这招,敌人同样也会使用这样的招数。
战争永远都是充满着意料之外的变化,必须要给自己留后手,除非到了生存存亡之际,才会用完自己所有的后手。
在侦查到对方投石车投射情况后,旭日的将士就绕开了中央的战场从两翼穿插过去。
而留在后面的那些旭日将士则是停在了投石车的投射范围外。
当敌人从营地两翼杀过来的时候,迎接他们的是阵阵的箭雨。
距离营地还有二十米的地方,很多旭日将士都中招了,掉进了事先挖好的陷阱里。
绕过陷阱,前面还有三条壕沟,让前面的那些旭日将士吃尽了苦头,伤亡惨重。
不过这根本就阻止不了敌人不畏生死的冲锋。
但他们又遇到了更大的阻碍。
原来营地周围都堆积了大量的柴火,敌人还没靠近,千羽的将士就把那些柴火给点燃了,形成了一道巨大的火墙。
面对那恐怖的热浪,旭日的将士一时间不敢往前冲。
可后面负责督战的管不了那么多,击杀几名畏战的将士后,剩下的那些人心一横,拿着盾牌就扑了上去。
他们想用盾牌去砸出一条通道,好让后面的战友顺利通过。
这个时候,营地里的千羽将士已经调整了投石车的方向,开始对两翼的敌人进行攻击。
此前考虑到敌人要袭营,中线兵团找来了不少短程的投石车。
这种短程投石车能近距离的杀伤靠近营地的敌人。
敌人用盾牌和血肉之躯去蹚路,而等待他们是更密集的箭雨和火球。
第三军团的营地外仿佛成了一片人间炼狱,血肉横飞,哀嚎不停。
就算是这样子,敌人还是杀进了火墙里。
双方展开了激烈的白刃战。
潘弘义感觉到如今的仗越来越难打了,敌人反击的决心越来越强,从而弥补了他们在武器装备上的缺陷。
就在此时,等候多时的先锋营,随着岳北的一声令下,全军出击。
他还不知道朱时厚留了一手,暂时没侦查到对方还潜伏的兵力。
只是就算知道又如何?
潘弘义没有被眼前的敌人给吓住,非常沉稳的指挥将士们继续反击。
他也在等待魏顾城所说的后手。
东门这边的情况,大家都知晓了,所有的谜底即将揭晓。
岳北一马当先,直接杀到了右翼敌人的身后。
那些旭日将士只顾着往前面冲锋,都不知道有敌人从背后杀来了。
在先锋营快到第三军团投石车的攻击范围之前就发出了信号,提醒他们不要误伤了自己人。
哨塔上面的士兵向潘弘义报告,敌人的右翼后面似乎有一支骑兵在接近,发出的是自己人这边的信号。
骑兵?
潘弘义瞬间就想了,一定是千枭军团的。
可他又疑惑了,好像刚成立的千枭军团不是出发去金州了吗?
中州这边怎么还会留有骑兵?
不但是他,很多军团的将领都知道帝国的骑兵不多。
千枭军团虽然有七万人的编制,可目前是严重的不满编的。
况且关于千枭军团的具体情报,内阁都没有向各个军团透露,神秘的很。
之前潘弘义跟狄煦和彭木雨讨论过朝廷建立千枭军团的事宜,三人猜测整个帝国究竟有多少骑兵。
原来先锋营是有五千骑兵的,经过汐凌渡一战必然会出现战斗减员。
可偏偏在这个时候帝国直接新建了一个骑兵军团。
这分明就在有意显露,那一战之后,骑兵人数有所增加,而且不少。
三人判断,骑兵的将士数量可能在一万到三万左右。
他们是根据敌我双方的战马数量来推断的。
另外,就眼下这种情景,帝国还暂时凑不够超过五万的骑兵将士。
本来大家都以为朝廷会把骑兵都用在金州的,所以都没想过中州还会留有骑兵。
潘弘义听到来了一支骑兵,内心是狂喜的。
想起被武甲军弄的整天小心翼翼的那段时间,心中就郁闷的很。
那个时候,所有的千羽将领都想着怎么弄死对方那些骑兵。
汐凌渡一战,潘弘义这些军团将领都十分关注。
但听说又让武甲军跑了,都觉得十分遗憾。
只是后面的各种谣言传出,让潘弘义他们产生了疑问。
问过魏顾城,可得到的结果是他也不知道。
潘弘义想着自己的老上司秦岱铭,军策司的二把手怎么都能知晓各个战场的事情。
可他一想到,既然朝廷都不公布出来,加上连魏国公都说不知道,这已经很明显了,陛下和内阁并不想更多人知道汐凌渡一战的具体细节。
最后想了想,还是选择放弃追问了。
对于自己来说,执行命令就好,至于那武甲军自然由上面的大佬头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