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二十二年,十一月,契丹帅窟哥、奚帅可度者率部落内属唐朝。唐朝以契丹为松漠都督府,以契丹大贺氏联盟长窟哥为左领军将军兼松漠都督,并赐姓李氏。其他的别帅达稽等为峭落等九州,这些州县以部落酋长为州刺史;以奚部为饶乐都督府,以奚族首领可度为右领军将军兼饶乐都督,并赐姓李。其他的别帅阿会等为弱水等五州,也以部落酋长为州刺史。
松漠都督府,管辖今赤峰、通辽一带(即今内蒙古自治区西拉木伦河流域及其支流老哈河中下游一带),治在今西拉木伦河北岸林西县樱桃沟古城址。
饶乐都督府故址在今林西县城南、新城子乡西樱桃沟村东南西拉沐沦河北岸,治所在今内蒙宁城县大明镇。
契丹、奚人皆源于东胡鲜卑,与室韦是同族异种,以游猎、畜牧为主,兼营少量农业。
开元二十三年,可突于余党泥礼弑杀松漠都督府都督李过折,拥立迪辇组里为阻午可汗,依附突厥。天宝四载,后突厥灭亡,契丹投降唐朝,皇帝赐迪辇组里汉名李怀秀,拜松漠都督,封崇顺王,以外孙女独孤氏为静乐公主嫁给李怀秀。半年后,李怀秀不堪安禄山欺凌,杀公主与奚族一起反唐。
安禄山早期发迹的时候靠的就是谎报军功,比如打了败仗愣说胜仗,比如屠杀平民之后愣说某某大捷,而李隆基晚年生活非常的昏聩,好大喜功,对他的谎言总是照单全收,所以他才能一步步的获得升迁。
但在后来的一段时间,安禄山的防区内契丹人非常老实,所以安禄山就闲着没事儿,闲着没事儿也就无法立功,就得不到升迁和赏赐,所以这个心狠手辣又无耻的家伙就不停地没事儿找事儿,派人袭扰契丹,造成契丹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契丹人忍无可忍决定给予反击,于是安禄山就高兴了,因为他作为唐朝的一只猎犬,终于有活干了,不至于兔死狗烹,所以赶忙出去打仗,而且不管打的是败仗还是胜仗,李隆基总是会收到捷报,所以对他越来越喜欢。
不过安禄山的野心太大,小的胜利已经不能满足他的野心,不久之后他就玩了一把大的,也彻底激怒了契丹人。有一次安禄山邀请契丹贵族来赴宴,声称要和他们讲和,契丹人根本没心思跟唐朝作对,对他们来说,对天可汗巴结还巴结不过来呢,怎么还会去招惹,这个安禄山他们就更惹不起了,听他一声召唤,马上就屁颠屁颠地过来了。谁也没料到安禄山没憋好屁,把这些酋长们灌醉了之后,吹一声口哨,伏兵四起,全部斩杀,人头送到京城自称打了前所未有的胜仗,李隆基是高兴了,契丹人可不干了,虽说他们是受气的弱小民族,但这也未免太过分了。
但此时此刻,阻午可汗李怀秀不还是大唐朝的崇顺王嘛,他完全可以跟中央政府讲理,而且也不用担心奏章被安禄山掉包,因为王爷上奏折都走绿色通道,直达天庭。可是阻午可汗就偏偏没这么做。其实安禄山的这次杀良冒功,朝廷里还是有很多怀疑的,毕竟契丹人刚刚从唐朝得了不少的好处,又是册封又是金银又是美女,这时候他们扯旗造反,显得非常不合逻辑,他们应该上奏折谢恩才对呀,见过白眼狼,还没见过这么白的。
那么说难道阻午可汗和老奸巨猾的耶律涅里就没想到要上京城告御状把自己的冤情跟天可汗哭诉一下,就说他们朴实,也不能这么没脑子吧。换了别人用膝盖骨也能想明白呀。其实事情不是这样的,破坏民族团结的不止是安禄山一个,导致阻午可汗没有上京城告状的元凶也不是他,而是咱们前面提到的一个关键人物,静乐公主。
静乐公主这人怎么说呢,娇生惯养不讲理呗。他是李隆基的外甥女,从小骄横惯了,不是娴熟型,也不是居家型,纯粹就是泼妇型,长的咋样咱们不知道,估计是不错,不然李隆基也不会选她,不过事实证明,李隆基只重长相,不考虑素质也是不对的,这女人到了草原上没起到化干戈为玉帛的作用,净添乱了。
公主的性格本来就不好,再加上她当了大唐王朝政治上的牺牲品,被嫁到了穷乡僻壤的国外,心情郁闷是可想而知也可以理解的。塞北草原上,凄风苦雨,两眼一码黑,连语言都不通,静乐公主可说是独在异乡为异客,孤独是肯定的了,不过她可没有以泪洗面,她的发泄方式没这么软弱,她选择冲着李怀秀发脾气,每天吵架,最好感情破裂了,李怀秀起诉离婚,目的也就达到了。
最开始的时候,李怀秀对于这门亲事还是非常满意的,毕竟是天朝的公主,长得也不错,他脸上有光。可是不久之后,他就发现上当了,因为公主不姓李,是个山寨版,自此心里多少有些不爽,虽然如此他还是忍了。偏偏静乐公主不知死活,变本加厉,还以为李怀秀好欺负,每天就是不给他好脸,估计想钻她的被窝,过夫妻生活也困难,结婚才四个月,小夫妻就闹得不可开交,再加上安禄山事件,终于酿成了大祸。李怀秀把静乐公主给宰了。
那么这样一来,告御状的事儿想都别想了,所以李怀秀赶忙找耶律涅里商量。耶律涅里本身并不亲唐,投降唐朝只因为突厥灭亡和待遇好,现在既然闹僵了,草原上也有了新的霸主,他就怂恿李怀秀投降回纥汗国。
李怀秀没退路,也只能如此。但临走的时候他们不愿意背上忘恩负义的黑锅,就向整个大草原宣布:“唐朝嫁给我的公主是个山寨货,这是对我们大契丹最大的侮辱,我们不能忍受,造反都是被逼的。”而且还把安禄山的作为公布于众。这么一来,契丹老百姓都站在了领袖一边,草原上的其他部落也挺同情他们,觉得他们造反有理。李怀秀和耶律涅里就趁机带着部众投奔回纥汗国去了
.........
此时的契丹大将耶律涅里,望着天上苍白无力的太阳,缩了缩脖子。草原上的风太大了,还没有到非常冷的天寒气就已经开始往衣服里面钻了。
耶律涅里是个彪悍健壮的中年人,大约四十多岁,身材高大魁梧。由于岁月的侵蚀,皱纹过早的爬上了他的额头。他有一双象狼一样的眼睛,凶狠和狡猾就写在他削瘦的脸上。年青时他也是草原上的一条好汉,以勇猛好杀出名。后来他继承了父亲留下的部落率先拥护李怀秀起兵。
当奚人找到酋长李怀秀商议合力攻打卢龙塞,入侵河北腹地时他说服了酋长,李怀秀毫不犹豫的答应了。他盼了这一天盼了不少年了。为了入侵后分到更多的财产和土地,他和老朋友奚族大将奥里奥进行了多次商谈,奚人还是比较大方的基本上满足了他的要求。于是他按照计划先行率领三千大军赶到了断峪沟。
奚族大军由四个大部落加上一些愿意参加的小部落共五千大军,不久之后也赶到了断峪沟。
大军快行进在草原上。
望着旌旗飘扬战马奔腾的队伍,望着一张张兴奋的脸,耶律涅里心里美滋滋的:卢龙塞等我把你夺下来,我就把你拆了,看你以后还怎么挡我的道。
耶律涅里看见奚人友军梅只阙在几个侍卫的簇拥下疾驰而来,他赶忙迎了上去。
“耶律头领辛苦了。”梅只阙对他随便拱了拱手打了一个招呼。
梅只阙也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
“你我一样辛苦。”耶律涅里也拱拱手:“再有三十里就是卢龙塞。”
梅只阙不在意地笑笑:“大酋长送来的攻城工具正好用上。我们这些人马背上打仗习惯了,真要攻城还是要加把劲的。”
耶律涅里点点头表示同意。
关胜被一阵阵急促的鼓声惊醒了,他一骨碌从胡椅上爬起来大步走出屋子,门边的侍卫都用紧张的眼睛望着前方。
关胜为了在第一时间看到敌军走近卢龙塞,特意赶到了哨楼。由于最近太累,不知不觉他就坐在屋内睡着了。
他看到了敌人,从远处的地平线上,缓缓走来巨大的一群敌人。卢龙塞的士兵们几乎在听到报警鼓声的同时一窝蜂的拥上了城楼。华兴和卢儁义挤到城墙垛子边上,向塞外的大草原上看去。
耶律部的三千部队居中,奚人梅只阙的两千五百部队在左翼,奚人楚里素的两千五百部队在右翼,整个大军呈品字形整齐有序的往卢龙塞走来。
五彩缤纷的战旗随风飘扬,明晃晃的刀枪剑戟森严夺目,一队队步兵迈着整齐的步伐,一列列骑兵排成长长的队列,在嘹亮高昂的牛角号声指挥下,踩着一致的步伐坚定的走了过来。
城墙上唐军默默的排成散乱的阵形,一动不动的望着敌人在向卢龙塞逐步接近,所有人的心跳都随着敌人前进的步伐,而神经质的跳动着。
华兴慢慢看清了敌人的旗帜,他突然现楚里素的战旗正对着自己这个方向而来。
他看到军士们很快就从震骇中惊醒过来,非常满意的点点头。华兴回头对站在身后的传令兵说道:“告诉击鼓手擂鼓整队!”
传令兵立即退出人群,对站在最外围的旗令兵说道:“令擂鼓整队。”
旗令兵立即跳到城墙垛子上站着对着卢龙楼上的鼓台打出了旗语。
一阵阵猛烈的鼓声就像天上击下的闷雷一样,炸响在每一个士兵的耳畔。军士们立即就象炸了锅一样四散奔跑寻找自己部队的战旗,以最快的度集结在战旗下。
华兴望着塞下左右两部士兵列队排好阵势,心中不禁涌起万丈豪情。
他猛地抽出横刀高举过顶高声吼叫:“为我大唐杀……”
周围的士兵紧跟着他振臂高呼:“杀……”
更远的士兵听到了所有的士兵都听到了就连击鼓手都听见了他们一个个神情激奋举臂高呼:“杀……杀……”
一声声杀声直冲云霄震憾天宇。
耶律涅里就象没有听到唐军的呼喊,面无表情的骑在马上率领大军坚决的往前走着。
双方相距三百步,耶律涅里举手示意大军停下,八千人马就象一个人似的在巨大的牛角号声中步伐一致的停了下来。
唐军哑雀无声整齐的站在城楼上,望着敌军的动静准备随时投入战斗。
卢儁义一身戎装,手持镔铁长枪。他望着已经准备出动的胡族大军,朝身后挥了挥手,站在他后边的传令兵,对站在内墙上的旗令兵做了个手势。
猛烈的鼓声突然在卢龙塞上空响起。
大战的号角声已经吹响战鼓已经擂起决战的序幕即将拉开。
要塞主楼这一侧的士兵们一会儿望望胡族联军大营的动静,一会儿朝自家的主城墙上望望,神情非常紧张。特别是新募之兵,他们绝大多数都没有参加过真正的大战,他们紧握着武器,一个个微微张着嘴,心脏都在剧烈跳动着。
这时华兴的眼睛蓦然巨睁,喊出了一声惊天动地地吼叫:“上盾。”
他看到从树林上空飘过来一片黑云,耳边似乎都能听到黑云撕裂空气的凄厉叫声。
楚里素部抢先动了攻击。
华兴的一声大吼惊醒了许多人,盾牌手不由自主的举起盾,回头向紧紧贴在城墙上的刘和望去,随即就听到了弓箭射来的声,他们惊骇的大叫起来,立即蹲下竖起了大盾。没有盾的士兵就象受惊的兔子似的,眨眼间就连滚带爬躲到了城墙里侧,一个个本能的双手抱头紧贴着墙根,城墙顶上一时间除了躲在盾牌后面的士兵再无人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