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帮过的那位老奶奶去世了,带着对生活的眷恋和热爱,到了另一个世界。
这个消息是街道办的同志告诉我的,知道后先是难过,随后为老奶奶感到轻松,她终于不用奔波在人群中了。
我和李哥朗哥打了招呼,大家买了些东西送过去,没有人摆灵堂,居委会的干部把老奶奶生前用过的东西都搬了出来,整个屋子空荡荡的,一丝老奶奶曾存在的气息都没有!
人真的很渺小,生老病死后,除了至亲没人会记得你,在物欲横流却生活压力庞大的今天,估摸着哪怕就是至亲,也无暇回忆。
老奶奶很快就安葬了,居委会干部拿着老奶奶省吃俭用的存款办的这些,有的时候会想:“为什么他们要不断地省吃俭用呢?”也许只是因为年轻时饿怕了,有了存钱和俭朴生活的习惯而已。
现在的一部分年轻人(包括以前的我)往往是两个极端:花钱很凶,恨不得把未来的所有钱也用来圆今天的计划。
老奶奶的房子,估摸着也就充公了,这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我当时提议能否把那个屋子打造成小区的老年人活动中心,居委会干部连连点头,但我估摸着他们会觉得直接卖掉比较省心。
在这个时代,我们个别人学会了如何“表演”品质高尚,当有些事真正在自己身边儿发生的时候,却极尽排斥,这也算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殊产物吧!短视频平台里一些人非常孝顺、懂事,关闭摄像头呢?…
老奶奶这件事给我的心情带来很多的反思,老奶奶这样遭遇的人多吗?我觉得有还是有个别的,这部分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需要帮助、需要权益的维护。
这件事,让李哥很感慨,他说不能不生孩子,而且确实要多生几个孩子,不生孩子的话,老了真的很孤单;而多生几个的话,这就像概率,生一个孩子要是没孝心,那就完蛋了,梭哈了,但多生几个,就能摊平概率。
我笑着说:“要是多生几个全部都没有孝心,那不是更加完蛋了,比一个孩子带来的打击更伤心。”
李哥说:“额…是个问题。”
我一直不太认同有些把孩子安排好一切的那种做法,我觉得太过于泯灭孩子的自由发展,世界和而不同,如果都按照“读书、考大学、考体制、考不过接着在家考”,咱不说其他的东西,至少这个世界将会很无趣。那以后不用开专业了,直接开一个考公专业多好?
我认为孩子有自己的路去走,正所谓儿孙自有儿孙福,我的大学学长,之前在珠海某电器上班,那会收入一年50w,偶尔帮朋友干点啥,一年60左右吧,他妈妈认为这玩意拿不了几年,逼他回甘肃,他拗不过,回去了,在水务部门。结果前段时间问我借钱,据说收入已经满足不了他长期养成的花钱习惯了,然后去xx,赔得一塌糊涂,已经到了借钱充话费的地步了,到了月中就等第二个月的工资。
我们很多人总喜欢以自我为中心,“你不听我的就会吃亏”、“我比你多吃几年饭,你不按我的做你会后悔”,但是,你不是他啊!他也不必是你啊!
这段时间,部分地方财收紧了,很多同学、学弟朋友圈哀嚎,我挺有感触的!其实怎么说呢?没有任何职业甘蔗两头甜,没有任何!记住是任何!
…
很多人可能上班十几年都没见过死离死别,我却经历了几起,在生死面前其他的都是浮云,什么钱啊?什么q啊?什么势力啊!顶多追悼会的时候人多来点!所以,只有生前多做了点有意义的事,才能够永生。
我亲眼见过我们这一个很有名的高干。退休后去哪都有人打招呼,大家对他都好热情,老百姓很拥护他,现在他每天乐呵呵的,和老百姓打成一片,身体好了,没那些这个那个的病了,有啥事老百姓争着上前帮忙。
后来他主动搬到了普通小区,去年他生个病,我们去看他,一病房他们小区的老爷爷老奶奶陪着他聊天、下棋。
我相信大家对他的爱护是发自内心的,我也相信他的内心是饱满的。
因为生死,我看开了很多东西,因为生死我也看明白很多东西。
我有一个师弟,在西安当律师,他特别喜欢办案时开着车满陕西跑,然后去体验不同地方的生活节奏,他因为之前开车出过车祸,差一点点人就没了,从那刻起,他的心境,心态就发生了变化,不再盲目地追求金钱,对孩子也不苛刻了,也不再“处女座”了。
这可能也是很多人越来越喜欢在退休后写传记的理由吧,我帮很多老领导润色过这玩意,李木子的堂爷爷,甚至自己花了十几万出了点书,然后到处发,每个亲戚一本,李木子家就四本,虽然有些看起来无趣,但也能说明大家都不想被遗忘。
前段时间听说我们家没有,又想拿十几本过来填书架,被李木子拒绝了。于是乎便加了我的微信,每天和我讨论他传记的语法问题,用词问题。甚至前两天得知我写书后,表示自己也要写,昨晚看了看,几天写了一百字。
可能说得有点多,但老奶奶的离开确实让我和朗哥李哥都反思了很多,我在朋友圈难得转发了条欣慰附了条评论:“人这辈子的意义在于什么?我认为是每个人能在自己的职业和活法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归属和意义,把工作做好了,把家人陪好了,把子女教育好了,如果可以,做点对社会有意义的事,那就是活着的意义吧。”
下头一大群人评论,迎合我的观点,但我知道,真正懂我的人不多,他们懂的,只是我这个职业背后的东西。
从那件事后,我发现李哥朗哥也都变了,不再天天喝乱七八糟的酒,也不再去没有意义的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