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煜有天晚上回家调侃自己他现在像是个吃软饭的。钱有老婆挣,家有老婆打理,工作还是有老婆的支持与帮助。自己是不是有当小白脸的潜质?夏沫沫脱口而出:“小白脸的作用还是很重要的,要让包养他的人身心愉悦,身体素质要高!”
然后夏沫沫第二天早上差点没能爬起来,邱煜为了体现自己还是个合格的小白脸差点没折腾到天亮。夏沫沫深切的体会到和一个正常的男人,尤其是一个精力旺盛的男人口无遮拦的后果。他神清气爽的上班去了,夏沫沫勉强支撑着腰酸腿疼的身体下了床。实在是不好意思弯腰驼背的去上班,好在她现在是老板,是否上班由自己决定!
李强和李老师走的时候和夏沫沫依依惜别,李强都来回折腾了三次了。李老师也在工厂和建筑队里帮忙了这么多天了。夏沫沫想和李老师商量一下,他能不能带着桂枝婶下山来帮助自己?
夏沫沫知道后世留守儿童的难题,她一开始就想解决这个问题。所以工厂的旁边留出了学校的位置,和员工宿舍大楼紧挨着。幼儿园小学中学都准备好了。但她差一个统筹为握的人,她实在是没有精力去管这些事情了。虽然说邱煜那边有教育局的人来帮忙,可他们不可能事无巨细的从小事一点点的去做吧?
李老师几乎是毫不犹豫的答应了,夏沫沫把几座空学校交给他。只挑选了几个助理帮助他,一切的和教育部门的对接都没有要夏沫沫再操心。
桂枝婶很快跟着李老师来了,夏沫沫再次深刻的体会到了她的本事。桂枝婶在夏沫沫的心里从来就不是个普通的家庭妇女,她是个真正的贤内助。李老师忙着去各个部门办手续,她就把采购工作接了过来。
等李老师办好了所有的手续,空空荡荡的教室里不但有了黑板粉笔教具,还有桌子椅子和明亮的灯光。甚至于扫把垃圾桶和拖把都准备好了。为了省钱,桂枝婶带着知根知底的几个厨房阿姨拿着服装厂不要的碎布条愣是扎了一仓库的拖把。
夏沫沫用肉眼可见的速度看到自己的学校的变化,她的私立学校不是高学费的贵族学校。应该是后世叫做农民工的学校,只接收附近工厂的外地打工人的子弟。李老师很懂得什么是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在他的宣传下,附近企业家们都出了一大笔赞助费。只为了有学校入学的资格,好留住熟练工人的心。
夏沫沫都可以想见过年后学校开学后的盛况了。现在办学的资金压力一点没有了,不出意外的话她的学校应该是还有盈利的。
李老师几次三番看到夏沫沫欲言又止,夏沫沫大概知道他想说什么。终于在他又一次想说什么,又没有说出口的时候叫住他。夏沫沫告诉李老师,学校以后财务独立。她不收取学校租金等等任何费用,其他的除了员工工资维修费用等等开销外,李老师还可以申请一部分的资金用做奖学金。
李老师就差把她抱住了,紧握着她的手一个劲说她大公无私,奉献爱心一大堆的赞美之词。夏沫沫其实更想说:“你才是那个大公无私,心中有大爱的人。我一直以为你只是对你族人好,希望他们能靠着读书出人头地。可我现在觉得你很伟大,你希望的是这个国家的孩子都有地方读书,都能靠知识改变命运。我没有你伟大,但是我可以帮助到你。”
李老师不需要表扬,他似乎乐在其中。老头忙着招聘老师,虽然说工资条件比公家的学校还高。可愿意来当老师的师范大学的毕业生并不多,公家的工资不高可胜在稳定,名声也好听不是吗?
正在李老师和夏沫沫决定退而求其次,招聘一部分高中毕业生的时候,令夏沫沫没有想到的是,学校的老师解决的还真的是很快。
朱雀带着王贵英两口子来的时候,夏沫沫有点惊喜。因为王贵英是来给夏沫沫介绍老师的。王贵英毕业之后被分配了一个单位上班,工资不高但是比上学时候多了不少。王贵英把她老公和孩子带回了京城。然后问题就多了,孩子们的户口可以随妈妈迁入京城。老公的不行,他还是农村户口。打工都没有什么好事,还都是临时工。
王贵英的老公刘熊有点接受不了这种反差。他在家里好歹还是个生产队的小队长,还有一个当乡长的爹。现在还靠老婆吃饭,自己打临工还连孩子们都养不起了?
夫妻俩的住房条件也不行,单位分房子都要看资历。王贵英才上班多久,更何况她又无意中得罪了自己的上司。
王贵英上班之前,一直在做生意。夏沫沫忙着创业,她的发卡生意也不好做。主要是因为发卡发箍这些东西都没有什么难度,她自己后期都是自己在家里自己做的。
王贵英是个不服输的女人,于是乎又开始卖起了服装。有一天她在市场上和一个老婆婆吵架了。原因是因为老婆婆把她摊上的衣服全试了一遍,不买就算了。那个老婆婆还把她摊上配套的发卡偷了几个放在了口袋里。然后结果可想而知,王贵英旁边的摊主帮她报警了。
老婆婆受到了严厉的批评,因为年纪大了没有受到什么实际的惩罚。她女儿就是后来王贵英的上司,当然不会给她什么好脸色了。
于是王贵英连单人宿舍都没有混上,他们一家只能租房住。上班之后生意也没有做了,这是不允许的。老公又是个木讷的人,根本做不了生意。
前一阵子王贵遇到了朱雀,知道她和夏沫沫都没有要国家分配的工作。夏沫沫还创业成功开了几家工厂,王贵英的羡慕之情溢于言表。然后听说夏沫沫找不到老师,朱雀正想去帮她打听打听呢?王贵英心动了,回家和老公在一起商量。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要想生活条件好,就得舍下固定的工作。怎么选择似乎都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