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怼波尔:“上帝不会掷骰子”
2022年诺奖:上帝就tm会丢骰子
想点些过去的故事。
第五届索尔维会议的神仙大战,聚集到了当年地球三分之一的天才,包括爱因斯坦、波尔、普朗克、居里夫人、康普顿等等17位着名的诺贝尔学奖得主到场,虽然主题是电子与光子,但最高潮却是一场号称微缩量子力学史的辩论,爱因斯坦与波尔开团带头冲锋线下撕比……
此次会议正反中立三大阵营大致为:
实验派:布拉格、康普顿
哥本哈根学派:波尔、波恩、海森伯、泡利
哥本哈根反对派:爱因斯坦、德布罗意、薛定谔
光听这些名字,一想到他们打起来,打起来了,就让人兴奋得手抖
……
当年那场量子力学世纪论战,如今算是终于有了个定音,中立“眼见为实”的实验派,现在有了他们能够定音的实验。
2022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公布,授予法国学者阿兰·阿斯佩(Alain Aspect),美国学者约翰·克劳泽(John clauser)和奥地利学者安东·蔡林格(Anton Zeilinger),以表彰他们“用纠缠光子进行实验,证伪贝尔不等式,开创量子信息科学”。
【贝尔不等式】是1964年贝尔提出的一个强有力的数学不等式。该定理在定域性和实在性的双重假设下,对于两个分隔的粒子同时被测量时其结果的可能关联程度建立了一个严格的限制。
简单说就是否定了量子纠缠,不存在无限尺度的超距、超光速信息传递。
而量子力学预言,在某些情形下,合作的程度会超过贝尔的极限,也即,量子力学的常规观点要求在分离系统之间合作的程度超过任何“定域实在性”理论中的逻辑许可程度。
如今量子纠缠被证实,以后这个点子不再是科幻,而是科学,本书中对量子纠缠最大的应用,是“酷机”的超距通讯技术,以及部分探测扫描设备的原理。
这三人具体做了什么(以下人物生平介绍内容来至网络)
阿兰·阿斯佩(Alain Aspect)截至1983年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他带领团队进行的实验证实了贝尔定理的正确性,也就是当两个粒子分开任意大的距离时,“远距离的幽灵作用”,在现实中似乎已经实现了:两个粒子的波函数之间的相关性仍然存在,因为它们曾经是相同波函数的一部分,而在测量其中一个粒子之前是没有受到干扰的。
约翰·克劳泽(John clauser)1972 年,他与 Stuart Freedman 合作,对 chSh-bell 定理预测进行了第一次实验测试。这是世界上第一次观察到量子纠缠,也是第一次对违反贝尔不等式的实验观察。
在 1974 年,他首次观察到光的亚泊松统计(通过违反经典电磁场的柯西-施瓦茨不等式),从而首次证明了光子的明确粒子状特征。1976 年,他进行了世界上第二次对 chSh-bell 定理预测的实验检验。
安东·蔡林格(Anton Zeilinger)1997年,他和同事首次完成了量子隐形传态的原理性实验验证,成为量子信息实验领域的开山之作。量子隐形传态是从一个粒子向另一个粒子远距离传递未知量子态的方式,这一过程不需要传递粒子本身。
和团队成员一起,Zeilinger开发了纠缠光子的源,观察了三光子和四光子纠缠以及高维量子态的纠缠。这些方法曾经并且正在被应用于量子通信任务的实现,例如超密集编码、基于纠缠的量子密码学、量子隐形传态和纠缠交换、纠缠态的隐形传态。
所以跟往届诺奖一样,最后一人的工作是一锤定音的,前面两人是提供方向,属于奠定基础一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