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铁与这老头交谈过一番后大致可以确定这卢象升的确是一名百年难遇的好官。
不过这也并非是从老头嘴里判断的,自打进入大名府境内之后,这一带的村落人烟稠密不像其他地方那样方圆几十里连个鬼影都看不到,可见这大多数老百姓是乐于生活在卢象升的统治之下,没有去当流民。
这进村之后也是可以看出一点端倪来的,过去铁营进村看到村民都是身材瘦弱面黄枯瘦极为的不健康,且穿着打扮如同乞丐一样。
但进了这个村子但凡见到的老百姓看着都很富态可见平常是吃的饱饭的,王铁甚至还发现有的老百姓居然还能穿上绸子!
所以通过种种迹象来判断,这卢象升将大名府治理确实不错,堪称是一位治世之能臣。
...
王铁和这老头聊完地方的风土人情之后便向老头询问一番附近的地理情况,尤其是问大名府境内的卫河和彰河上有没有桥梁可供大军通过。
老头听后也告诉了王铁这卫河和彰河上可供大军通行的石拱桥的位置,王铁当天晚上就派人去确认了一番没有什么问题。
随后王铁就安排弟兄们在村里休息,等到第二天早上四五点钟便带着弟兄去这老头所说的卫河石拱桥处过河。
...
此时在村西口村这老头死死的盯着沿着卫河往西而去流寇,在他身旁也站着不少来看热闹的老百姓。
老头见那流寇的走着离着村子有些距离之后,便对身边的次子说道:“你赶紧去府城禀告卢老爷,告诉卢老爷说那流寇准备从大名县境内彰河的申桥过河前往魏县!”
“儿子立马就去!”
随后这老头的次子便骑着马沿着一条近路前往大名府城去给卢老爷报信。
其实这卫河和彰河上有不少的桥梁能供大军通行的也有许多,但这老头故意挑了那些又远路又不好走的桥告诉王铁。
而这王铁也没想那么多,他实在是想不到这老实巴交的小老百姓会坑他。
这坑他就算了吧,居然还敢把他们的行军路线去告诉卢象升!
所以这是王铁所始料未及的,王铁很难以想象这年头的老百姓对清官好官的拥护爱戴到了何等的程度,所以才没有对这老头设防。
因为这自打穿越以来王铁见到的老百姓无不是对大明朝的官员苦大仇深,王铁遇到的老百姓都是给义军带路的,还从没见给官军带路的,但这离谱的事还是让王铁给撞上了。
这老头那也是能豁的出去,哪怕是拼着被贼寇报复的可能性,他也要将贼寇的情报告知给卢象升。这也足以可见卢象升在大名府是何等的得人心。
...
大名府,知府衙门。
此时的时间已经是早上的八点钟,在这知府衙门的后堂院子里面有一个青年人脚穿一双布鞋,身上穿着一件红色的箭衣,然后手里拿着一把重达一百多斤的关刀在那里耍着刀法。
这所谓的“关刀”其实本名叫做“春秋大刀”,是因为在演义中关二爷用的是春秋大刀所以这刀又被民间称之为“关刀”,其原型是宋代的朴刀,真实的关二爷其实用的槊而并非这个东西。
这青年人的皮肤略显黝黑,可见应该是经常习武的原因导致内分泌比较多以至于皮肤发黑,再加上经常在太阳底下晒的原因。
不过因为这青年人家里有钱保养的好,所以并未像那些习武多年的武人一样黑的更炭似得。
青年的人的面容五官俊朗长相端正一看在十几二十岁的时候那肯定是玉树临风风流倜傥的一位翩翩公子,虽然随着年纪的增长有些稍微显的老气,但依旧不失为一个老帅哥。
这个在知府衙门后堂院内把大刀耍的虎虎生威的青年人,就是挂山东按察使衔的大名兵备道兼大名府知府的卢象升。
卢象升出生于万历二十八年,仅比王铁大上两岁,也就是说今年的卢象升也才三十三岁而已。
卢象升是南直隶常州府的宜兴县人,卢家也是当地的名门望族,据说是那大耳贼的师傅卢植的后代,但这无人能够证实,有极大的可能性是宜兴卢氏在发达之后攀附的名人。
卢象生的爷爷的中过举人曾经担任过好几任县令,但他爹只中过秀才一辈子都没有中过举人所以也就没有做过官。
这样算起来卢象升也是一个官三代,从小那不说锦衣玉食但那也是衣食无忧,就这家庭出身已经超过了大明朝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人。
卢家传到卢象升这一代的时候便开始发达了起来,他爹考了一辈子没有中过的举人在卢象升二十一岁的时候便中了,他爷爷也考了大半辈子没中的进士他在二十二岁的时候中了。
等于说这卢象升是将他上两代人的梦全给圆了,他的父辈和祖辈没有做到的事情让他办成了,说一句光宗耀祖那也不为过。
卢象升是天启二年那一刻的进士,那个时候正值阉党和东林党斗的不可开交的时候,但这卢象升运气也是好,他的爷爷在那一年的死了,正好借着这个机会卢象升回去守孝躲过了天启朝初年的政治漩涡。
...
卢先生出身于江南地区,这东林党虽然并不仅仅是地域性质的政治团体,但是出身两江(江南、江西)地区的官员,只要没有公开宣称投靠其他政治团体,那都是默认为东林党的。
因为这两江地区东林党人出的最多,卢象升即使没有宣称投靠东林党,但是他的朋友、同学、同乡和亲戚里面却有大量的东林党存在。
所以不管卢象升愿不愿意,只要他没有宣布入其他的党派,那在世人眼中看来他就是东林党,这一点卢象升也是没有否认的。
毕竟从万历朝到崇祯朝东林党一直都是正面形象,而到了崇祯朝,从朝堂到乡野但凡是个读书人都想攀附东林党,人人都以能成为东林君子为荣。
这要不是南明出了个水太凉将东林党从一个褒义词变成贬义词,那恐怕知道现在东林党都为世人所称道。
也正是因为这在天启崇祯两朝东林党的风评太好,在大明官场上混的卢象升自然是不能免俗也和众人一样攀附东林党,以此来作为进身之阶好让自己的官运亨通。
...
待卢象升守完孝复出的时候朝廷之上尘埃已定,东林党已经被阉党按在地上摩擦,被逐出了大明王朝的政治中心。
所以卢象升入仕的时候东林党正在低谷期,这朝中无人的卢象升也就被下放到地方,在山东省东昌府的临清州看管户部设立在运河旁的粮仓,即临清仓。
这卢象升在仓库管理员的任上干了两年之后在崇祯元年直接提拔成了大名府的知府!
要知道当时的卢象升只是一个挂六品户部主事衔的临清仓管理员,仅仅两年的时候他就连跳几级成为从四品的大名府知府。
这中间的几步路大明朝的很多官员一辈子都没有走到,而刚当上大名府知府的卢象升也仅二十七岁而已,当时的王铁正在陕西深山里面当土匪内。
这样的晋升速度和这样年纪不管放在当时还是后世都是非常罕见的,可见这朝中有人那就是好做官。
虽然说这卢老爷的个人能力的确是突出,但是这天底下有能力的人多的是,为什么独独就是卢老爷升的这么快呢?!
可见在这其中东林党人应该是出了大力气,崇祯元年东林党人大批量的复出在中央占据重要岗位,这很难不能说是东林党的前辈使了力气。
而又过了两年之后,也就是崇祯三年,卢象升又升官了,这回直接从大名府知府的职衔上提拔为挂正三品的山东按察使衔的大名兵备道。
这升官速度那已经不是用坐火箭来形容了,这简直就是坐高超音速反导导弹!
而这种升官速度没点过硬的关系那也是不可能的,哪怕是东林党的前辈有意照拂后生也不会这样拔苗助长。
这是因为卢象升的第二任老婆王氏的表哥就是现在的内阁大学士周延儒,而这周延儒和卢象升不仅是亲戚还是老乡,周延儒也是南直隶宜兴人。
卢象升的官能够升的这么快,很难不说和周延儒没有关系。
虽然在后世的文献中貌似两人并没有什么过于密切的交往,但这可能是周延儒进了《奸臣传》的原因,后世出于为尊者讳的目的将二人的曾经的勾兑内容给销毁了。
但在当世周延儒还没有身败名裂的时候两人的关系应该是很融洽的,这周延儒虽然不是东林党人,但是周延儒和东林党以及复社的关系非常亲密,他第二次复相就是复社出的力。
由此可见,卢象升在朝中的最大后台就是这周延儒,其次就是东林党的那一众前辈们。这也是为什么卢象升官运亨通的原因所在。
不过卢象升虽然是靠着朝中有人才混的这么大的,但是卢象升本人的能力和个人道德品质也是经得起考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