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记·封禅书》、《论衡》以及《韩诗外传》等典籍记载,自炎帝以来,七十二王都曾在泰山进行过封禅仪式,这一传统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那时,活动在泰山周围的部落或氏族进行自然崇拜的原始祭天仪式,以表达对山川神灵的敬畏和祈求。
春秋时期,齐桓公曾欲行封禅之礼,欲将天下一统的帝王之位向上天展示。然而,他的这一举动被名相管仲以祥瑞不现即天帝不承认而阻止。这一事件说明,此时封禅泰山已经成为一种被人们广泛接受的国家大典,代周而帝的统治者必须来泰山举行封禅大典,方可得到天帝的认可,成为天下新的君主。
在鲁国的季孙氏也曾计划进行泰山之旅,欲通过封禅泰山来巩固其统治地位。然而,这一举动被孔子所讥讽,理由是季孙氏的资格还不够。这表明,封禅泰山的仪式不仅仅是一种政治仪式,更是一种传承有序的传统和文化。
可以说,此时的封禅泰山至少已成为齐鲁士人心目中一统天下的帝王所行的国家大典。这种理论已经成为齐鲁大地的共识,得到齐鲁士大夫的认同。他们认为,只有通过封禅泰山这一仪式,才能证明统治者的合法性和权威性,也寄托了他们渴望统一,渴望天下共主再生的政治抱负和社会理想。
李世民,这位唐朝的第二位皇帝,虽然在位初期经历了玄武门之变并背负得位不正的痛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励精图治、勤政爱民的政治家风范赢得了百姓的尊重和信任。
这次泰山封禅之行对太宗李世民来说,无疑是一次意义重大的旅程。泰山封禅,源于古代帝王封禅祭祀的仪式,象征着帝王受命于天,治理天下,同时也是对国家繁荣、人民安乐的祈愿。对于李世民来说,这次封禅之行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必要性。
首先,泰山封禅是对李世民卓越政绩的肯定。李世民在位期间,致力于国家的繁荣与稳定,通过改革政策、发展经济、提升文化等多方面的努力,使唐朝步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繁荣时期。他的治国手法被后世誉为“贞观之治”,为历代所称颂。泰山封禅可以看作是对他治理成果的一种最高赞誉,使他得以名垂青史。
其次,泰山封禅也是对李世民正统地位的巩固。作为唐朝的第二位皇帝,李世民虽然是通过政变上台,但他的即位仍需得到上天和民众的认可。通过泰山封禅,李世民向天下展示了他受命于天,治理国家的合法性,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正统地位。
再次,泰山封禅还是对李世民权威的彰显。作为一代帝王,李世民需要通过各种手段来维护和彰显自己的权威,以巩固国家的统一和稳定。泰山封禅作为一种传统的宗教仪式,赋予了李世民一种神秘的光环,使他的权威更加不容置疑。
一个太监,弓着身子,毕恭毕敬地抬着头,向着躺在长安号甲板上的沈无忧说道:“沈大人,陛下召见。”
沈无忧翻身下来后,静静地跟在太监身后。他们的步伐缓慢,向着位于长安号最高处的李世民的寝宫走去。那座寝宫,犹如一座高耸入云的城堡,坐落在长安号的顶端,仿佛象征着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力。
李世民见沈无忧进来后,用手指了指魏征边上,示意沈无忧直接站在魏征边上就行。他的脸色严肃,目光中充满了怒火。
“这么重要的事情,为何不第一时间禀报?”李世民厉声质问。
长孙无忌三人听后低着头沉默不语,只有沈无忧还没有搞清楚状况。
李世民问道:“辅机,辽东这次死了多少百姓?”
长孙无忌听到李世民的问题,心中一凛,他知道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他沉思片刻,然后回答道:“陛下,根据我们的初步调查,这次辽东的屠杀事件中,大约有三百多名百姓遇难。他们主要是村民和手工业者,年龄在四十岁到六十岁之间。高句丽的军队在攻占村庄后,对这些手无寸铁的百姓进行了残忍的屠杀。”
长孙无忌的声音中充满了愤怒,他的眼神也变得有些狠辣。他清楚地知道,这个数字对于大唐来讲代表着什么,自隋朝过后中原大地人口凋零,至今都没有恢复元气。
听到长孙无忌的回答,李世民的脸色变得阴沉起来。他沉默了片刻,然后转向李积,问道:“卿有何策?”
尽管李靖不在场,但李积却以其出类拔萃的才干,吸引了太宗的目光。他的军事策略与指挥能力,使他在大唐的疆域扩张中立下赫赫战功。而在治理内政方面,他也展现出了卓越的才华,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推动了大唐社会的繁荣发展。
在李世民的心中,李积的地位日益上升。他赞赏李积的决断力、战略眼光以及出色的领导力。这位全才将领的存在,无疑为李世民在朝堂之上增加了一股强大的力量。
李积顿首再拜,然后答道:“陛下,高句丽之行,虽令人发指,然吾朝当务之急,非此也。盖因吾朝仍需对吐谷浑进行围剿,且突厥未稳,百姓尚未完全复苏。此时,宜尽量不动兵。”
听到李积的建议,魏征松了一口气。他担忧李积为了再次立下战功,会再次对高句丽动兵。毕竟,大唐现在已经处于多线作战的境地,需要尽可能地保存兵力,避免过度消耗。
魏征心中清楚,现在的大唐需要的是稳定和休养生息,而不是持续的战争。他希望李积的建议能够被李世民采纳,以避免不必要的战争,让大唐能够更好地恢复和发展。
李世民何尝又不清楚,向李积提问只是想看看还有没有其他方法,此时太宗看着沈无忧再度问道:“卿呢?”
李世民很少称沈无忧为‘卿’,沈无忧看着李世民热切目光只能说道:“陛下,从战略角度来看,高句丽在东北亚地区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作为中原王朝的直接管辖区域,高句丽控制着辽东地区,而辽东地区是中原王朝通往东北亚地区的门户。因此,想要稳定东北边疆,就必须控制高句丽。”
李世民听后心情振奋,总算有人和他的想的一样了,李世民给了沈无忧一个赞许的眼神让沈无忧继续讲。如果目光真的能杀死人的话,沈无忧已经被魏征杀死无数次了,此刻魏征要不是看着李世民还在,真想给他两刀。
李世民看沈无忧有些犹豫,大声说道:“但讲无妨!大胆说出来!”
“陛下,您是一个有雄心壮志的君主,希望能够超越前人的功绩。通过征讨高句丽,可以展示自己的军事才能和统治能力,证明自己是一位有能力的君主。”沈无忧说到这的时候李世民看沈无忧目光已经有些不善了。
沈无忧见状继续说道:“此外,还能通过征讨高句丽来消耗门阀贵族的势力,巩固皇权。目前门阀贵族对政治和经济有着很大的影响力。可以通过征讨高句丽,可以削弱门阀贵族的势力,让更多的寒门子弟有机会做官,从而巩固皇权。”
见李世民神色缓和了许多,沈无忧再次说道:“最后,高句丽对中原王朝的影响。高句丽在曹魏时期中原内乱时迅速发展,南北朝时期中原混乱割据时进入鼎盛时期,此时的高句丽已经威胁到了隋朝的东北边境。为了统一大业,征讨高句丽是一场必然要进行的稳定地方秩序收复固有领土的战争。”
沈无忧说完后,魏征在一旁痛心疾首,他何尝不明白这么多年的努力,只要一个不慎,极有可能把之前的努力付之东流。
沈无忧说完后李世民满意的点了点头,现在的朝中大臣不用想也知道,定然会全力阻止北伐高句丽,要是多几个像沈无忧这么的臣子该多好,想必北伐的阻力定然会少很多。
“陛下,陛下,高句丽之事,实乃我中原之痛。然吾朝历经隋末战乱,人民尚需休养生息,国力亦未恢复。此时发动战争,实非明智之举。高句丽虽横行一方,然其兵力并非我朝之敌。我朝若动兵,虽能取胜,然必将耗费大量国力,且百姓将再次受苦。得不偿失,还请陛下三思。”
魏征知道自己现在不站出来劝谏是不行了,再由沈无忧说下去,说不定陛下回长安第一件事就是准备北伐。
李积和长孙无忌对视一眼后同时站出来说道:“请陛下三思。”
沈无忧看着三个宰相都瞪着自己,也出声说道:“陛下,我们可以采取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策略。”
李世民听后眼前一亮问答:“如何?”
“辽东并非高句丽一家独大,后面还有新罗和百济,并且高句丽内部矛盾重重,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利用的。”
沈无忧的话并非无的放矢,半岛现在的局面就相当于三国时期,只不过高句丽相当于当时如日中天的魏国。
长孙无忌和李积两人听后眼前一亮,这个方案很有操作性,扶持新罗和百济对目前大唐来讲并不困难。
魏征听到沈无忧终于不劝说陛下北伐,急忙上前补充道:“陛下,高句丽对新罗和百济百般打压,现在我们大唐除了长安号还有四艘巨舰,足以援助两国以示友好往来。”
李世民也点点头,毕竟以当前半岛的局势,这件事操作起来并不困难。后面的几天路程几人一直都在李世民的寝宫内讨论,沈无忧甚至还写出了详细的‘高句丽攻略’。
高句丽在辽东展开屠杀,长安的太子李泰是最先知晓的。他听到这个消息后,心中并未充满悲愤之情,而是深感这是一个绝佳的表现机会。作为一个控制欲极强的太子,他渴望在政治舞台上展现自己的能力和智慧,以赢得皇帝李世民的认可和大臣的赞誉。
李泰深知高句丽在辽东的屠杀行为不仅仅是对大唐的挑衅,更是对国家尊严和人民利益的严重侵犯。这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争端,更是一个展现自己领导能力和智谋的绝佳机会。他决定迅速采取行动,同时这也是为大唐百姓出面的机会,只要操作得当就能收获大量民间声望。
为了确保自己的行动能够得到充分支持和顺利实施,李泰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保持了低调和谨慎。他明白房玄龄作为朝中重臣,有着极高的威望和影响力,如果被其干扰,自己的计划就可能落空。因此,李泰刻意保持与房玄龄的距离,没有做过任何出格的举动,以免引起房玄龄的警觉和干涉。
李泰在之后一段时间内都表现得非常规矩,没有任何出格的举动。他甚至没有私下里表现出对高句丽的任何不满或敌意,这让房玄龄和其他的一些官员们都认为,是长孙皇后的劝说起到了作用。
十六卫的大部分人马都跟随着长安号,但李泰并没有将所有的兵力都投入这次行动。他知道,长安城还需要保留一部分兵力来维护城市的治安和应对突发情况。因此,他只调动了太子府和十六卫中的五个府的兵力,总计达到了四万人。这已经是李泰在不惊动朝中大臣的情况下能达到的极限。
甚至为了这次重要的行动,李泰光竟然花了两天时间,耐心地劝说丘行恭。丘行恭,标准的太子党,年纪轻轻便在太宗征战天下之时,立下赫赫战功的杰出将领。
丘行恭的英勇与智谋,是他在战场上的闪光点。然而,他的心灵深处,却有着一段鲜为人知的过去。在一次战斗中,他不幸被敌人俘虏,并经历了数年的囚禁生涯。这段痛苦的经历,对他的心灵造成了巨大的创伤,但也让他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战争的残酷与不确定性。
好在丘行恭年纪不大,能吃的下李泰给他画的大饼,像尉迟恭和程咬金这种老将李泰连口水都省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