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得广夏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岳飞慷慨激昂的诵读声打破了哄乱的朝堂,同时也惹来一阵嘲笑。
“王爷,你搁这儿背书呢?哈哈哈哈!”
“就这,就这啊,笑死了,背书谁不会啊?”
……
“诸位同僚,莫要取笑,难道大家都忘了为官者的初衷了吗?少陵野老胸襟博大宽广如海,情怀浩然荡气似山,乃是我辈读书人的楷模,有什么可笑的呢?”岳飞眉头紧皱,眉宇间正气凛然。
每个时代都不乏杠精,冷嘲热讽的声音接踵而至:
“别光说不做啊,你行你上好吧?”
“广厦千万间谁来修,你出钱吗?”
“啊,对对对,太对啦!”
……
岳飞的意思赵耀心领神会,他是想让朝廷出钱来修筑房屋。
“朕来修,朕的子民朕来呵护!”其声如雷,在朝堂上回荡,全场顿时安静下来。
“银行行长何在?”
“臣在。”
“今年的财政预算可够支用?”
“足够支用,尚有盈余。”
……
以前年年打仗,大量的钱财都被用于维持战争,朝廷预算常常捉襟见肘,现在四方安宁,无仗可打,财政预算根本花不完,而这些钱,完全可以用来改善民生。
眼下老百姓能吃饱穿暖了,但住房问题却没有得到解决,许多城镇居民只能多人合租,拥挤在临时工棚、地下室、危房里,生活质量很糟糕,活得很没有尊严。
为了解决百姓的居住问题,同时扼制房地产的无序扩张,赵耀决定以大名府为第一个试点,由朝廷出资修建“廉租房”。
随着水泥性能的不断完善和大量生产,混凝土已经被应用到了生产建设的方方面面,砌墙、平整地面、修筑堤坝……
与此同时,钢铁的产能也在呈指数型增长,大名府附近的磁州钢铁厂每年的产量就高达50万吨,各地的铁轨陆续铺设完毕后,钢铁隐约出现了产能过剩的局面。
水泥加钢铁的组合,用来修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再好不过了。混凝土本身抗压强度很强,易于在现场生产,而且价格低廉,钢材的张力非常强,二者结合形成的框架十分坚固。而且,这样修建房屋的效率很高,几个月就能盖好一栋。
赵耀设计了五层独栋楼房,每层600平米,一层五户人,每户120平,每栋可以住25户,按照一户六口人来算,平均每个人的住房面积有20平。
为了纪念杜甫,赵耀将这种楼房命名为“杜甫楼”。
设计方案并不复杂,标准的三室一厅一卫一厨配置,室内高度2.8米,空间宽阔,适合居住。
之后,赵耀又设计了现代建筑所需的各种型号钢筋和铁丝,交给磁州钢铁厂负责按照尺寸大量生产。
第一批钢材生产出来后,赵耀带着一群学生亲自现场施工,从地基的挖掘、钢架的搭建、混凝土的浇筑、砖墙的堆砌等流程都详细讲解,第一栋楼从施工开始到结束只用了不到一个月。
第一批轻松“土木人”就这么培养出来了。
之后,赵耀招募了大量无房者参与施工,由他们提供劳动力,朝廷提供材料和土地,大力修建杜甫楼,凡是参与修建的工人,都可以分配到入住名额。
只需要出点力就能在京城有房了,这简直比天上掉馅饼还要令人心动,少奋斗一百年啊,男女老少全都积极报名加入施工队。
岳飞得知这一消息,激动不已,主动承担起包工头的任务,印度总督府可就是岳飞修起来的,上马能打仗,下马能干工地!
当然,这么庞大的工程交给外人还是有点不放心,让岳飞来干,工程质量绝对有保障,完全不必担心偷工减料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
还可以啪啪打脸那些在朝堂上嘲笑岳飞的官员,他们不是说“你行你上吗”,咱汤阴郡王这下确实上了!
赵耀在大名府规划出了一万亩空地用于修建杜甫楼,初步计划修建4000栋杜甫楼,可以容纳10万个家庭,至少60万人。
不仅能解决都城住房紧张的问题,还可以冲击房地产行业,把房价拉回正轨,让房屋从商品回归到居住属性。
前来报名的百姓人数将近五十万,按照每个家庭出两名男性来计算,从中选出了大约二十万名青壮男子,平均每50人负责一栋楼的修建。这样的话,一栋楼刚好25户,建设者就是居住者,分配更加容易。
每个人都是为自己的住房而劳动大家都干得很起劲,丝毫没有懈怠,恨不得全天都施工,想尽快住进属于自己的家。
比起传统中式木质榫卯结构建筑,这种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难度简直不值一提,工人们很快就轻车熟路了,夯桩基、做支护、扎钢筋、装模板、浇混凝土一气呵成,工程进度飞快。
一个多月后,赶在雨季来临之前,四千栋杜甫楼的主体框架结构就修筑完毕了,内部的砌墙、粉刷也如火如荼地进行。
……
到了中秋节时,工程提前竣工,各楼之间的绿化、道路铺设也全部弄好了,赵耀携文武百官亲自参与了剪彩仪式。
参与建房的百姓也全都每户分到了一套住房,他们只需要每年象征性地支付一银元,就可以一直住在杜甫楼里。对于普通人来说,一个月可以挣5银元,1银元的费用只占年收入的六十分之一,已经很低了。
在每栋楼的大门入口处立有一块石碑,雕刻着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现代的印度号称基建大国,广厦千万间早就实现了,然而却庇不了天下寒士,因为寒士们掏空六个钱包背负三十年房贷也买不起,根本欢颜不起来。只有卖地的政府、放贷的银行、圈钱的开发商、投机的炒房团以及拆迁暴发户们俱欢颜!
很多农民工,工作了一辈子,盖了无数栋楼,到死也买不起一套房。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襟。
遍地有房者,不是土木人。
原来,“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并不是无法实现,赵耀跨越时空而来,只用了十年时间就做到了。
分蛋糕的人,宁愿蛋糕烂掉也不愿意分给做蛋糕的人,这才是根本原因。
假如杜甫泉下有知,他一定会很高兴吧。
赵耀登上高处,望着滚滚而过的黄河,望着西边连绵起伏的太行山,不禁联想到: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