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士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自古以来的教育改革都很困难,轻则文官架空皇帝,重则改朝换代。

教育有其本身的复杂性。

首先,教育系统涉及的利益相关者过于广泛,包括政府、学校、教师、学生、家长、教育工作者等。每个利益相关者都有自己的需求和软肋,可能对改革措施有不同的反应和抵制。保持相关利益方的共识和协调,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

其次,教育体系往往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传统,某些传统可能早已根植于社会意识中,难以改变。教育改革不仅需要与这些传统习惯进行对话,还要与社会价值观和百姓的期望相协调。

并且,教育改革需要大量的资源和资金投入,包括建设和改善学校硬件设施、培训和提升教师素质、制定合理的教育课程和规章制度等。在此过程中,朝廷随时可能面临各种财政条件的限制,只有经济高度繁荣的社会才能为教育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才有可能让教育普及开来。

还有,教育系统本身存在强大的组织惯性,包括既有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师生关系等,这些都会对教育改革产生阻力。《送东阳马生序》中曾经提到过“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俯身倾耳以请,俟其欣悦,则又请焉”,传统教育是非常保守的,壁垒森严的,高高在上的,排外排他的,这显然不利于知识的推广。

最后,即使有好的教育改革理念和方案,实施和执行也是一大难题。如何确保新的教育方案能够被有效地、准确地实施,并且能够在广大教师和学生中得到接受和实施,这都是非常困难的任务。

总的来说,教育改革是一项涉及众多因素和利益相关者的复杂工程,需要全面考虑各种因素,协调各方的利益,再采取有效的策略和行动来推动。

赵佶用了二十年的时间,不仅没能完成科举改制,还为此得罪了士大夫阶层,最终被送到东北去“旅游”,差点丢了性命,还被黑得体无完肤,丢了江山也丢了名誉。

与赵佶相比,赵耀的权力更集中,有钱又有兵,说一不二,文官不敢造次,因而遭受到的阻力更小,改革顺利且成功。

将科举取士制度改为大学入学资格考试,对于广大考生来说,无非是考试内容从儒学改为科学,考啥都是考,换汤不换药。

对于私立学校和大儒学者等既得利益集团来说,则相当于砍了他们的一条腿,取消了他们在教育行业的话语权,这是很难接受的。

但是,东林党背后有很多脏事儿,他们已经隐隐嗅到了危险,只能暂时妥协,想要等待赵耀出现权力真空时再发难。

而且,东林党的老巢在江南地区,科举取士最多的地方。

江南地区人口基数大,这为科举考试提供了充足的人才基础;经济繁荣,人们生活较为富足,有更多的时间和资源投入到学习当中;教育机构发达,书院、私塾林立,为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环境;文化氛围浓厚,人们普遍重视文化教育,这为科举考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历史上出现过许多文化名人,他们的成就对当地文化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来学子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无论怎么改革,考试内容如何变化,江南学子的“内卷”能力始终独占鳌头,每年中榜的人,有很大一部分都出自江南。久而久之,朝廷各部的大小官位,基本被他们占据,结党营私,使得东林党日益壮大。

如果不解决地区之间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可能大学里基本上都是江南地区人士,整个国家的资源都会逐渐被他们垄断。

为了兼顾各地区的人口数量和比例,实现高等教育的公平性和多样性,同时防止某一地区做大,赵耀又综合人口数量和比例,制定了新的“大考”招生方式。

一方面,按照人口数量进行招生可能导致某些省份的招生名额过多或过少,影响高等教育的公平性。另一方面,如果完全按照比例招生,可能会忽略不同省份的人口数量差异,导致某些地区的招生名额过少,不能满足当地的需求。因此,在招生过程中,人口数量和比例两个因素需要综合考虑。

根据23路、安东省、东北生产建设兵团等行政区划的考生数量,以相同的录取比例来制定大学招生计划,确保招生名额的公平性。

比方说,录取比例为1%的情况下,两浙路考生人数为5万,福建路3万,东北生产建设兵团5千,那么录取人数分别为500、300和50。

如果三个地方一块儿卷,东北地区肯定卷不过闽浙,估计一个名额都捞不着。最典型的案例是洪武年间的“南北榜案”,南方进士51人,北方进士0人。

南北分榜,即按南北两地分别取士,源于明朝的“南北榜案”。在科举考试中,南榜和北榜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按照考生比例来招生,可以缓解各地区间的文化、教育水平差距过大产生的不平衡现象,可以使得各地区的人才都能够得到公平的机会,有助于维护大汉帝国的稳定和统一。

同时,还可以扩大选拔人才的范围,增加国家选拔优秀人才的机会,这样可以提高整个朝廷的文化素质和治理能力,有助于推动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在此基础上,赵耀又完善了秦汉时期的“仕宦避本籍”制度,要求官员在出任官职时,必须离开自己的家乡,到异地任职。以此来防止官员在其家乡形成地方势力,垄断地方权力,从而对中央构成威胁。

至此,科举改革基本完成。

赵耀的这一招,几乎给东林党来了个釜底抽薪,让他们失去了江南地区儒生的基本盘。

一众文官多次上书进谏,要求恢复旧制,赵耀一概不理。

进谏不成,东林党一系文官近千人,索性来了个集体辞职,以为这样就能威胁到赵耀。

朝堂上,文官们全都对赵耀的政令表示反对和批评,气氛紧张而严肃。

赵耀坐在龙椅上,面无表情,眼神冷峻。文官们则一个个义愤填膺,脸上充满了不满和愤怒。

首先,最为年长的东林党大臣汪伯彦站起身来来,他的面容庄重,语气沉重:“陛下,科举改革严重违背了祖制,若是实施,必将引起朝野震动,国将不国啊!臣等不敢苟同,请陛下收回成命。”他的语言清晰有力,每一个字都重重地砸在每个人的心头,赢得一致好评,众人纷纷点头赞许。

接着,八面玲珑的黄潜善也站起身来,与汪伯彦相比,他显得年轻一些,身材修长,语气激昂:“陛下,我大汉帝国自有国情在此,未经过深思熟虑不可轻率更改祖制啊,臣等对此深感忧虑,若陛下无意更改,臣等愿辞官归隐。”他的话语坚定,显得大义凛然。

见赵耀不回话,黄潜善的表演欲顿时就上来了,直接走到前面,拿出一张奏折,声情并茂地说道:“臣以菲德,遭逢圣明,出任辅臣,过蒙恩遇,臣愧难胜任,谨以此表恳请圣上赐臣骸骨,臣请远离朝堂,归隐山林。”

“黄大人真乃忠臣啊!吾辈楷模!”不少人竖起大拇指,赞扬的声音不绝于耳。

赵耀作出为难的表情,惋惜地说道:“何以至此啊?黄大人,没有你的辅佐,朕寸步难行啊!”

黄潜善蹬鼻子上脸,又一次说道:“陛下无需多言,臣请告老还乡!”

随后,其他的文官们也纷纷以辞职来抗议,他们的语言充满了情感,有的慷慨激昂,有的沉痛不已,一个个表现得跟忠良死节之臣似的。

整个朝堂陷入了僵局,文官们的辞职声此起彼伏,这么多人同时请辞,在各个朝代都是少见的。

这种奇怪的氛围持续了很长时间,直到最后,赵耀“不堪压力”,做出了口头上的让步,表示会从长计议,重新考虑科举改革的合理性,并愿意与文官们一起商讨改进方案。然后,表现出慌乱的样子,赶紧宣布了退朝。

文官们自以为抓住了赵耀的软肋,次日的朝会上,集结了大大小小一千多名官员,集体上书请辞。

他们以为,动静闹这么大,一定能迫使赵耀妥协,结果,赵耀这一次根本不挽留,直接拍板道:“滚蛋,全部滚蛋!你不干有的是人干!”

那些请辞的官员,大部分是东林党系的,还有些刷存在感的跟风狗,能力没多大,演戏的本事倒是一套一套的。这下全部蒙蔽了,剧本怎么没按计划发展?白给一波。

本来赵耀还为如何收拾这些人头疼,没想到他们自己就辞职了,省了不少事儿。

十二年来,从工农兵大学毕业的学生已经累计达万余,这些人的实干能力比舞文弄墨的儒生强多了,空出来的官位全都被赵耀火速安排完毕,科学的势力更进一步。

这还没完,那些已经辞职了的官员,没几个是干净的,或多或少都有些贪污腐败行为。之前没有合适的人选,需要他们干活,赵耀对这些贪腐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现在就不必客气了。

辞职的官员们,刚回到家,还来不及悲伤,中情局的特工就带着搜查令来了……

一个月内,查处贪腐案件上万起,收缴耕地几百万亩、银元几千万、宅子几万座。

对于赵耀来说,贪官污吏就像一个巨大的蓄水池。他们利用自己的职权和影响力,从国家和百姓手中攫取财富和资源,将其纳入自己的私人口袋。

这种行为虽然会导致国家财政的流失,然而,只要中央集权制存在,赵耀就不得不依靠这些贪官污吏来维持统治秩序,因为他们在政治和社会方面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资源。

有时候,赵耀会默许或纵容贪污行为,以换取政治稳定和权力平衡,中央集权制下,贪污腐败现象是不可能完全杜绝的。

唯一能做的,就是把他们像养猪一样养起来,需要的时候抓一批出来锤,开闸放水,缓解财政压力,这可比收税要容易多了。

对于任何一个皇帝来说,贪官无疑是最优良的资产。

年化收益率很高。皇帝不能做的,他们可以做。

避嫌效果好。百姓要造反,逐步平仓一部分贪官,稳定市场。

名誉加成显着。高位时全部清仓,既铲除了贪官又增加了财政预算,皇帝名利双收。

要想让官员为自己卖命,必须给够好处,财政预算有限,没有那么多钱给他们发高工资,那就给他权,让他用手中的权去搜刮民脂民膏。

本质上,贪官能得到好处是因为皇帝给的权,所以,贪官为了保住自己的好处就必须维护皇帝的权,环环相扣,皇帝的统治就更牢固了。

要知道,皇位人人都想坐,如果没有贪官维护政权,光凭皇帝一人怎么维持统治?一个太监都使唤不动。

这就是权术的精髓所在。要用贪官,就必须反贪官,只有这样才能欺骗百姓,才能巩固政权。

以反贪官为名,消除不听话的贪官,保留听话的贪官。这样既可以消除异己,巩固皇权,又可以得到百姓的拥戴。

官吏只要敢贪,他的把柄就在皇帝的手中,他要是敢不听话,皇帝随时可以借反腐之名灭了他,贪官要想不被灭,就只有乖乖听话。

随时高举反贪的大旗,加大宣传力度,让百姓认为皇帝是好的,不好的都是那些贪官,一切责任都可以推到贪官的身上。

社会出现这么多问题,不是皇帝不想搞好,而是下面的官吏不好好执行皇帝的爱民政策。

当民怨积攒到一定程度时,宰几个贪官,为民伸冤,再把收缴的财富放进腰包,不负搜刮民财之名,而得搜刮民财之实。

用贪官来培植死党,除贪官来消除异己,杀贪官来收买人心,收贪官之财来实己腰包,这就是自古以来惯用的帝王之术。

当然,赵耀清算这一批贪官的目的,反贪是其一,抄家是其二,主要目的在于瓦解东林党。

骑士书屋推荐阅读:霸业天子明末之木匠天子大秦第一熊孩子诸天大唐,从玄武门开始开局一个师,陛下我反了!熵定天下三国:天子刘协,添加好友就变强大玄第一拽探上兵血途武则天之无敌风流穿越三国:觉醒隋唐英雄召唤系统开局长生不老,看遍世间烟火开局狂怼三野狗,二斤狗肉换姑娘三国:与宏哥称兄道弟,再筑大汉明朝海盗王穿越三国之众将云集陛下快跑吧,三皇子进京了大唐: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特种兵穿越大明,抢座银山夺天下三国:从农村小屁孩到千古一帝穿越成废物太子后我崛起了魂回东汉重生武大郎:最强帝王系统寒门望族的崛起之路穿越错了怎么办第一权臣之路汉宫秋龙腾美洲大隋武神宇文成都重生刘宏,打造神圣大汉帝国穿越,科举逆袭养媳妇皇帝宠臣?不,我一身反骨!九州恃风雷从屯田开始三国:最强谋士大秦之纵横天下十岁让我当摄政王,还托孤女帝?柒合我在洪武开商铺大明开着战舰做生意我杨家故乡在很远的地方(完结)女特工穿越成首富千金:特工皇后道魂俺老爹是程咬金三国:开局获得绝世武力穿越之从逃婚开始崇祯聊天群文化穿越之旅穿越红楼的戏剧人生明末枭雄
骑士书屋搜藏榜:穿越大宋,女侠全是我的!侯爷,夫人她又虐渣了孤岛喋血日不落盛唐农门辣妻巧当家一介布衣农门悍妻:带着萌宝嫁皇帝三国群英传明日传奇大秦:九皇子的全能逆袭夙志寒门小郎君大顺宝藏穿越科举,我驰骋官场我生活在唐朝大秦:我真的不想当太子啊!大明:你这也叫坐牢?老朱羡慕了大周残阳清穿守则代夏血狼雇佣兵的古代征战小子,快给爷科考去吾父朱高煦大秦神捕大秦之无敌马车满朝佞臣,孤要做千古暴君大明成化:开局先干掉亲爹朱叫门赝品太监老师带我回地球半山亭汉武风云之陈府二少爷水浒传之我是林冲三国之风起南疆女神有药gl盛唐舰载特重兵公牛传人趣味世界简史和亲公主白发皇妃最强吕布之横扫天下北宋有坦克大宋水浒武松指点江山天命贵妻,杠上嚣张战王山沟皇帝视频通历史:开局剪辑十大盛世黄帝内经百姓版倾城欢都市邪主王牌悍妃,萌夫养成雇佣兵系统,开局卖掉倭奴所有人
骑士书屋最新小说:三国:结拜关张,开局灭黄巾一觉醒来我在龙椅上了开局:从揍朱元璋开始大宋网红苏眉山天幕出现:皇帝怒喊欺天啦!秦末之霸王再世回到古代过日子唐刀陌刀草原铁骑,生化大军大秦:签到天下,霸临大秦大唐:公主逆天路大秦:开局直接坑害刘邦!清末崛起之第二次上帝之鞭极品皇太子之贞观永治黑魔法三国传水源王烽火燃情山河虹重生逆袭:智谋登峰大明朱由检,消费系统救国重生太子,开局竟劝弟弟们抢皇位长安浩劫之十日危情汉末三国之北疆幽冥重生50年代带着妹妹吃饱穿暖穿越古代卷入皇室梦回春秋当大王曹操天崩开局,遇到我,他无敌了秦始皇荡平六国开局地主梦,朝堂强拽成幕后主宰明末:懒汉的逆袭人生红楼里拿个童年动漫系统是什么鬼这是一条神奇的天幕祖龙蚌埠住,大秦皇子融合不良帅我不叫谢石头穿越大明朱雄英班超传奇红楼,从文豪开始崛起穿越大唐伴生游戏能具现穿越大明成为朱重八的兄弟朱重九嫌我功高震主,我黄袍加身你哭啥?魂穿古代跟太子拜把子仙秦:从沙丘宫变开始成州我在大乾做官的那些年穿越成崇祯,重建大明河山我教原始人搞建设乱世崛起:邵仕龙的平天下我用AI穿越历史之从洪荒到现代我也穿越了君临天下穿越到大唐,我囤积了万亿物质穿越三国之骑砍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