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下们知道。”一码归一码,有些仗,他们还得拼命打。
“嗯。”
狄青也将碗里的酒水一饮而尽,他们这些武将终于熬出头了。
平行时空,宋神宗和宋哲宗也都搬出了皇宫。
同时,他们也询问了苏轼对于变法的看法。
天幕说,苏轼对变法的态度很中肯。既不是改革派,也不是保守派。
苏轼:“变法要循序渐进,不能一蹴而就。”
苏轼学问是没话说,对于变法的优缺点他也有自己的一套说辞。
两代帝王听后,都认可的点头。
接着他们就开始提拔天幕提到的人才,顺便把那些奸臣给除了。
蔡京的话,天幕也说了他是个有能耐的人。
若是他没有触犯朝廷的底线,那他们也愿意给他一次机会。
至于司马光,两位皇帝对他的态度没有改变,都不约而同的选择忽视了他。
没办法,他们认可的政策,司马光不认可也就算了,还一个劲的想推翻。
“老爷,许多大人都起复了,说不准马上就轮到老爷了。”
就连蔡京那样的人,官家都愿意给机会。理所当然的,司马府上的人也觉得司马光会被皇上重用。
“不一样的。”蔡京能被重用是因为他既不是保守派,也不是改革派。
他只是个墙头草,谁占了上风就帮谁。眼下皇上缺人手,他便重用蔡京。
等一切尘埃落定,蔡京恐怕也不会有太好的下场,除非他真的是能力超群的存在。
“官家心里恐怕正厌恶我呢。”司马光苦笑一声,但心里却不觉得后悔。
王安石的变法确实很激进,他废除也正常。
“闭门谢客吧。”司马光转身回了书房,有些事情他还没做完,正好利用这段时间把它完成。
平行时空,赵榛登上皇位后,他忙的脚不沾地。
靖康之耻马上就来,他能不先做好准备吗?
反观童贯,一点也不急,对于赵榛的每一项提议,他都否了。
这下可把赵榛气的半死,但他又没有能耐和童贯抗衡。
王太后:“官家不用急,这天底下多的是有识之士,童贯他活不长。”
要说大臣们一开始还在观望童贯和皇帝的博弈,那现在,他们见到了童贯毫无作为的模样。不用想,他们直接选择赵榛。
原因无他,谁家里没有女儿妻子,谁愿意让自己的女儿妻子去经历那样的耻辱。
那童贯倒好,太监一个不用想这些,但他们不行。
于是没多久,在赵榛和大臣们的集体密谋下,童贯死了。
赵榛:“宣宗泽,韩世忠等人觐见。”
赵榛有自己的主见,宗泽等人也有意报国。几人一拍即合,兵分几路守卫着大宋。
“好在银钱够多。”赵榛看着那些还没来得及缴纳的岁币,直接全部拿去充当军款。
这一次,没有人敢贪污。他们都知道,成败在此一举。
一声炮响,战事四起,被天幕点名之人都应征入伍。一时间,大宋的气势是前所未用的高涨。
“他们是疯了不成。”金人一脸不解,大宋的那群怂货怎么突然这么厉害了?照这样下去,他们根本没有胜算。
“要不和谈?”一人提出建议。
再这么打下去,也弄不到好处,和谈还能挽回损失。
“嗯。”金人派人去和谈,只是将军不买账,直接把人给杀了。
这些个金人,从前也不把他们的使者当回事,现在死了也活该。
“好,他们有骨气,那就打。”金人不退,双方交战。宋人是越打越勇,金人是越大越疲惫。
另一边,与西夏交战的军队亦是如此。无奈,西夏也只能求和。
这边的将军倒是温和一点,没有斩来使。但对于来使的诉求,他们是一个也不答应,相反,他们还要西夏给予他们大宋赔偿。
辽国,他们得到的回应与西夏那边差不多,众人都十分诧异。
“他们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强硬了?”辽王有些奇怪,“大宋那边的人没有传消息回来吗?”
三线作战,应该是举全国之力在抵抗,大宋这是疯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