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浩洋自己在原时空就是民舞出身,经常练习双人跟多人舞步。
多人舞蹈中想要培养默契感,在于沟通、同步练习、理解作品内容以及相互信任。
沟通是培养默契的基础。
舞者需要通过直接的对话来讨论彼此对舞蹈的期望和风格,这有助于双方找到共同的节奏和风格。
在排练时,双方需要耐心地分享自己的节奏感受,选择合适的音乐,以增强共鸣感。
这种沟通不仅限于舞蹈动作,还包括对舞蹈作品主题和情感的理解,使得双方能够在没有明显提示的情况下,做出一致的动作或暗示。
同步练习是提高默契度的关键。
定期的排练和针对性的训练有助于舞者逐渐熟悉彼此的动作和节奏。
在排练过程中,观察对方的动作,学习身体语言,尝试互相模仿,调整自己的动作,使两个人的舞姿更加一致。
这种同步练习不仅包括动作的模仿,还包括对舞蹈中力量、节奏和呼吸的同步,这些都是默契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作品的深入理解也是培养默契的重要环节。
多人舞表演的核心是完美演绎舞蹈的思想情感和内容,这需要演员之间的完美配合来实现。
舞者需要研究舞蹈的创作背景,明确知道该舞蹈作品所演绎的时代、文化、社会背景,从而在具体的舞蹈动作中找到相应的思想内容。
当表演者能够充分掌握舞蹈内容,并且深知每个舞蹈动作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后,便能有效引导舞伴做出正确的动作。
相互信任是默契培养的情感基础。
在多人舞中,舞者之间需要在彼此的互动中呈现舞蹈的内容和情感。
在训练过程中除了要加强表演者之间的沟通能力,还要提高互相之间的信任度。
舞伴之间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相互尊重、包容,能够推心置腹地交流感情和舞蹈理念,善于鼓励和赞美对方,成为彼此之间亲密的朋友。
因此,夏浩洋很清楚舞蹈中的默契感是一种艺术,它需要舞者之间的共同努力和长时间的磨合。
这种默契不仅仅是技术上的一致,更是一种情感上的共鸣和心理上的感应。
通过不断的沟通、同步练习、深入理解作品以及建立相互信任,舞者能够在舞台上展现出更加和谐与精彩的舞蹈表演。
这种默契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舞者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最终的结果是一种无与伦比的艺术享受。
但这些未出道的小姑娘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彼此有些人甚至是之前从未合作过,那么她们是如何建立起这种默契感的呢?
裴老师笑了笑,转头看了一眼夏浩洋又再次转向大家,“还是让学员们自己说出来好了。”
“可以,谁来说说,你们怎么做到的?”夏浩洋眼睛扫视着大家。
b班的小姑娘们都有些不好意思,大家相互推托着,希望别人站出来,最后还是朴诗恩同学出来解释说:
“其实很简单,第一步是我们在分组之后会做一个相互介绍,将自己擅长的领域说出来,比如是擅长唱歌还是跳舞,然后每个人的音域范围是多少,比如我自己是A3到F5女中音,大家会坦率客观的相互告知。”
夏浩洋点了点头,彼此之间需要合作第一步肯定是相互介绍自己,这是对的。
“然后呢?”
“然后,裴老师在教我们舞蹈动作的时候不都是按拍子学嘛。。。音乐的拍子要大家都听的明白,然后一起合,刚开始合的时候大家跟着音乐喊拍。当然,反复练习很重要,前几天我们每天练习的时间都超过十五六个小时,另外大家舞蹈不齐的原因也要找到,是不是某些人动作不够精准,动作是错的,这些都有可能,一定要把每个人的动作纠正对之后再练。”
“纠正对每个人的动作,确保精确,然后一起喊拍子,反复练习,是这样?”夏浩洋笑笑。
“嗯,我们就是这样。”朴诗恩同学点了点头。
“找对节奏,闭上眼睛,努力感受,周围人有动作,你是会感到气息的。”这会也有其他同学发言。
“说起来简单,但真正要做到挺不容易,是这些小姑娘真的用心跟努力才能做到。”裴老师作为燕影的现代舞教授当然知道要达到如此效果需要学员们背后付出多大的努力。
女团这种多人舞蹈本就是一种需要高度合作的艺术形式,舞者之间的默契不仅仅是动作上的一致,更是一种深层次的情感交流和心理感应。默契的培养则是一个复杂而又细腻的过程,根本没有小姑娘们说的这么容易,默契更不是靠天赋就能培养成功,一定是靠大家不断的练习,努力的练习才能做到。
夏浩洋满意的不仅仅是学员们相互之间的配合,还有大家的进步。
聚集在一起一个多月快两个月时间,绝大多数学员都有明显的进步,无论是演唱还是舞蹈,或是舞台表现力,可以说完全就是另外一个人。
以学员们如今展现出来的水准看,至少夏浩洋觉得都具备了出道的实力。
但具备出道实力只是最基础,没有好作品,没有资本去力捧,你依旧无法在娱乐圈掀起任何波浪,因此某些女学员才想去走捷径。
谁都希望自己成为明星,但明星真不是这么容易造就的。内卷严重在华国的任何一个行业任何一个赛道都是如此。
这档节目播出之后会让个别学员火出天际,造就成明星偶像一时风光无限;但更多的学员依旧泯然众人,案牍劳形寻找一个能上舞台的机会,而这个舞台都未必光鲜亮丽。
其实夏浩洋真能改变,但他没想过要去改变。
将这个舞台上不得志的学员全部收进自己公司,然后搬运作品去打造她们,不敢说各个都能大红大紫,但一定能成就一番成绩。
问题是夏浩洋为什么要去这样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