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正德元年、
二月十八日、
经过了三日前的大朝后,群臣皆知正德皇帝要整治老旧的税法了。
严嵩也仔细研读了李东阳交给他的《田均役》,
严嵩在研读过《田均役》后将此役法视为天书,
《田均役》是后世满清摊丁入亩的翻版,
在摊丁入亩的满清时期,摊丁入亩将田地视为新的劳役征税个体,此法相当于将老旧的田税中田地纳粮食税的同时,再让田地承担劳役。
这样就有效的避免了各地乡绅在藏匿人口的同时,还加大了土地兼并的成本,变相的抑制土地兼并速度与减缓阶层矛盾锐化。
严嵩身为一个明代人,当然不懂什么土地兼并与阶层矛盾,但是严嵩也明白一旦《田均役》真正在大明推广后,受益的只有普通百姓。
今日的早朝在正德皇帝的安排下,又是一次在乾清宫举行的大朝。
除此之外,二月十六日、二月十七日两日的早朝正德皇帝全部没有到场,
这两日的早朝都是由司礼监掌印太监刘瑾、英国公张懋与内阁首辅李东阳主持,
群臣在李东阳的带领下,勋贵在张懋的带领下,一同进入了乾清宫,等待阔别三日的正德皇帝。
与上一次的大朝不同,
这一次大朝中所有勋贵不论是洪武时期受封的勋贵,还是永乐时期受封的勋贵,都全部参加了这次大朝,
由于洪武勋贵自靖难之后就不怎么受皇室待见,所以部分洪武勋贵留在了应天府,
还有部分的洪武国公则是位高权重、名声显赫,这些有一定名望的勋贵就被永乐伴随迁都一同拉到了顺天府,
上一次正德皇帝的暴怒离场,以及接下来两天未参与早朝,已经给全大明的官员放出了一个讯号——正德皇帝这是吃了秤砣铁了心,就是要整治税法,
所以这次大朝的参与官员人数已经和正德皇帝登基大殿上的官员人数差不多了,
除了少了一些诰命人员之外,从这次参与大朝的人员来看,说这次大朝是正德皇帝的登基大典都不为过,
群臣与勋贵这次最关心的事情,就是正德皇帝到底打算怎么搞新劳役法,
群臣与勋贵都站定之后,站在前排的核心官员们看见了龙椅旁散落的小纸片,想来是上次正德皇帝打散的那本小册子所飞散出来的纸片,
经历过三日前的上一次大朝的官员们,看着那些小纸片就回忆起了当时的正德皇帝是如何的暴怒。
官员们站定后,一同等待正德皇帝的到来,
官员们左等右等,等了足足有半个时辰,都不见正德皇帝的到来,
大家伙不由得感觉奇怪。
平日里的早朝正德皇帝不来就算了,
今日可是正德皇帝提前通知的大朝,正德皇帝怎么还能不到呢?
就在大家伙左等右等之际,又过了两三刻钟,正德皇帝才面带喜色的进入了乾清宫。
此刻站在台下的官员中,有不少已经站的双腿发麻了。
正德皇帝坐上龙椅之后,群臣就在刘瑾的引导下,一同行起了大明朝最高礼制的跪拜——五拜三叩首。
待群臣完成礼节后,正德皇帝坐在龙椅上,也双手做恭向群臣还了一礼,
双方将大朝的初始礼节完成后,正德皇帝先发制人,喜气洋洋的向群臣说道:
“严学士不愧是去年的进士二甲第二名,先给各位看看严学士这几日编写好的《田均役》。”
“请各位传阅之后,有什么改进的意见都提出来。”
“毕竟严学士还只是一个翰林院的庶吉士,肯定没有在场的各位经验丰富。”
正德皇帝说完后就一挥手,几十名宦官就一人手捧一本小册子,站到了每一位大臣的面前,
正德皇帝提前让十二监的太监们抄写了上千份的《田均役》,别说今日来参加大朝的官员了,就算全大明的官员一同来这次大朝,正德皇帝也能保证他们每人人手一份。
官员们翻开封面上写有《田均役》的小册子,开始大概的品读起了《田均役》。
勋贵们还好,文臣那边读着《田均役》时,越读越心惊,
能参与大朝的文臣们,都是久经政场的老官员,他们一眼就看出《田均役》根本不像是一个政治素人——严嵩能写来的东西。
特别是站在六部尚书位置上的几个文臣,他们在字里行间之间感受到了他们的老朋友——李东阳的书写习惯,
虽说现在最新版本的《田均役》在李东阳的要求下,严嵩用自己的文风文笔在不修改大意的前提下重新润色了一遍,
但与李东阳共事数十年的各位六部尚书,还是从字里行间之中找到了李东阳特有的书写习惯。
就在群臣们还在品读《田均役》、分析《田均役》对自己带来的利害之际,站在龙椅前的刘瑾掏出了一份圣旨,
刘瑾掏出一份玉柱绫锦圣旨,这是正德皇帝登基以来,第三份的玉柱绫锦圣旨,
第一份玉柱绫锦圣旨是正德皇帝在登基大典之上的登基圣旨,
第二份玉柱绫锦圣旨是正德皇帝为几位阁老送行的遣散圣旨,
第三份玉柱绫锦圣旨是今日正德皇帝变法的变法圣旨!
在场的各位在刘瑾掏出来这份圣旨的瞬间,就明白了今日正德皇帝根本不是来找他们讨论新劳役法的,
只是来通知他们正德皇帝已经找到了合适的新劳役法。
刘瑾按照正德皇帝所定的计划,站在龙椅之前展开圣旨,用他那尖锐的公鸭嗓向龙椅之下的官员们喊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即日起,在大明各地实施《田均役》。”
“钦此~”
就这么短短二十三字,却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受到了正德皇帝对此事的重视,
其实圣旨并没有这么短,结尾还有正德元年二月十八,但最后这几个字并不需要刘瑾专门诵读出来。
就在刘瑾说完钦此二字后,台下无数群臣都站到了“有本奏”的位置上,
“臣有本!”
“臣有议!”
“臣……”
此起彼伏要求发言的声音让乾清宫第一次如此的嘈杂,
群臣们在阅读过《田均役》后,都知道这新劳役法几乎是无懈可击的,
有李东阳的亲自操刀下,《田均役》中怎么可能有在场的群臣一眼就能看出的弊端?
但群臣们都不是傻子,他们自己家就是各地豪强士绅,也就是《田均役》的受害者,
他们怎么可能容忍《田均役》的推广?
正德皇帝听着台下期望发言的声音,表情没有任何的波澜,只是微微挥了挥手,刘瑾就会意了,
刘瑾还是按原计划在收到正德皇帝的手势后,就对着群臣们进行他的本质工作——完成大朝的礼节。
“退朝~”刘瑾用中气十足的声音盖过了所有嘈杂的大臣上奏声。
听着刘瑾说出“退朝”二字后,在场的所有人都傻了眼了,
更让大伙傻眼的是,正德皇帝直接离开了龙椅,直溜溜的走出了乾清宫的殿堂,
正德皇帝只留给群臣一个绝望的背影,
群臣明白了,正德皇帝是不打算收回成命了。
正德皇帝离开了乾清宫后,群臣也只能慢慢的按照礼制退出乾清宫,
一路上群臣低头快步向午门方向前行,
群臣们都在胸中憋了一股气,但他们就算都对此《田均役》有所怨言也不能在皇宫里妄议圣上,
别说妄议圣上了,按照礼制他们都不能在皇宫中说话,所以他们只能用比平时稍快的速度,尽可能的快速走出紫禁城。
出了午门后,群臣们彻底炸锅了,七嘴八舌的开始议论起了《田均役》的利弊。
想都不用想,群臣们对待此《田均役》肯定是清一色的“差评”。
“这《田均役》弊端颇多,且不说别的,如果人贿赂官吏,将耕种的土地从当地鱼鳞图抹除,那么别说劳役问题了,连田税都要减少。”
“如果长期以往,大明将来岂不是即无可征之劳役,又无可收之田赋?”
“不行,我等必须劝阻陛下收回成命。”
“收回成命?你没看见今日陛下的举动吗?收回成命谈何容易。”
“陛下已经做了决断,咱们除了照办之外,还能怎么办呢?”
“陛下如此武绝,绝非大明之善啊。”
“不可妄议!不可妄议哦~”
这次正德皇帝的触动了众怒,准确来说是触动了众人的大饼,
群臣们已经不管礼制与法规的限制了,开始争相对正德皇帝进行肆意的批判,
大家伙也都知道,自己现在对于《田均役》的所有批判之言,
也就是对圣上的批判之言,都不会引起身边同僚的事后举报,
因为大家伙都被这《田均役》影响到了。
由于大明的时代科技限制,大明的识字率在千分之一到千分之三左右,
这里的识字率统计的是指能品读经典、习得古今的文化人,而不是单单认识几个字就算识字人口,
在大明能读书识字的都是人中龙凤了,更别说能有钱疏通关系、进京赶考的富家学子了,
同样由于大明科技与制度的限制,大明的富家子弟的家庭物质基础的来路都是不那么“光明正大”的,
毕竟他们又不是生活在一个可以勤劳致富的年代,他们的家庭收入来源无非就是——投机倒把与强逼卖田。
商人出生就是投机倒把的走私盐铁,地主出生就是强逼当地农户低价出售田地,
所以一旦《田均役》真正实施下去,他们都是受害群众,
而大明又有藏富于民的光荣传统,他们也正是大明“民”的代表,
《田均役》对民众财富的伤害,也是对他们这些“民”的代表的财富的伤害,
他们于情于理都应该对此事表示不满!
可问题是正德皇帝今日的表现与三日前的表现已经向他们这些穷苦的民众表态了——“朕一定要推行《田均役》!”
正常的劝阻是不可能顺利劝阻正德皇帝收回《田均役》的成命了,
那么只能换一种方式来让大明天家收回《田均役》的成命了,
大明天家可不是只有他朱厚照一人,
大明也是时候在英宗之后,再一次向独裁的皇帝展示一下“民主的力量”,
大明宫后苑的水池和大明宫女们的战斗力可都是和大明天子不相上下的。
既然英宗能在长城内断粮,那么武宗为什么不能再死在皇宫之内呢?
正德皇帝此刻还不知道,自己即将成为大明第二个体验“民主的力量”的恐怖之处的皇帝了,
正德皇帝下了朝后,兴高采烈的哼着小曲迈着大步走到了东海酒楼,
此时的王资正在与沐儿一起收拾着行李,最迟明日王资就要前往大同府了。
此次王资前往大同府的身份还是和上次巡八镇时的一样——钦差大臣,
只不过这次正德皇帝写给王资的圣旨就不是单纯的去大同府巡边了,而是要在大同府推行《田均役》的同时,建设大同府。
所以正德皇帝这次给王资这名钦差大臣的权限极大,
王资同时拥有了大同府的赋税权、征辟劳役权、诸城权等等非军事权利,
按照王资现在除了官职还只是一个校尉之外,等王资到了大同府后,按照圣旨上赋予王资的实权来看,
王资除了没有军权之外,甚至比大同府的巡抚大人与的权力都大,
正德皇帝喜欢王资这个人的才识不假,但是正德皇帝也不会傻乎乎的因为自己主观上感情的远近,就直接搞一个异姓王出来。
正德皇帝在圣旨中把王资在大同府的所有权益都悉数列出,但对一切与军事相关的职能都闭口不谈,
王资懂得,正德皇帝让自己治理大同府时的同时,还让大同府的总兵在旁钳制自己,防止自己成为一个大明独立的国中国之王。
但王资不介意正德皇帝让大同总兵钳制自己,王资是一个以现代思维逻辑思考事情的人,
王资明白,只要自己能在大同府建立起一个新资本体系为基础的工业化利益链,那么正德皇帝对自己的军事限制令就是一张废纸,
只有大同府以王资为首的利益链足够庞大,就算王资不说话,享受这个利益链的受益人,就会主动为王资抛头颅洒热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