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自新帝继任以来,就一直对沈家很是信重,加之沈舒言还有姐姐在宫中,莫非是接收到了什么暗示?
不要小看宫妃在朝中的力量,母家强盛时,宫妃在宫中的日子自然也好过,若是母族衰败,迎接她们的也只有捧高踩低。
沈父慢悠悠地轻抚自己胡子,“你身为知府,理应也听到些风声”。
沈舒言敛眉低声回答,“最近的确是听到一些”。
刚才周嬷嬷她们退下的时候,就也带走了宁姐,此时正堂内只有沈父沈母,云慧和沈舒言四个人。
云慧才从平溪县回来,自然不知最近发生了什么。
“圣上有意恢复海岱府处的河运,如今朝中正在为此争吵不休”,沈父把眼神落在自己儿子身上,“你身处泉城,本来是悠闲地界儿,如今怕是也清闲不了了”。
云慧心中惊诧,这疏浚清淤可是大工程,不仅耗费人力物力,其中涉及到的利益也是不少。
泉城外也有一段是曾经废弃的大运河,若是把整个海岱府淤废的河道都疏通开,再建立口岸……
不仅能上连京城下至苏杭,就连去往兰州等地,也会方便许多。
加之如今圣上大力开展棉业,云慧觉得,这是一盘大棋啊。
河道疏浚事宜繁琐,不仅人选会争论不休,就连拨多少银子,派什么人,都会吵的鸡飞狗跳。
而且前期埋头苦干的,可能到最后只是为他人做嫁衣。
大皇子和五皇子对此定然都势在必得,至于朝中势力会暴露到何等情况,还得看他们的思虑是否周全。
天家父子之间,亲情是最不重要的东西。
就好像狼群之间,只有齿爪最锋利,心狠手稳的狼才能最后成为狼王。
而一直在位的狼王,要注意的就是身边虎视眈眈的继承者。
这是一种矛盾且复杂的关系,表面看来是大皇子与五皇子之间的争斗,其实暗地里还有对于圣心的猜测。
海岱淤废的大运河疏浚,对于云慧来说自然是好事,各种瓜果桃梨,棉花布匹能够更快的运输到各个地方。
当然也有坏处,四通八达,建立口岸之后,此地的势力划分也会更加复杂。
若是……
云慧咬着嘴唇纠结,沈家此举,目的就是为了避开当热门人选的争斗,毕竟沈父如今也还算年富力强,监修大运河,也算不得什么难事。
是什么,让沈父萌生了退意?
云慧觉得还是沈父对于圣心的把握,如今朝堂内都在为了储君一事闹腾,坐在最上面的皇帝怎会不知?
沈家只做忠臣,这个忠,不限于某个皇帝,而是这个国家。
是以,沈家此刻的选择也是在向当今圣上表明一种态度,沈舒言和沈屹言均是外任,对于其他人来说,暂时造不成威胁。
他争任他争,我自不动松。
沈父对于朝堂的审时度势,云慧在想明白之后佩服不已。
时间进入六月后,便再一次迎来了抢收。
今年泉城内越发忙活的热火朝天,曾经地动时的荒芜已经彻底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处处欢声笑语,金稻飘香。
稻香鱼的成功让无数普通人都过上了吃起肉的生活,加上早稻增产,不管是交赋税还是徭役,都已经不再是难事。
民心安定,这偷鸡摸狗的事就少,沈舒言才接任知府半年,泉城内越发祥和。
沈父沈母到这之后,对孙女爱不释手,老两口凑在孙女身边,反倒是忽略了儿子。
云慧趁此机会,也开始用心编撰种植手册。
这文字不仅要通俗易懂,还要有基本的图样示例。
如今六月正好即将迎来棉花打顶,云慧接连几日都往返于田庄于府衙,自家闺女虽然还会委屈的撇嘴,但也已经逐渐适应母亲不在身边的时光。
晋升之后,沈舒言要负责的事务愈发繁多起来,即使如今身边已经有两位帮手在,也觉得有些分身乏术。
外面纷争不断,沈父的态度已然表明京中十分不太平,只是这股风不知何时会刮到泉城来。
风雨欲来时,自然要收好家中衣物,以免被吹飞淋湿。
泉城的初步建设已经完成,城北的万顷良田今年收成定然不错,加之棉田和纺织,泉城的新兴产业已经初具雏形。
其中还有不少人都对自己种植的瓜果很感兴趣。
其实开始做官的目的,就是为了给自己找份差事,如今当上知府,才知各有苦衷。
余知府能够在此平衡住多方势力,也属实功力颇深。
自己处理应付各种事宜已经是头痛不已,更别提朝堂中大皇子和五皇子的争斗,其中牵扯良多,实在是一步踏错极为深渊。
“去年是暖冬,今年不知天气如何”,沈舒言捏着眉心,已经开始担忧起冬日的流民如何处置。
云慧则在另一边,捏着笔杆研究,这棉花还有什么要点没写?
夫妻俩夜晚挑灯苦干,此刻更像是共同努力的战友,云慧抬起头扭扭僵硬的脖子,“泉城三面环山,冷也不会冷到哪里去的”。
这是地理问题,和哪一年关系不大。
沈舒言抬头有些发愣的看着云慧,好半晌才从袖子里掏出一封信来,“这倒是我疏忽了,今日有人送来春华姐的信,你先看看吧”。
云慧放下毛笔,打开沈舒言递过来的信件,十分高兴,“上次春华姐给我写信,还是在过年前呢”。
拆开信封,看到熟悉的字迹,云慧感叹,“说起来,已经好几年没见过春华姐了”。
沈舒言轻笑,“这还不好说,咱们回京的时候略绕一下,就能去县城看大姐了”。
云慧微微点头,专心看春华写信的内容。
原来此次春华写信来,是为了自己族学的事,去年年初,林家人举家搬迁到海岱府平溪县,原来的林家老宅就托给本家人来看管。
还在里长处留下了银钱,为村中建设小学堂、帮助贫寒学子之用。
曾经林爷爷的遗憾,不要再从年轻人中重复。
信中写到,即使林家本家已经搬走,柳官村内仍然赞誉不断,就连吴家也因为有春华在,也能跟着沾光。
其中还特意提到了吴玉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