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平十四年(197年)二月初二,天朗气清,春风拂面。
幽州广阳郡北平城,人声鼎沸。
紫禁城内,更是鼓角争鸣。
只因今日,乃赵王吴狄登基称帝的大日子。
吴狄在南郊祭祀,宣告天下——立国‘大夏’,改元‘天武’。
话说在拟选国号这件事情上,吴狄麾下文武争论了许久。
有的提议继续使用‘赵’为国号,有的提议用‘吴’为国号,有的提议用‘晋’为国号,有的提议用‘魏’,用‘燕’等等。
最后吴狄提议用‘夏’为国号,获得了所有人的认同。
至于年号的拟选,也是争论了许久。
有提议沿用‘中平’的,有提议用‘建元’的,有提议用‘开元’的,有提议用‘武德’的,有提议用‘天吴’的,有提议用‘建平’的等等。
最后也是吴狄综合所有人的提议,与王猛、敬翔、吴起、郭子仪等人商议,取‘天吴’中的‘天’字,取‘武德’中的‘武’字。
当姜子牙挑选的吉日确定了之后,吴狄麾下文武夜以继日的做好了他登基的准备工作。
二月初二,便是姜子牙挑选的良辰吉日。
吴狄沐浴更衣,身着绣有五爪金龙的绛红长袍,头戴十二旒冕旒,脚踩朱履,腰悬太阿剑,乘龙辇前往天坛祭天。
当吴狄带着皇后萧美娘、太子吴瑞赶到时,文武百官着盛装早已在此等候多时。
祭台上摆满了玉、帛、绢、犊、羊、等。光禄寺卿周崇见吴狄到来,快步上前请示道:“陛下,一切准备就绪,就等巳时即刻开始。”
吴狄颔首,缓步走上祭台。
巳时太阳正好直射在天坛,似天降福祉。
吴狄沐浴阳光,如天神降临。
燔柴炉内生烟火,祭天正式开始。
吴狄朗声颂道:
“值此春暖花开,万物复苏之时,朕躬率百官,肃然步至天坛之巅,心怀敬畏,口诵虔诚,昭告于天地神明:
朕以薄德,获承天命,继承大统,抚临兆民。乃应天顺人,登基为皇,定国号为“大夏”,建元为“天武”。
自即日起,普天之下,率土之滨,莫非夏土,莫非夏臣。
朕当敬天法祖,勤政爱民,弘敷仁义,修齐治平。
凡四方臣服,咸使和睦,共享太平之福。
内外官民,务须恪守朕的教令,诚心顺化,共遵王章。
凡有建言,宜陈朕闻,使朕得闻得失,以施德政。
朕当勉力听纳,咸与维新,使天下百姓,永享安康。
朕在此宣布,大赦天下,咸与维新。凡以前罪犯,除叛国、谋杀父母之不赦之罪,尽予赦免,咸使自新。
凡有才能者,不论出身,咸可选用,使各展其能,以尽忠朕国。
朕望四海宾朋,远来归附,朕当以诚信待之,共谋太平。
朕望天下百姓,务须孝敬父母,和睦乡里,敬业乐群,以共成朕志。
朕在此设立科举,选拔贤能,使人才脱颖而出,为国家效力。
朕望天下学子,勤学不辍,以立志成才,报效大夏。
朕当勉力为之,不敢怠慢。
朕望天下臣民,共勉朕志,以共成国家大业。
愿天下仰望朕心,朕亦仰望天下之心,共同谋求国家繁荣,百姓幸福。
特此诏示,咸使闻之。”
吴狄携百官,向天地神明行跪拜之礼。
就在此时,祭台上一瓷器破裂,内有一青锈色铁片显现。
上面刻着“天授皇权,万世明君;大夏当立,人人如龙。”十六个大字。
光禄寺卿周崇立马走过去,捧起铁片,示于群臣,高声大喊:“天显吉兆:天授皇权,万世明君;大夏当立,人人如龙。”
百官皆震惊,遂高呼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身旁执事连忙向吴狄呈进玉帛,吴狄向神明进献。
吴狄心里不禁感叹,干这事儿,还是姜子牙更专业。
一个时辰后,繁复的祭天仪式终于完了。
吴狄于太和殿进行登基大典,受百官朝拜。
此时的太和殿内,数百种礼器钟鼓齐鸣,极尽皇家气派。
吴狄龙骧虎步,庄严地登上御座,面南背北而坐。群臣身着朝服,手持笏板,齐声三呼万岁。
吏部尚书李泌手持诏书,登上高台,递给吴狄。
吴狄起身接过诏书,面向台下的众多官员,高声宣布道:“朕惟乾坤德合、式隆化育之功。内外治成、聿懋雍和之用。典礼于斯而备,教化所由以兴。
咨萧氏美娘,乃太常卿萧云之女也。世德钟祥,崇勋启秀,柔嘉成性,宜昭女教于六宫。贞静持躬,应正母仪于万国。
兹仰承天地神明之命,百官黎庶之愿,陪朕起于寒微之情,以册宝立萧氏为皇后。
其尚弘资孝养,克赞恭勤,茂本支奕叶之休,佐宗庙维馨之祀。钦此!”
萧美娘起身,躬身接过诏书。
文武百官齐呼:“臣等拜见皇后,千岁,千岁,千千岁。”
萧美娘让文武百官平身之后,吴狄又打开一道诏书,念道:“朕闻古之王者,皆以立嗣为重,关乎社稷之安危,百姓之福祉。
今朕之诸子,各有所长。然以才德兼备、堪当大任者,当属皇长子吴瑞。皇长子聪颖过人,仁孝兼备,有王者之风。
昔者尧舜禅让,皆因德高望重;汤武革命,亦因才德出众。
朕今立皇长子吴瑞为太子,乃顺应天道,合乎民心。望诸子皆能以此为鉴,勤勉好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朕亦知,太子之位,责任重大。故朕特赐太子以重任,令其辅佐朕治理国家,以观其才。望太子不负朕之厚望,勤勉政事,以安百姓,以固社稷。
此旨既出,如朕亲临。诸臣当共辅太子,以成朕之弘志。钦此!”
吴狄念完诏书,立于龙椅左侧前的皇太子吴瑞,躬身拜领诏书。
文武百官亦是齐呼:“臣等拜见太子,千岁,千岁,千千岁。”
十三岁的吴瑞,气定神闲地让文武大臣平身。
身着太子华服的吴瑞,虽年仅十三岁,却颇具上位者的威严。
对于吴瑞,一众文臣与之接触的时间最多。
在他还是世子之时,不仅能将五州之地的政务处理的分毫不差,更是在接人待物方面,让人如沐春风。
对于吴狄刚刚登基,便确立了吴瑞为太子,一众文武大致都知道了吴狄的内心打算。
无非是甩手掌柜当习惯了。
确立了太子后,便能以磨砺太子为借口,将政务甩给了太子。
所以,殿内文武听着吴狄宣读确立吴瑞为太子的诏书,丝毫没有感到意外。
就连一向刚直的田丰,也没出言反对。
在田丰看来,吴瑞比之吴狄,更像一国之帝王。
众人礼毕之后,吴狄又取出一道诏书进行宣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