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信在洞中过得生不如死,遭受各种磨难的时候,他的一众伙伴,也没有好过多少。他们的焦虑,甚至比在洞里的他还要严重。
张信一出事,他们就得到了消息。
最先得到消息的是黑龙。
当夜,他翻来覆去地睡不着,总预感那儿有大事要发生。
又不知问题出在哪儿,便披衣而起,想到外面坐一下,清醒一下头脑。
这时发现附近的一个兵营,灯火通明,人声嘈杂,不知发生了什么事,使悄悄地走过去,看发生了什么事。
毕竞,深夜兵力调动,是一个极反常的现象,若不是发生了重要的事,不可能有军队的异常调动。
他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张信。
见大队人兵在营房院内集结,人人手持刀枪,都武装到了牙齿,好像要去打仗。
到底对付谁,引起了他的注意。
正好有一个军官从营帐走出来,他便走了上去。
那个军官曾接受过他的武术指导,也算是他的徒弟吧。由于在培训期间,学到了些真才实学,所以对黑龙很是尊重,见面总是行师徒之礼,行为很是谦卑。
见黑龙向他打招呼,就走了过来。
“深夜里这是干什么去啊。”
“是去执行任务。”
“什么任务?”
“不太清楚,是上头传下来的命令,好像是作战任务。”
“到哪儿?”
“凤凰山顶。”
“山顶发生了什么严重的事,深夜调这么多人上山?”
这时,那个军官来到黑龙身边,悄悄地说道:“具体情况我也不清楚,好像山上发现了刺客。山上正在追捕,但力量不够,因此要从山下调兵支援。”
黑龙听完吃了一惊,心中想,这八成是张信上山了,并且不小心,露出了马脚。
他知道山上自古只有一条道上下,不由得对张信的安危担心起来。
但他脸上并没有任何恐慌显露出来,仍表现出大惑不解的样子,问:“山上防守那么严,刺客是通过什么方式,进到山顶的呢?”
“按理说是不可能出现这样的事的,但刺客做到了,这证明他是一个高人。至于他用的什么手段进去的,现在还是个迷,只有抓到他,这个秘密才能破解。”
这时队伍已列队完毕,正在向大院外走去。这个军官向黑龙满怀歉意地一笑,追赶自己的队伍去了。
把黑龙一个人丢在那儿,站了很久。
这一夜,黑龙没有再睡,一直呆在军营里,观察着山上的动静,打听着从山上传来的消息。
天亮后,上山执行任务的士兵开始陆续返回,他们带回了一个令黑龙较满意的涓息,尽管他们运用人海战术,采用地毯式的搜索方式,在山上进行了全方位,无死角的搜索,最终一无所获。好像那个刺客就是凭空想出来的,根本不存在一样。这次夜间行动,就是一场实战演习,而说有刺客上山,只是调兵上山的一个理由。
试想,这山守卫如此严密,刺客从那儿上山,又如何在众兵围堵之下,安全撤离?除非他是个神仙。
听了这些话,黑龙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他相信昨夜张信确实上了山,至于用什么手段,目前虽不得知,但凭他高超的手段,还是很容易做到的。
同时他知道,目前张信一定藏在一个安全的地方,在等待时机,伺机出动,这是目前唯一叫他感到一欣慰的事情。
不知河对岸的一明是否听到了这个消息,黑龙决定去他那儿一趟。
他坐着首艘渡船来到了对岸,转了一圈,钻进了小巷。
然后拐弯抹角,摸到了三清观。
观前的小广场上,三位道长正在练功。
练的是道家内功,出招看似平平常常,实则袖里藏针,每一招看似简单,实则暗藏了无限杀机。
一明道长看见勿勿赶来的黑龙,停止了练功,回过身来,笑着说道:“黑教头清早勿勿赶来,一定有什么急事。”
两个道姑也停止了练功,看着黑龙。
“是的,道长,有大事发生了。”
“与张信有关系吗?”
“有,大的很。”
“他出事了?”
“现在还不敢肯定,但昨天风凰山顶,闹腾了一夜,最后从山下调了五百士兵上山。据说山上出现了刺客,这些人参与搜捕,但没搜到。我怀疑是张信所为。”
“怪不得我昨夜见山上火把晃动,原来如此。你猜的不错,确实是张信上山了。”
“我相信是他,可是我不明白,山上戒备那么严,而且进出山只有山洞才可以,他从这里进洞又几乎不可能,那么,他是从哪儿上的山顶呢?”
“他肯定是从我讲的那个故事,即雷宁搬救兵的故事中,受到了启发,并且找到了那个山洞,然后从那儿上了山。”
“原来如此。那整个山都没有找到他,难道他又经那个洞口,退了回来?”
“这个,不好说,”一明沉思着说,“从那儿进入山顶,必须得借道山洞。昨晚上他如果赶在山上封闭洞口之前,进入山洞,则万事大吉,但是如果他一旦行动迟缓,待山上关闭了洞口,他则只能徘徊在山上。”
“据说在山上并没有找到他,莫非他在山顶找到了秘密藏身点。”
“我听说,在山顶那几所住宅的下边,是一个复杂的人工洞,储存着冬种物资,十分地复杂。如果他能找到进这个人工洞的口,在里面躲上一个时期,应该问题不大。”
“可是,这样的密室,一般都很隐蔽,他是不可能这么快就探到这么重要的要害部位的。”
“那他就只能逃到最初进山顶的那个洞了,如果可能,他会从那儿返回山神庙,去和王拴俊会合,”说着,一明看了一眼黑龙身后,“马武呢?昨天你们不是在一起吗?”
“他回去了,”黑龙说道,“过了吊桥之后,他又想起一件事,很重要的一件事,就又回去了。临分手时,告诉我,叫我次日去接他。从这儿离开后,我就去他那里。”
“这样很好,你到那儿看一看,如果张信回来了,则万事大吉。如果回不来,事态就严重了。”
“你们不去吗?”
“我还另有事,”一明说道,“昨天我已经和魏良说好,今天有两个顶极重要的客人来访,他说今天上午要在山顶见我们,过一会儿,我们要去赴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