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人听王多和沈春桥讲述,这才知道,晓敏可真没少捞人过来啊,难怪过去总希望自己一家也到香江生活。
如今,真的来了,见识了外面的世界,他们心中自是想了好多打算,也希望自己能努力挣出一份事业。
听晓敏说,这里开饭店、开公司,都可以,跟过去的制度是完全不同的。
只要够勤快,不怕吃苦,人人可以做出一点事业。
其实很多从内地来谋生的人,也是从无到有。
还有不少有生意头脑、肯吃苦的人,成为了富豪。
李向海和玉芳都觉得,自家也可以做一个餐馆,他们家人做饭都挺好吃,就做东北菜!
大家一边看着窗外的街景,一边吃东西,不时的聊着想法。
连晓敏和陆冠杰帮着参谋、出主意。
最后决定,就住在旺角,然后在这边开餐馆!
连晓敏在旺角香运街有两套电梯楼房,都是120平米左右的四居室,正好给李家人和玉芳家各住一间,还是楼上楼下。
本来要他们住别墅,但是都不愿意,就要住楼房就行,说像沈春鸣他们家这样的楼房已经很好了。
吃完饭,大家又步行去了那边,小区叫作怡景花园,房子在一号楼一单元的6A和7A,是有电梯的。
连晓敏已经提前让王多给威廉姆打了电话,让他把钥匙送过来。
威廉姆带着助理小陈就亲自跑了一趟,等在楼下,带着大家上楼去看一下。
张大翠和连秋萍都满意的不行!这就适合他们啦,那个啥大别墅,是大老板、大亨住合适哈哈~
连晓敏和陆冠杰相视一笑,好吧,那就住这吧。
不远处就有他们的五件铺子,威廉姆也带了钥匙,等下过去瞅瞅。
最后定了,李家十口人就住在七楼A,玉芳他们五口人就住六楼A。
连晓敏交待威廉姆,让人去定一些床和家具,这两天就送过来。
把这两套房子给布置一下,该有的生活用品都准备齐全。
威廉姆让助理陈清芳认真地记录着每家都是几个孩子,几个大人,怎么分配居住到四个房间里。
按他们的需求,再买床和家具。
随后,他们又去看了铺子,选了附近一处180平方米的旺铺,地段够好,面积又大。
今后就在这做一个餐馆,名字都起好啦,就叫“东北酒家”。
连晓敏让威廉姆回头也办一下这事,把酒家给注册了,手续都办好。
她让姑姑一家都暂时先住在浅水湾那边,休息两个月,四处玩一玩,了解一下香江的酒楼餐饮行业。
这边也把房子布置好,家具置办齐全,店铺装修一下,等准备好了,再搬过来旺角,一切有序进行。
大家都点头同意,是不着急!就是先开始计划着,毕竟都是闲不住的人。
连秋萍对侄女说:“晓敏啊,开这些的钱,就算你帮着出,但是到时候也给你分红啊。”
“我们对做饭菜这事,有信心!像冠杰说的,开好了,那指不定还能开啥‘连锁店’呢!咱们都得把事先花的钱赚回来,回报你~”
连晓敏捂着嘴乐,幻想着姑姑一家人成为香江餐饮界翘楚的一天~
“哎呀,姑,行吧,就算我投资,不过刚开始就这么个小店,你们先开起来再说吧!”
“咱们一步步来,等生意做大了再说那些吧!”
一家人溜达到下午三点钟,怕孩子们累了,这才坐上车回家。
……
就这样,李家人一直住在浅水湾道110号,通过一个多月来,对香江的熟悉了解,慢慢适应着这里。
李向海和黄立原去学习了开车,这样今后才出行方便。
很多事,不能都指望晓敏,自己要去各处考察餐饮行业,也要盯着装修餐馆的事。
虽然黄立原之前会开,但是,这回可不成了,驾驶室在车的右边,上路是左侧通行,他也得认真重新学习。
四月中旬这天,他们正式搬去了旺角的两套房子住,从此以后,就决定在旺角打拼啦!
这边的家已经被布置一新,添置了齐全的家具和生活用品。
120平米,对香江来说,也算豪宅啦,连晓敏帮着姑姑归置东西。
李向海和连秋萍带着胖妞住一间卧室,这回也没有东北大炕了,而是席梦思大床。
张大翠带着老六年年,和7岁的老五墩墩,住一间卧室,里面是一张大床和一张小床。
小凤带着妹妹二妮住一间,卧室里是布置成粉红色的,配备两张单人床。
这小姐俩哪见过这些啊,简直兴奋得不要不要的!
九岁的大宝和三宝住一间,也是两张单人床,这间卧室被布置成蓝色的,他们也激动的蹦来跳去。
这边还有书桌,晓敏姐说,以后必须好好学习。
家里的客厅有电视机,各个卧室也都放置一台。
要不孩子们多,看哪个台,不看哪个台,估计很容易打起来。
最近张大翠和连秋萍都迷上了看凤凰台和星辰台的电视剧。
她们还看到了晓敏主演的《神雕大侠》,真是激动万分!
只是,当看到晓敏和兰信饰演的杨过抱在一起时,需要好一顿心里建设~
不过,接受良好的也有一个人,那就是玉芳,她觉得兰信实在是长得太好看了,迷得不要不要的,真羡慕晓敏呐!
还有那个「上海摊」里面的主演,听说叫阿闰,那更是好看得要晕过去了。
看着玉芳的花痴样,连晓敏心想,这才对嘛,这就是“偶像的力量”,这就是“追星族”的潜质~
从四月底开始,小的们都被送去了振华学校上学。
马上五岁的年年,送去了幼儿园。
其他孩子都从小学一年级读起,能跳级的,以后再跳级。
黄立原的弟弟黄立东今年十五岁,可以从初中开始读,先试一下看能否跟得上。
家里请了家庭教师,已经教了大家两个月时间的粤语听说,尤其小孩子,学东西更快。
反正慢慢适应吧,家庭教师也会继续请,辅导孩子们逐渐适应振华学校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