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人!”曹操的呼喊在书房中回荡,侍卫应声而入,迅速领命而去。
不久,荀彧与程昱便匆匆赶至,寒风裹挟着雪花,在他们身后肆虐。
书房内的气氛凝重,炭火盆中噼啪作响的火光映照在三人脸上,更添几分肃穆。
曹操坐在主位,手中紧紧攥着一卷竹简,眼神锐利如鹰隼。
荀彧和程昱不敢怠慢,向曹操行礼后,分立两旁。
“文若,仲德,”曹操的声音低沉而沙哑,“诸葛志,此子如鲠在喉,不除不寐!”
荀彧轻捋胡须,率先开口道:“主公,诸葛志此人,的确非同小可。宛城一战,他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可见其深谙兵法,精通奇谋。更兼其足智多谋,诡计多端,实乃我军劲敌。”
程昱点头附和:“文若所言极是。诸葛志不仅擅长用兵,更善于利用地形和人心,制造混乱,瓦解敌军士气。宛城之战,我军便是中了此计,方致大败。”
曹操眉头紧锁,手指在桌案上有节奏地敲击着,发出沉闷的声响。
他知道,荀彧和程昱所言非虚。
诸葛志的才能,的确不容小觑。
“那依二位之见,该如何应对?”曹操的目光扫过二人,语气中带着一丝探寻。
荀彧沉吟片刻,缓缓道:“主公,依臣之见,对付诸葛志,切不可轻敌冒进。需得……”
程昱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主公,臣倒有一计……”
程昱捋着胡须,眼中精光闪烁:“诸葛志这小子,最擅长的便是利用地形和人心。宛城一战,他巧妙地利用了城池的地形,设下埋伏,我军猝不及防,这才吃了大败。更可恨的是,他散布谣言,扰乱军心,致使我军将士斗志涣散,不战自溃!”程昱说到激动处,重重地一拍桌案,发出一声闷响。
荀彧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仲德所言甚是。诸葛志深谙攻心之术,宛城之战前,他便派人潜入我军之中,散布各种谣言,动摇军心。待我军攻城之时,他又命人在城中四处放火,制造混乱,使得我军阵脚大乱,最终溃不成军。”
在座的其他谋士也纷纷点头称是,他们都曾亲身经历过宛城之战的惨败,对诸葛志的诡计多端记忆犹新。
一位谋士补充道:“诸葛志的目光长远,布局深远,宛城之战或许只是他计划中的一环,我们必须提前预判他的行动,才能有效应对。”
另一位谋士接过话茬:“不错!诸葛志此人,绝非等闲之辈。他善于把握时机,总能抓住我军的弱点,一击致命。我们必须小心谨慎,步步为营,才能避免重蹈覆辙。”
书房内的气氛愈发热烈,谋士们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纷纷发表自己对诸葛志的看法和应对策略。
有人认为应该加强情报收集,密切关注诸葛志的动向;有人认为应该主动出击,打乱诸葛志的部署;还有人认为应该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
曹操静静地听着众人的讨论,手指在桌案上有节奏地敲击着,眉头紧锁,陷入沉思。
他深知诸葛志的厉害,也知道这场与诸葛志的较量,将是一场漫长而艰巨的斗争。
“诸位所言,皆有道理。”曹操缓缓开口,语气低沉而坚定,“诸葛志此人,的确是我军的心腹大患。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才能将其彻底铲除!”曹操的目光扫过众人,最终停留在荀彧身上,“文若,你以为如何?”
荀彧沉吟片刻,缓缓道:“主公,依臣之见,我们应当多管齐下。首先,加强情报收集。诸葛志诡计多端,我们必须及时掌握他的动向,才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其次,我们要分化瓦解蜀汉内部,使其自乱阵脚。诸葛志虽有经天纬地之才,但蜀汉内部并非铁板一块,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离间他们的君臣关系,使其内讧。”
程昱补充道:“文若所言极是。此外,我们还需加强自身的军事力量,积极备战。诸葛志用兵如神,我们必须做好万全准备,才能与之抗衡。”
曹操听罢,眼中精光一闪,沉声道:“好!就依二位所言。文若,你负责情报收集和分化瓦解蜀汉内部;仲德,你负责加强军事训练,提升我军战斗力。”
“遵命!”荀彧和程昱齐声应道,
曹操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窗外纷飞的雪花
他必须全力以赴,才能最终赢得胜利。
“传令下去,”曹操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在荆州和蜀地建立更密集的情报网络,尤其要注意荆州学堂的发展,有任何风吹草动,都要及时向我汇报!”
“诺!”书房内的众谋士齐声应道,他们感受到了曹操的决心和斗志,心中也燃起了熊熊烈火。
他们知道,这是一场关乎魏国生死存亡的战争,他们必须全力以赴,才能守护住他们的家园。
众谋士领命而去,书房内只剩下曹操一人。
他走到书案前,拿起一卷竹简,缓缓展开。
竹简上,赫然写着“教育改革”四个大字。
曹操的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他缓缓地放下竹简,喃喃自语道:“兴办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