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一晃而过,转眼便已到了武定五年,这时的大夏国欣欣向荣,国内外一片繁荣景象,南北一统后那些伪清.伪西余孽也被陆续剿灭。
二月份,漠北的最后一支鞑子被克虏伯李定国剿灭,在生擒了只有七岁的伪帝福临后,又将其一路押往南京,接受夏皇徐晋的审判。
月底,在朵颜.科尔沁.吐默特三个蒙古部落的包抄下,本就身染重疾的大西王张献忠情急之下竟吐血晕厥,苏醒后的张献忠带着一干老弟兄准备突围,但最终却落入了埋伏。
此战中,张献忠当场战死,刘文秀负伤被擒,孙可望下马投降,这二人旋即又被蒙古三部上交给了夏军。
这次的任务结束后,克虏伯李定国接到夏皇徐晋的召见,又被委派至奥地利,负责领导当地的道教起义军进击德国。
在这几年中奥地利道教的发展势头迅猛,吸纳了数十万教徒,并拥有一支四千人规模的条顿骑士护道团,这种规模的军事组织力量已经不是那些外行道士能管理的了,必须有一名军事经验丰富的将领主持工作。
李定国此赴欧洲随行的除了千人护卫团之外,还带了许多大夏的火器匠人,以及相关设备,目的是为了向那些护道团骑士提供武器装备,后者的数量以后还会更多,从本土运输火器的成本非常高昂。
在夏皇徐晋的指示下,李定国到达之后将会在奥地利附近就地建造一座兵械局,以供应欧洲的大夏军事组织使用,而在随后的日子里,“克虏伯兵械局”的大名将会响彻欧洲。
与此同时,已被贬为庶人的前明太子朱慈烺向夏皇徐晋提出请求,希望能参加帝国大学的招生考试,经批准后朱慈烺欣喜若狂,最终以年度第五名的成绩进入这所梦寐以求的学府。
帝国大学建在松江府,是武定二年成立的,与岭南大学同为大夏国的两大至高学府,近几年法.英.瑞士等国皆向大夏提出请求,希望能派遣留学生过来学习。
同一时间天启皇帝的遗孀,懿安皇后张嫣离奇怀孕,坊间传闻此事与当今圣上脱不开干系,崇明岛上的明国公朱由检在得知此事后面色铁青,曾一连向徐晋写了好几封密信质问。
六月,大夏科研司成功造成第一支后膛火枪,引起军部的高度重视,这支划时代火枪的出现,意味着大夏军队的再次换装便即将到来,其射程.精度碾压传统燧发枪好几条街。
夏皇徐晋在试射后给出高度评价,将其命名为“1646式步枪”,大匠杭天白依靠此功被当场晋升为“护国侯”,相关人员皆重重有赏。
徐晋命令佛山兵工厂和义务兵工厂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建造起新的生产线,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将1646式步枪的成本压低,以达到三年时间内全面列装的目的。
同时,科研司应趁热打铁,进行后膛火炮的研发工作,徐晋甚至当场许诺,只要能把这玩意造出来,首功者当为公侯。
武定五年八月,英吉利共和国再次爆发内乱,无数的游击队和反抗组织混迹在乡下,与政府军作战,迫于压力英国元首克伦威尔再次向大夏进口了一批火枪和火炮,并租借了另一个港口来获取大夏的低息贷款。
独裁者克伦威尔为了镇压国内的反对势力,只好一个劲的提高陆军规模,加强陆军的装备,但英吉利贫瘠的财政已无力负担这军费,此人便不得不接连签署好几份不平等条约,从大夏手里换取大量的火枪火炮和资金支援。
面对大臣们的疑虑,克伦威尔却坚定地表示,夏国的火炮多的都用不完,咱们为什么还要费工夫去生产呢?尽管贵是贵了点,可这夏械着实好用啊。
对于克伦威尔这个买办独裁者而言,万物皆可买,没有什么是一纸卖国条约不能解决的。
如果有,那就签两份。
武定六年,大夏克虏伯李定国登上奥地利,仅在一个月后本地的道教徒便杀入神圣罗马帝国境内,条顿骑士护道团喊出“天主已死,昊天当立”的口号,朝着天主教和新教势力发动进攻。
农奴出身的道教徒们高呼“雅利安无量天尊”,视死如归的向贵族老爷们讨债,誓要拿回属于自己的鸡蛋,这场规模庞大的动乱给与哈布斯堡王朝沉重打击,让神圣罗马帝国更加混乱。
道长们乘坐着热气球,以飞天遁地之势掐着手诀,与此同时一颗又一颗的燃烧弹被投在异教军团脑袋上,昊天大帝的威名响彻云霄。
同年五月,大夏帝国第二舰队由施琅率领,开向澳洲大陆,这时的郑芝龙已经心灰意冷,一应军事都交给了儿子郑森处理,郑森通过奴役土着很快在沿海一带建起了一块居住地。
短暂的抵抗后,郑森的人马向内陆败退,大夏陆战兵成功上岸,并沿着败军撤退的痕迹进行搜索,半个月后,郑氏父子被押上返往大夏本土的船只。
紧接着隐居在昆山一带的卢象升被召进皇宫,被夏皇徐晋任命为澳洲总督,负责带一群劳改犯和移民对该地区进行开发工作,令人意外的是卢象升并未拒绝。
武定八年,皇嫡子徐承麟被册封为大夏的太子,二皇子徐承昊被册封为北美王。
这一年的徐晋已经三十五岁了,正是龙精虎猛的年纪,恰逢此时西班牙和瑞典皇室纷纷发来联姻请求,希望能将公主嫁过来,而沙俄帝国在大夏关东军的虎视眈眈下,亦提出和亲的恳求。
武定十年,道教徒已经成为欧洲大陆上的一股强大势力,在英吉利共和国内随处可见那些拥有浓重东方色彩的道观,卷发高鼻深目的道长们手持浮尘,盘腿坐在蒲团上为信徒讲述“到德经”。
该年,英吉利元首克伦威尔再次与大夏签署“威尔士条约”,允许夏国在威尔士驻军五千,并由英国政府提供一应军费,唯一的条件是,在必要时刻,这支大夏驻军需要帮助英吉利政府镇压国内刁民。
在发给那位大夏皇帝的私人信件中,英吉利元首克伦威尔是这样说的:
“伟大的大夏国大皇帝.万王之王.欧罗巴征服者,您忠实的军队是您最强大的力量,您统一了东方,并将荣光洒向欧罗巴大陆,世界各国的人都希望瞻仰万里长城和您的面容。”
“您的国民勤劳而勇敢,足迹踏遍新大陆的每一处,愿他们的脚上永远没有水泡,英吉利共和国将永远是贵国在欧洲的忠实盟友,但愿你我长久维系这份友谊,您和您的大夏日不落帝国将会名垂千古。”
“您忠实的朋友,奥利弗·克伦威尔。”
“1651年6月18日致上。”